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706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监测采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大气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大气作为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和整个生态系统均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大气污染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中的微量重金属元素及其他污染物不仅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而且还会随着大气干湿沉降持续、大量地输入土壤中,导致土壤重金属富集。因此,对大气干湿沉降的监测研究,不仅可以明确降尘的强度、性质、组成、沉降速率等表象,还可以推断其来源地、运移路径和方式,从而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依据和方向。

为了监测大气中的干湿沉降,一般需要大量连续干沉降和湿沉降的采集,因此普通的人工采样费时费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些自动采样器,其能够连续进行干沉降和湿沉降的采集,但是结构都比较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价格昂贵,而且采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采集效果好的大气监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气监测装置,该大气监测装置包括壳体、干沉降采集器、湿沉降采集器、控制装置以及用于监测并反馈大气湿度的湿度监测单元,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空气液化室、吸气机和数据分析器,其中,所述吸气机用于将所述干沉降采集器采集的大气干沉降吸入所述空气液化室,所述数据分析器用于分析所述空气液化室内或所述湿沉降采集器采集的大气样本,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吸气机电连接并能够从外部操作,所述干沉降采集器和所述湿沉降采集器的入口均位于所述壳体外,且所述干沉降采集器和所述湿沉降采集器的入口处分别设置有活动的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

优选地,所述空气液化室通过软管与所述数据分析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盖和所述第二上盖分别与所述干沉降采集器和所述湿沉降采集器铰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供电设备,该供电设备分别与所述数据分析器、所述吸气机及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干沉降采集器形成为圆筒状或漏斗状;和/或所述湿沉降采集器形成为圆筒状、方形体或漏斗状。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端形成为开口,该开口处设置有盖体,所述控制装置为控制面板,并设置于所述盖体上。

优选地,所述干沉降采集器位于所述盖体上方,且所述干沉降采集器的出口通过贯穿于所述盖体的硬管与所述吸气机的入口连通;和/或所述湿沉降采集器位于所述盖体上方,且所述湿沉降采集器的出口通过贯穿于所述盖体的硬管与所述数据分析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湿度监测单元为湿度传感器,所述盖体上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所述数据分析器分别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大气监测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盖和/或所述第二上盖的启闭的驱动机构,所述湿度监测单元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湿度监测单元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的操作。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把手,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大气监测装置能够实现大气干、湿沉降的分别采集,且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采集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壳体 11 空气液化室

12 吸气机 13 数据分析器

14 供电设备 15 干沉降采集器

16 湿沉降采集器 17 湿度监测单元

18 显示屏 19 控制装置

20 万向轮 101 盖体

151 第一上盖 161 第二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底”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底。“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气监测装置,该大气监测装置包括壳体10、干沉降采集器15、湿沉降采集器16、控制装置19以及用于监测并反馈大气湿度的湿度监测单元17,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空气液化室11、吸气机12和数据分析器13,其中,所述吸气机12用于将所述干沉降采集器15采集的大气干沉降吸入所述空气液化室11,所述数据分析器13用于分析所述空气液化室11内或所述湿沉降采集器16采集的大气样本,所述控制装置19与所述吸气机12电连接并能够从外部操作,所述干沉降采集器15和所述湿沉降采集器16的入口均位于所述壳体10外,且所述干沉降采集器15和所述湿沉降采集器16的入口处分别设置有活动的第一上盖151和第二上盖161。

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所述湿度监测单元17实时监测并反馈(反馈方式可以是显示数据或亮灯)的大气湿度来决定启用干沉降采集还是湿沉降采集。当大气湿度达到湿沉降采集要求时(如湿度监测单元17反馈的湿度对应于降雨期的湿度值),关闭所述干沉降采集器15的第一上盖151,打开所述湿沉降采集器16的第二上盖161采集湿沉降(以降雨、雪雹等形式从大气中清洗下来的粉尘),采集到的湿沉降进入所述数据分析器13内进行样本分析;当大气湿度较低时,关闭所述湿沉降采集器16的第二上盖161,打开所述干沉降采集器15的第一上盖151采集干沉降(如自然灰尘和尘暴),同时操作所述控制装置19控制所述吸气机12将所述干沉降采集器15采集的大气干沉降吸入所述空气液化室11内进行液化,液化后的样本则进入所述数据分析器13中进行分析。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大气监测装置不仅功能齐全,即能够根据大气湿度对大气干沉降和湿沉降分别进行采集,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分析,而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简易实用,非常适用于气象、环境监测。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吸气机12将所述干沉降采集器15采集的大气干沉降吸入所述空气液化室11,大大提高了干沉降的采集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保证了样品分析的客观准确性。

作为优选,所述空气液化室11通过软管与所述数据分析器13连接,以增加液化后样本的流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所述第一上盖151和所述第二上盖161的启闭,所述第一上盖151和所述第二上盖161分别与所述干沉降采集器15和所述湿沉降采集器16铰接。当然,其他能实现此种作用的方式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大气监测装置能够连续运行,且各部件能够稳定工作,所述壳体10内还设置有供电设备14,该供电设备14分别与所述数据分析器13、所述吸气机12及所述控制装置19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干沉降采集器15可以形成为圆筒状或漏斗状,所述湿沉降采集器16可以形成为圆筒状、方形体或漏斗状。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干沉降采集器15和所述湿沉降采集器16均形成为漏斗状,这样增大了采集器与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干沉降和湿沉降的采集。

为了便于所述大气监测装置中各部件的安装、维修或更换,所述壳体10上端形成为开口。而为了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所述壳体10内从而影响各部件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还在所述壳体10的开口处设置有盖体101,该盖体101优选为与所述壳体10可拆卸连接。

另外,为了实现从外部操作所述控制装置19,所述控制装置19优选为控制面板,并设置于所述盖体101上。

对于各采集器的安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干沉降采集器15位于所述盖体101上方,且所述干沉降采集器15的出口通过贯穿于所述盖体101的硬管与所述吸气机12的入口连通。所述湿沉降采集器16位于所述盖体101上方,且所述湿沉降采集器16的出口通过贯穿于所述盖体101的硬管与所述数据分析器13连接,其中硬管可以在暴露于外界时有效抵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长期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湿度监测单元17优选为湿度传感器,并且所述盖体101上安装有显示屏18,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所述数据分析器13分别与所述显示屏18电连接。这样,所述湿度传感器可将其检测的大气湿度数据反馈给所述显示屏18显示。同时,所述数据分析器13对大气干湿沉降样本的分析结果也可以在所述显示屏18中直观地显示。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大气监测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实现大气干、湿沉降的自动分离采集,所述大气监测装置还可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盖151和/或所述第二上盖161的启闭的驱动机构,所述湿度监测单元17与所述控制装置19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9根据所述湿度监测单元17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10优选形成为圆筒状。这样可以减小占用空间,便于携带和安放。

另外,为了便于所述大气监测装置的移动,可以在所述壳体10的底部设置万向轮20,该万向轮20为多个。此外,还可以在所述壳体10上安装把手。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