一种用于判断滤料寿命的压差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429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器设备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判断滤料寿命的压差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除尘器是一种把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设备,按照除尘方式分为:干式除尘器、半干式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作为除尘器中的两大核心原件的滤料,不管是滤袋还是滤筒,不管是国内同行业还是国外相关产品,现有技术中均没有关于其使用状况的监测装置,只能根据使用经验来大体判断滤料的使用状况,但是这种判断方式极易出现误差,判断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提前报废滤料,导致除尘器不能完全发挥其效用,浪费资源并降低了使用效率;二是滤料失效后继续使用,则会导致除尘效果下降并且浪费能源,伴随着政策的改变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滤料的质量越来越好,价值也越来越大,现有技术中依靠经验的办法实用性极低,为准确判断滤料的使用状况,研发滤料寿命监测装置,及时、准确的判断并提醒使用者,避免浪费各种材料和能源,因此,涉及制备一种用于判断滤料寿命的压差监测装置,通过压差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配合实用完成对滤料工作状态的准确监督,并及时、准确地作出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一种用于判断滤料寿命的压差监测装置,通过PLC控制单元监控滤袋室和木粉料仓内的压力状态,并根据压力差值判定滤袋使用状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用于判断滤料寿命的压差监测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风机室、滤袋室、木粉料仓、外压传感器、滤料内压传感器、滤料室、PLC控制单元和进气口,滤袋室的左侧开有进气口,滤袋室的右侧为内置有滤料室,所述滤料室内置有滤料带盛装的滤料,滤料室的内壁上靠近上处固定置有用以测定滤料室内压力的滤料内压传感器,所述进气口与滤料室之间置有隔断,进气口与滤袋室下端的木粉料仓的左端相连通,木粉料仓用以盛放过滤出来的木粉颗粒,木粉料仓的内壁靠上处固定置有用以测定木粉料仓压力的外压传感器,含木粉颗粒的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到木粉料仓中,木粉料仓的上端与滤料室的连通,用以过滤由木粉料仓进入的含木粉颗粒的气体,所述滤料室与置于其上端的风机室相连通,经过滤料室过滤的含木粉颗粒的气体经由风机室排出;所述外压传感器和滤料内压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单元相连接。

所述PLC控制单元包括CPU、实时压力监测模块、单位压差变化统计模块、压差值最大限值模块、触碰压差值最大限值频率模块和滤袋寿命控制模块,CPU分别与各模块之间电连接;所述实时压力监测模块包括测试时间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和存储单元,测试时间控制单元能够根据使用者需要设定读取外压传感器和滤料内压传感器测定的数值的时间,本实施例设定为30min读取压力值1次,存储单元用以记录工作过程中的压差值,所述显示单元用以显示压差值变化曲线;滤袋室和木粉料仓之间的压差会随着除尘器工作时间、清灰效果、温度和含木粉颗粒浓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为实时监控滤袋室和木粉料仓之间的压差,所述单位压差变化统计模块试包括时间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和存储单元,设定为每隔4小时进行压力变化值测定并记录;压差值最大限值是指滤料室满载条件下的压差值,压差值最大限值模块包括存储单元和提示单元,存储单元内记录有压差值最大限值,包括下限值和上限值,当压差值达到最下限值时,表示木粉料仓已经到达负荷值,压差值最大限值模块的提示单元会发出提示指令,提醒使用者进行清灰操作,设备正常运行时,触碰压差值最大限值是正常的;所述触碰压差值最大限值频率模块包括测试时间控制单元和提示单元,时间控制单元用以设置连续两次触碰的压差值最大限值的最小间隔时间,设定最小间隔时间30min,在设备运行时,在30min内连续触碰压差值最大限值,则表示滤料室内的滤料袋需要进行清洗,触碰压差值最大限值频率模块中的提示单元发出提醒;滤袋寿命控制模块包括滤料袋清洗次数记录单元和提示单元,所述滤料袋清洗次数记录单元用以记录滤料袋清洗的次数,并监控滤料袋的使用寿命,模块中预设的清洗上限次数为三次,在滤料袋清洗三次之后,并且触碰压差值最大限值频率间隔持续小于30min时,则表示滤料室内的滤料达到使用寿命,需要更换滤料,触碰压差值最大限值频率模块中的就会发出提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含木粉颗粒的气体从进气口进入木粉料仓,气体中部分木粉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其他木粉颗粒随空气经过滤料室中的滤袋过滤掉后,被过滤的气体经风机室排出,外压传感器和滤料内压传感器在运行过程中分别测定滤料室和木粉料仓内的压力,并记录在PLC控制单元中,PLC控制单元中各模块根据测定的压力差值对滤料室和木粉料仓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PLC控制单元上的实时压力监测模块能够随时准确获取滤料室和木粉料仓之间的压差值,以准确监控滤料室和木粉料仓的工作状态;

2、能够对滤料室和木粉料仓的历史工作状态进行记录,当滤料室和木粉料仓发生故障或需要维修时,能够提供给操作人员或售后服务人员准确工作数据,以便判断和分析;

3、实时压力监测模块、单位压差变化统计模块、压差值最大限值模块、触碰压差值最大限值频率模块和滤袋寿命控制模块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滤料室内滤料的工作状态,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相应模块给予使用者发出警告声音;使用者能够根据警告声音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

4、滤料寿命即将终结时,能够科学提醒使用者对除尘器进行升级,对滤料进行替换,防止出现更换过早或过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不必要的能耗支出;

5、作为智能中央除尘器的一部分,能够显著提高除尘器设备的附加值和实用性,便于市场开发。

6、其主体结构简单,设计构思巧妙,占地面积小,安装使用方便,同时应用环境友好,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用于判断滤料寿命的压差监测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风机室1、滤袋室2、木粉料仓3、外压传感器4、滤料内压传感器5、滤料室6、PLC控制单元7和进气口8,滤袋室2的左侧开有进气口8,滤袋室2的右侧为内置有滤料室6,所述滤料室6内置有滤料带盛装的滤料,滤料室6的内壁上靠近上处固定置有用以测定滤料室6内压力的滤料内压传感器5,所述进气口8与滤料室6之间置有隔断,进气口8与滤袋室2下端的木粉料仓3的左端相连通,木粉料仓3用以盛放过滤出来的木粉颗粒,木粉料仓3的内壁靠上处固定置有用以测定木粉料仓3压力的外压传感器4,含木粉颗粒的气体从进气口8进入到木粉料仓3中,木粉料仓3的上端与滤料室6的连通,用以过滤由木粉料仓3进入的含木粉颗粒的气体,所述滤料室6与置于其上端的风机室1相连通,经过滤料室6过滤的含木粉颗粒的气体经由风机室1排出;所述外压传感器4和滤料内压传感器5均与PLC控制单元7相连接。

所述PLC控制单元7包括CPU、实时压力监测模块、单位压差变化统计模块、压差值最大限值模块、触碰压差值最大限值频率模块和滤袋寿命控制模块,CPU分别与各模块之间电连接;所述实时压力监测模块包括测试时间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和存储单元,测试时间控制单元能够根据使用者需要设定读取外压传感器4和滤料内压传感器5测定的数值的时间,本实施例设定为30min读取压力值1次,存储单元用以记录工作过程中的压差值,所述显示单元用以显示压差值变化曲线;滤袋室2和木粉料仓3之间的压差会随着除尘器工作时间、清灰效果、温度和含木粉颗粒浓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为实时监控滤袋室2和木粉料仓3之间的压差,所述单位压差变化统计模块试包括时间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和存储单元,设定为每隔4小时进行压力变化值测定并记录;压差值最大限值是指滤料室6满载条件下的压差值,压差值最大限值模块包括存储单元和提示单元,存储单元内记录有压差值最大限值,包括下限值和上限值,当压差值达到最下限值时,表示木粉料仓3已经到达负荷值,压差值最大限值模块的提示单元会发出提示指令,提醒使用者进行清灰操作,设备正常运行时,触碰压差值最大限值是正常的;所述触碰压差值最大限值频率模块包括测试时间控制单元和提示单元,时间控制单元用以设置连续两次触碰的压差值最大限值的最小间隔时间,设定最小间隔时间30min,在设备运行时,在30min内连续触碰压差值最大限值,则表示滤料室6内的滤料袋需要进行清洗,触碰压差值最大限值频率模块中的提示单元发出提醒;滤袋寿命控制模块包括滤料袋清洗次数记录单元和提示单元,所述滤料袋清洗次数记录单元用以记录滤料袋清洗的次数,并监控滤料袋的使用寿命,模块中预设的清洗上限次数为三次,在滤料袋清洗三次之后,并且触碰压差值最大限值频率间隔持续小于30min时,则表示滤料室6内的滤料达到使用寿命,需要更换滤料,触碰压差值最大限值频率模块中的就会发出提示。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含木粉颗粒的气体从进气口8进入木粉料仓3,气体中部分木粉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其他木粉颗粒随空气经过滤料室6中的滤袋过滤掉后,被过滤的气体经风机室1排出,外压传感器4和滤料内压传感器5在运行过程中分别测定滤料室6和木粉料仓3内的压力,并记录在PLC控制单元中,PLC控制单元中各模块根据测定的压力差值对滤料室6和木粉料仓3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