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1892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实验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



背景技术:

睾丸生精小管为质软的长形管状结构,内部充满各种生精细胞及支持细胞等。睾丸生精小管对外界的机械力损伤非常敏感,但正常的染色操作需要对其反复漂洗、孵育和平铺在载玻片上,这些步骤需使用镊子夹持生精小管,将生精小管与EP管中的液体分离,在庸镊子夹取的过程中,极易成夹持部位生精小管损伤,影响后续实验观察。另一方面,由于生精小管直径只有100μm左右,当使用移液枪吸取生精小管的洗涤和孵育的液体时,很容易将单个小管吸入枪头中,从而造成组织丢失或者损伤。

EP管即eppendorf微量离心管,是样品处理和样品短期(或长期)存贮的理想工具,是分子生物学微量操作实验的常用工具。现有技术公开了多种改进型EP管,例如中国专利 2013203806896公开了一种两节式一次性过滤离心管,包括两节管体,分别为位于上方的顶部管体和位于下方的底部管体;所述顶部管体的顶端和底端均开口,且底部设有过滤层;所述底部管体的顶端开口,底端密封,该离心管在离心后拆掉顶部管体可直接获得分离物,无需转移至另外的试管中,在底部管体中直接获得分离物。中国专利2016206943808公开了一种带滤网的离心管,离心管包括管体,设置于管体顶部且与管体的管口密封相连的管帽,设置于管体内且其直径与管体的内径相同的过滤网,设置于管体内且一端与过滤网相连接的过滤网柄,过滤网柄的另一端向管帽方向延伸,该离心管将提取中的离心和过滤在一步操作中完成,减少了提取的步骤,降低包含脂肪干细胞的损伤及损耗,提高得率。中国专利2010201685018公开了一种带过滤装置的离心管,包括有底管,底管上部还连接有中管,中管内设有过滤网,该离心管可移除离心管内的残留液体,耗时少,液体移除效果好,能更好地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然而现有技术中,关于本实用新型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可方便快捷地将生精小管浸泡于EP管的液体中或与液体分离开来,避免反复夹持生精小管和使用移液枪吸取小管周围液体的步骤,最大程度地保证生精小管结构的完整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包括外管(1)和管盖(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管(3),所述内管(3)由平面外沿(4)、圆柱形管身(5)、滤网兜(6)及连接带(7) 组成,所述平面外沿(4)与管身(5)上端连接,所述滤网兜(6)与管身(5)下端连接,所述平面外沿(4)的外周设有向上延伸的环形凸沿一(8);所述连接带(7)一端与平面外沿(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管盖(2)固定连接;所述管盖(2)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凸沿二(9),环形凸沿二(9)塞接在环形凸沿一(8)的开口中;所述滤网兜(6)的网孔孔径为20μm-50μm。

进一步,所述平面外沿(4)设置在管身(5)上端开口处并沿径向向外延伸。

进一步,所述管身(5)的直径为0.6cm。

进一步,所述滤网兜(6)由亲水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管盖(2)上设有方便开启的扶手部(10)。

进一步,所述扶手部(10)的底面设有卡钩(11),所述外管(1)的侧面设有与卡钩 (11)卡扣连接的卡槽。

进一步,所述外管(1)由透明材料制成,外管(1)的外表面设有刻度标识。

进一步,所述平面外沿(4)为环形,其外径大于外管(1)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可便捷地将生精小管浸泡于液体中或与液体分离开来,避免了反复夹持生精小管和使用移液枪吸取小管周围液体的步骤,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生精小管结构的完整性。

2、现有技术EP管的管盖多与管身连接,如需将ep管内的样品取出需开启管盖,且内管置入后取出极为不便。本实用新型EP管的管盖通过连接带与内管连接,使用时可在管盖关闭状态下直接持握管盖将内管中的生精小管取出,可快速进行取样及观察操作,避免反复开启管盖污染实验样品。

3、本实用新型内管上端设有平面外沿,平面外沿的尺寸大于外管的直径,一方面平面外沿可卡在外管的顶端,保证内管架于外管上而不至于掉入外管内,另一方面较大尺寸的平面外沿便于实验过程中的内管取放操作,使用时直接持握平面外沿即可将内管中的生精小管取出,操作更加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管盖上设有方便开启的扶手部,扶手部设置在管盖的侧缘并沿管盖的径向凸出,使用时可方便从扶手部进行管盖的开启闭合操作,开盖操作更加方便。

5、本实用新型的扶手部的底面设有卡钩,所述卡钩对应的外管的侧面设有卡槽,卡钩向EP管的轴线方向延伸弯曲,当管盖闭合时卡钩与卡槽卡扣连接,将外管与内管牢牢固定在一起,避免实验过程中内外管意外分离。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3为实施例1中内管及管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的剖面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管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外管 2.管盖 3.内管

4.平面外沿 5.管身 6.滤网兜

7.连接带 8.环形凸沿一 9.环形凸沿二

10.扶手部 11.卡钩

实施例1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一)

请参照图1-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 2为本实用新型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的装配示意图,附图3为内管及管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的剖面图。

一种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包括外管1、管盖2、内管3,所述外管1与现有技术常用的EP管结构相同,外管1内设有管腔,内管3的下部可置入管腔中。所述内管3由平面外沿4、圆柱形管身5、滤网兜6及连接带7组成,所述平面外沿4与管身5上端连接,所述滤网兜6与管身5下端连接,平面外沿4设置在管身5上端开口处并沿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平面外沿4的轮廓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等任意形状,优选的所述平面外沿4 为环形,平面外沿4的尺寸大于外管1的直径,将内管3置入管腔时,平面外沿4可卡在外管1的顶端,保证内管3架于外管1上而不至于掉入外管1内。所述连接带7的一端与平面外沿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管盖2固定连接。所述平面外沿4的外周边缘处设有向上延伸的环形凸沿一8,所述管盖2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凸沿二9,所述环形凸沿二9 的外径与环形凸沿一8的内径相同,使用时环形凸沿二9可塞接在环形凸沿一8的开口中,保持外管1开口闭合。所述滤网兜6由亲水材料制成,滤网兜6的网孔孔径为20μm-50μm,由于睾丸生精小管的直径一般在100um左右,使用时可将睾丸生精小管置入内管3的滤网兜6内,外管1内装入液体,进行染色操作。当需要将睾丸生精小管取出时,只需手持管盖2将内管3提取出,可便捷地将生精小管浸泡于液体中或与液体分离开来,避免了反复夹持生精小管和使用移液枪吸取小管周围液体的步骤,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生精小管结构的完整性。

优选地,所述外管1由透明材料制成,外管1的外表面设有刻度标识,使用时可实时观察内管2及滤网兜6中生精小管的反应情况。

所述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各部分规格为:所述管盖直径为1.0-1.6cm,所述管身直径为0.5-0.7cm,所述外管1直径为1.0-1.6cm,外管1长度为3-5cm。

所述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各部分规格优选为:所述管盖直径为1.3cm,所述管身直径为0.6cm,所述外管1直径为1.3cm,外管1长度为4cm。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在睾丸生精小管染色操作过程中,需要对其反复漂洗、孵育和平铺在载玻片上,将睾丸生精小管装载在滤网兜中,外管的管腔内注入漂洗液,手提管盖将滤网兜置入外管的管腔中,保持睾丸生精小管全部浸在液体中,将管盖盖在内管上,使环形凸沿二塞接在环形凸沿一的开口中,保持外管密封闭合。将ep管室温摇床一段时间后,手提管盖将滤网兜取出,观察滤网兜内的生精小管状态,如不符合实验要求,将生精小管继续浸泡于液体中摇床孵育。本实用新型可以便捷地将生精小管浸泡于液体中或与液体分离开来,避免了反复夹持生精小管和使用移液枪吸取小管周围液体的步骤,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生精小管结构的完整性。

实施例2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二)

请参照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管盖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生精小管染色专用新型EP管,包括外管1、管盖2、内管3,所述外管1与现有技术常用的EP管结构相同,外管1内设有管腔,内管3的下部可置入管腔中。所述内管3由平面外沿4、圆柱形管身5、滤网兜6及连接带7组成,所述平面外沿4与管身5上端连接,所述滤网兜6与管身5下端连接,平面外沿4设置在管身5上端开口处并沿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平面外沿4的轮廓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等任意形状,优选的所述平面外沿4 为环形,平面外沿4的尺寸大于外管1的直径,将内管3置入管腔时,平面外沿4可卡在外管1的顶端,保证内管3架于外管1上而不至于掉入外管1内。所述连接带7的一端与平面外沿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管盖2固定连接。所述平面外沿4的外周边缘处设有向上延伸的环形凸沿一8,所述管盖2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凸沿二9,所述环形凸沿二9 的外径与环形凸沿一8的内径相同,使用时环形凸沿二9可塞接在环形凸沿一8的开口中,保持外管1开口闭合。所述滤网兜6由亲水材料制成,滤网兜6的网孔孔径为20μm-50μm,由于睾丸生精小管的直径一般在100um左右,使用时可将睾丸生精小管置入内管3的滤网兜6内,外管1内装入液体,进行染色操作。当需要将睾丸生精小管取出时,只需手持管盖2将内管3提取出,可便捷地将生精小管浸泡于液体中或与液体分离开来,避免了反复夹持生精小管和使用移液枪吸取小管周围液体的步骤,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生精小管结构的完整性。所述管盖2上设有方便开启的扶手部10,扶手部10设置在管盖2的侧缘并沿管盖2的径向凸出,使用时可方便从扶手部10进行管盖2的开启闭合操作。所述扶手部10 的底面设有卡钩11,所述卡钩11对应的外管1的侧面设有卡槽,卡钩11向EP管的轴线方向延伸弯曲,当管盖2闭合时卡钩11与卡槽卡扣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