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式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727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绝对式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中的编码器,具体涉及绝对式编码器。



背景技术:

编码器是将电信号或数据转换成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编码器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类,按照本身属性又可以分为光电编码器和磁电编码器。磁电编码器是一种新型的角度或者位移测量装置,其原理是采用磁阻或者霍尔元件对变化的磁性材料的角度或者位移值进行测量,磁性材料角度或者位移的变化会引起一定电阻或者电压的变化,通过放大电路对变化量进行放大,通过单片机处理后输出脉冲信号或者模拟量信号,达到测量的目的。现有的磁电编码器使用的轴外露部分的外径尺寸都比较小,不能直接连接到电机上,需要借助其他零部件或设备,给用户带来不便,并且普通的磁电编码器内部结构非常不耐用,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绝对式编码器,通过改变轴外露部分的外径尺寸来满足客户需求,根据客户设备端尺寸大小来设计轴外露部分的直径尺寸,使其与用户端连接设备尺寸吻合,达到直接连接的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内部采用齿轮啮合形式,通过齿轮旋转角度及转动圈数,使小磁铁获得感应,再通过电路板输出信号,齿轮啮合纯属机械结构,经久耐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绝对式编码器,包括轴1,主体2,外壳3,键4,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六角螺母7,齿轮组8,轴套9,电路板10,小磁铁11,圆柱型空心轴套12,其中,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固定在主体2上,轴承外圈和主体2孔的内圈间为过盈配合,轴1直接穿过主体2、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轴1外圈与轴承内圈间也为过盈配合,轴1可带动轴承转动;六角螺母7放置在第二轴承6下方,且套在轴1上,用于固定轴承;主体2上有很多小孔,齿轮销固定在主体2上的这些小孔中,齿轮组8套在齿轮销上,完成啮合;齿轮组8下方、轴1的末端固定有轴套9,轴套9底部中空,在中空处放置一枚小磁铁11;轴套9下方放置电路板10,并将其固定在主体2上;外壳3也固定在主体2外面,且外壳3侧面底部有一通孔18,连接在电路板10上的电缆线由此孔伸出;齿轮组8上的第四大齿轮17下方固定有圆柱型空心轴套12,圆柱型空心轴套12能够随着齿轮一起转动,圆柱型空心轴套12底端的空心处放置一枚小磁铁11。

所述的轴1的轴总长为65mm,其外露部分的尺寸为:外径25mm,高度25mm,可直接连接在用户端设备上。

所述的齿轮组8包括小齿轮13,第一大齿轮14,第二大齿轮15,第三大齿轮16,第四大齿轮17,其中小齿轮13套在轴1上,其余4个齿轮分别套在齿轮销上,齿轮销用胶粘固在主体2上,每个大齿轮上都有一个同心的外径尺寸小于大齿轮外径的副齿轮,其中,第一大齿轮14的主齿轮与小齿轮13啮合,第一大齿轮14的副齿轮141与第二大齿轮15的主齿轮啮合,第二大齿轮15的副齿轮151与第三大齿轮16的主齿轮啮合,第四大齿轮17的主齿轮与小齿轮13啮合,完成传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绝对式编码器采用磁电型式,具有抗振动、抗腐蚀、抗污染、抗干扰和宽温度的特性;

2.本实用新型的绝对式编码器通过轴的改动可直接连接到用户端设备,给用户带来便利;

3.本实用新型的绝对式编码器内部采用齿轮啮合形式,属于纯机械结构,经久耐用,延长编码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小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大齿轮结构结构图。

其中:1轴,2主体,3外壳,4键,5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7六角螺母,8齿轮组,9轴套,10电路板,11小磁铁,12圆柱型空心轴套,13小齿轮,14第一大齿轮,141副齿轮,15第二大齿轮,151副齿轮,16第三大齿轮,17第四大齿轮,1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附图所示,绝对式编码器,包括轴1,主体2,外壳3,键4,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六角螺母7,齿轮组8,轴套9,电路板10,小磁铁11,圆柱型空心轴套12,其中,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固定在主体2上,轴承外圈和主体2孔的内圈间为过盈配合,轴1直接穿过主体2、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轴1外圈与轴承内圈间也为过盈配合,轴1可带动轴承转动;六角螺母7放置在第二轴承6下方,且套在轴1上,用于固定轴承;主体2上有很多小孔,齿轮销粘接在主体2上的这些小孔中,齿轮组8套在齿轮销上,完成啮合;齿轮组8下方、轴1的末端固定有轴套9,轴套9底部中空,在中空处放置一枚小磁铁11;轴套9下方放置电路板10,并用螺钉将其固定在主体2上;外壳3也用螺钉固定在主体2外面,且外壳3侧面底部有一通孔18,连接在电路板10上的电缆线由此孔伸出;齿轮组8上的第四大齿轮17下方套有圆柱型空心轴套12,并用胶固定住,圆柱型空心轴套12能够随着齿轮一起转动,圆柱型空心轴套12底端的空心处放置一枚小磁铁11。

所述的轴1的轴总长为65mm,其外露部分的尺寸为:外径25mm,高度25mm,可直接连接在用户端设备上。

所述的齿轮组8包括小齿轮13,第一大齿轮14,第二大齿轮15,第三大齿轮16,第四大齿轮17,其中小齿轮13套在轴1上,其余4个齿轮分别套在齿轮销上,齿轮销用胶粘固在主体2上,每个大齿轮上都有一个同心的外径尺寸小于大齿轮外径的副齿轮,其中,第一大齿轮14的主齿轮与小齿轮13啮合,第一大齿轮14的副齿轮141与第二大齿轮15的主齿轮啮合,第二大齿轮15的副齿轮151与第三大齿轮16的主齿轮啮合,第四大齿轮17的主齿轮与小齿轮13啮合,完成传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当用户轴带动轴1同步转动时,套在轴1上的小齿轮13一并转动,小齿轮13带动齿轮组8的啮合转动,通过齿轮组8啮合圈数的变化,引起轴套9及圆柱型空心轴套12内小磁铁11的感应变化,被电路板10上的元件接收,通过电路板10上的单片机处理,再通过电路板10上其他电子器件组成的逻辑电路的处理,转换成代码以矩形波的形式输出,如此就完成了机械量向电量的转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