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码机测速装置的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7284阅读:763来源:国知局
喷码机测速装置的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带压力装置的光电式旋转编码器,特别涉及一种喷码机测速装置的编码器。



背景技术:

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传感器之一。光电编码器一开始应用于国防军工部门,后来逐渐扩散到民用工业部门。在民用工业中,现有的光电式旋转编码器大多没有自压装置,这在使用时某种程度上会带来很多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带压力装置的光电式旋转编码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喷码机测速装置的编码器,包括轮子1、轴2、机械主体4、圆柱型外壳7、T型卡环10、支架12和连杆14;

所述机械主体4上设有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5,轴2穿过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5与轮子1相连,机械主体4的主体孔内圈和轴承外圈以及轴2外圈和轴承内圈间分别为过盈配合,机械主体4上还设有凹槽,其内装有光源;

所述第二轴承5下方装有带内螺纹的顶帽6,顶帽6下方连有码盘9,其套在轴2上且与轴2粘接,码盘9下方设有带光电池的电路板8,电路板8固定在机械主体4上;所述外壳7设置在机械主体4外部,外壳7侧面设有通孔;

所述支架12一侧固定在机械主体4上方与轴2转动连接,支架12另一侧通过六角螺母13连接连杆14,所述卡环10固定在连杆14上;所述支架12上还连有弹簧11。

所述电路板8和支架12分别通过螺钉与机械主体4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喷码机测速装置的编码器连接弹力装置,使其自带压力,在应用中带来方便;

2、本实用新型喷码机测速装置的编码器结构简单,合理紧凑,测量精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喷码机测速装置的编码器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码机测速装置的编码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子 2.轴 3.第一轴承 4.机械主体 5.第二轴承 6.顶帽 7.外壳 8.电路板 9.码盘 10.卡环 11.弹簧 12.支架 13.六角螺母 14.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喷码机测速装置的编码器,包括轮子1、轴2、第一轴承3、机械主体4、第二轴承5、顶帽6、圆柱型外壳7、电路板8、码盘9、T型卡环10、弹簧11、支架12、六角螺母13和连杆14。其中,机械主体4上安放有两个轴承,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5,主体孔内圈和轴承外圈间采用过盈配合;轴2直接穿过两轴承,外露部分与轮子1相连,轴外圈和轴承内圈间也为过盈配合,轴带动轴承转动;第二轴承5下方放置一带内螺纹孔的顶帽6,顶帽6下方放置码盘9,码盘9套在轴2上,用胶粘接固定;码盘9下方放置电路板8,用螺钉固定在机械主体4上;外壳7设置在机械主体4外部,外壳7侧面有一通孔,用于连接在电路板上的电缆线的侧出;编码器外露部分连接支架12,支架12一侧用螺钉固定在机械主体4上方与轴2转动连接,另一侧通过六角螺母13连接连杆14,卡环10固定在连杆14上;支架12上还连有弹簧11,形成弹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轴2外露部分连接用户设备,主体4上有一凹槽,当弹力装置上有弹力转换时,固定在凹槽内的光源发出的光,通过码盘9,码盘9上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明暗两种光通道,当用户轴带动主轴2同步转动时,码盘9也同步转动,这时电路板8上的光电池会将码盘9上透光和不透光的信号接收并转变为电信号,再通过电路板8上电子器件组成的逻辑电路的处理,即可将用户端的弹力转变为电信号输出,完成了机械运动物理量向电量的转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