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状电极材料电导率模拟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9653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极材料电导率测试装置,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末状电极材料电导率模拟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科技进步,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制造业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动力电池主要有铅酸蓄电池、铅炭电池或锂电池,这三种类型的动力电池正负极均是粉末状电极材料制品。动力电池的性能优劣主要取决于所用粉末状电极材料电导率高低,本行业为了做到量化测试,普遍采用四探针法进行电导率测量。该方法测试前,先将粉末状电极材料按待测电极尺寸压成条状,然后再烧结成型。现有技术虽然实施难度不大,可操作性也很强,能够实现粉末状电极材料的电导率测量。但是,动力电池实际使用的电极为处于压紧状的粉末电极,不是烧结成型的电极,尽管两者所用粉末电极材质相同,但结构形式截然不同,所以四探针法不适合精确测量粉末状电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四探针法不适合精确测量粉末电极测试的问题,提出一种粉末状电极材料电导率模拟测试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操作便捷,由于测试条件与实际使用条件相似,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粉末状电极材料电导率模拟测试装置,它包括外筒体、内筒体、活动端子、垫块、粉末状电极材料、固定端子、导线和测试仪。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内筒体轴向贯穿外筒体并外露两端,内筒体塞装固定端子的一端与外筒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安置活动端子的内筒体与外筒体套合。所述粉末状电极材料填装在内筒体中段内腔中,用安置在内筒体中的活动端子推动垫块压实粉末状电极材料。所述固定端子和活动端子的外伸端由导线连接,在两根导线之间串接测试仪构成模拟测试回路。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用绝缘材料制造,优选塑料制造。活动端子、固定端子和垫块均为纯紫铜质制品。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活动端子相对内筒体的轴向位移结构为螺旋调节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套筒式测试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便捷;

2、纯物理性测量,对测试条件要求低,便于在生产现场使用;

3、粉末状电极材料注入到内筒体内被压实,此种在仿真状态下测试电导率,易得到接近实际应用的电导率相对值,由于获得所用电极材料电导率的数据真实性强,有利于加快电池新产品研发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粉末状电极材料电导率模拟测试装置,它包括外筒体1、内筒体2、活动端子3、垫块4、粉末状电极材料5、固定端子6、导线7和测试仪8。所述内筒体2是测试装置的主体构件,薄壁的内筒体2用绝缘材料制造,本实施例用塑料制造。内筒体2安置在外筒体1中,与外筒体1同轴向的内筒体2居中贯穿外筒体1并外露两端,左端塞装固定端子6的内体2与外筒体1固定连接,右端安置活动端子3的内筒体2与外筒体1套合。所述粉末状电极材料5是被测电导率的材料,它填装在内筒体2中段内腔中,用内筒体2中可轴向位移的活动端子3推动垫块4压实粉末状电极材料5。为了便于调节压实程度,活动端子3与内筒体2右端设有螺旋式调节结构。所述固定端子6和活动端子3分别安置在内筒体2的两端,外露在内筒体2之外的固定端子6和活动端子3端面由导线7连接,在两根导线7之间串接测试仪8构成模拟测试回路。为了减少电导率测试误差,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端子6、活动端子3和垫块4均用纯紫铜制造。

本实施例用于SPC3型活性碳电导率模拟测试。实际使用时,首先往内筒体2内腔中定量填充粉末状的SPC3型活性碳,接着塞进垫块4,然后利用螺旋调节机构作活动端子3轴向位移,向左移实现对内筒体2内蓄SPC3型活性碳压实。在完成填充和压实操作之后,便可启动测试仪8进行测试,本实施例应用的测试仪8是电池充放电仪,量程为0~5V、1~30mA,精度为1mV、3mA。本次测试分设13档电流值,分别为0、0.1A、0.2A、0.3A、0.4A、0.5A、0.6A、0.7A、0.8A、0.9A、1.0A、1.5A和2A,在每档电流下通电1S并检测两端电压,将测得的电压值与对应的电流值绘制成曲线,也可以通过电导率公式进行量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