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变送器防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6342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变送器防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变送器研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压力变送器防盗系统。



背景技术:

压力变送器是一种将压力转换成气动信号或电动信号进行控制和远传的设备。

它能将测压元件传感器感受到的气体、液体等物理压力参数转变成标准的电信号(如4~20mADC等),以供给指示报警仪、记录仪、调节器等二次仪表进行测量、指示和过程调节。

压力变送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水利水电、铁路交通、智能建筑、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

压力变送器有电动式和气动式两大类。电动式的统一输出信号为0~10mA、4~20mA或1~5V等直流电信号。气动式的统一输出信号为20~100Pa的气体压力。

压力变送器按不同的转换原理可分为力(力矩)平衡式、电容式、电感式、应变式和频率式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压力(差压)变送器的原理、结构、使用、检修和校验等知识。

压力变送器的主要作用把压力信号传到电子设备,进而在计算机显示压力其原理大致是:将水压这种压力的力学信号转变成电流(4-20mA)这样的电子信号压力和电压或电流大小成线性关系,一般是正比关系。所以,变送器输出的电压或电流随压力增大而增大由此得出一个压力和电压或电流的关系式压力变送器的被测介质的两种压力通入高、低两压力室,低压室压力采用大气压或真空,作用在δ元(即敏感元件)的两侧隔离膜片上,通过隔离片和元件内的填充液传送到测量膜片两侧。

压力变送器是由测量膜片与两侧绝缘片上的电极各组成一个电容器。当两侧压力不一致时,致使测量膜片产生位移,其位移量和压力差成正比,故两侧电容量就不等,通过振荡和解调环节。

压力变送器感受压力的电器元件一般为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片是一种将被测件上的压力转换成为一种电信号的敏感器件。电阻应变片应用最多的是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两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又有丝状应变片和金属箔状应变片两种。通常是将应变片通过特殊的黏合剂紧密地粘合在产生力学应变基体上,当基体受力发生应力变化时,电阻应变片也一起产生形变,使应变片的阻值发生改变,从而使加在电阻上的电压发生变化。

压力变送器属于精密仪器成本较高,因此经常被盗窃,盗窃人员只需要将安装在管道上的压力变送器反转出即可取下,防盗效果较差。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用新型人在实现本申请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压力变送器检测存在容易被盗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变送器防盗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压力变送器检测存在容易被盗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系统设计合理,对压力变送器进行保护,防盗效果较好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力变送器防盗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蓄电池、4个报警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触杆、第二触杆、第三触杆、第四触杆、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

第三外壳和压力变送器安装在检测管道上,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分别固定在压力变送器左右两侧的检测管道上,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均设有上端盖,上端盖上设有锁扣,第一连接杆一端与压力变送器外壳左侧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另一端穿过第一外壳延伸至第一外壳内,第一触杆一端与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一触杆另一端朝安装在第一外壳内壁上的第一开关延伸,第二触杆一端与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二触杆另一端朝安装在第一外壳内壁上的第二开关延伸;第二连接杆一端与压力变送器外壳右侧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另一端穿过第二外壳延伸至第二外壳内,第三触杆一端与第二连接杆连接,第三触杆另一端朝安装在第二外壳内壁上的第三开关延伸,第四触杆一端与第二连接杆连接,第四触杆另一端朝安装在第二外壳内壁上的第四开关延伸,第一触杆、第二触杆位于第一外壳内,第三触杆、第四触杆位于第二外壳内,蓄电池和4个报警器安装在第三外壳内,4个报警器分别通过第一至第四开关与蓄电池连接。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首先将压力变送器安装在检测管道上,然后将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安装在管道上,当盗窃分子想要盗窃压力变送器时,他需要转动压力变送器外壳,进而将压力变送器从安装的螺孔中取出,而转动压力变送器会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会带动相应的第一触杆、第二触杆、第三触杆、第四触杆移动,第一触杆、第二触杆、第三触杆、第四触杆移动最终与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接触,最终触发相应的开关,使得电路导通,进而使得蓄电池为报警器供电进行报警防盗。

其中,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杆两侧,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杆两侧。

其中,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分别采用角钢制成,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分别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检测管道上。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定位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和通信模块均与报警器连接。电路导通后定位模块获得定位信息,通信模块将定位信息传输至工人人员的移动终端。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解决了现有的压力变送器检测存在容易被盗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系统设计合理,对压力变送器进行保护,防盗效果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本申请中压力变送器防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第一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变送器防盗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压力变送器检测存在容易被盗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系统设计合理,对压力变送器进行保护,防盗效果较好的技术效果。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相互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范围内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考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力变送器防盗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第三外壳6、蓄电池7、4个报警器8、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4、第一触杆10、第二触杆11、第三触杆、第四触杆、第一开关12、第二开关13、第三开关、第四开关;

第三外壳和压力变送器5安装在检测管道9上,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分别固定在压力变送器左右两侧的检测管道上,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均设有上端盖,上端盖上设有锁扣,第一连接杆一端与压力变送器外壳左侧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另一端穿过第一外壳延伸至第一外壳内,第一触杆一端与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一触杆另一端朝安装在第一外壳内壁上的第一开关延伸,第二触杆一端与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二触杆另一端朝安装在第一外壳内壁上的第二开关延伸;第二连接杆一端与压力变送器外壳右侧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另一端穿过第二外壳延伸至第二外壳内,第三触杆一端与第二连接杆连接,第三触杆另一端朝安装在第二外壳内壁上的第三开关延伸,第四触杆一端与第二连接杆连接,第四触杆另一端朝安装在第二外壳内壁上的第四开关延伸,第一触杆、第二触杆位于第一外壳内,第三触杆、第四触杆位于第二外壳内,蓄电池和4个报警器安装在第三外壳内,4个报警器分别通过第一至第四开关与蓄电池连接。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首先将压力变送器安装在检测管道上,然后将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安装在管道上,当盗窃分子想要盗窃压力变送器时,他需要转动压力变送器外壳,进而将压力变送器从安装的螺孔中取出,而转动压力变送器会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会带动相应的第一触杆、第二触杆、第三触杆、第四触杆移动,第一触杆、第二触杆、第三触杆、第四触杆移动最终与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接触,最终触发相应的开关,使得电路导通,进而使得蓄电池为报警器供电进行报警防盗。

其中,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杆两侧,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杆两侧。

其中,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分别采用角钢制成,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分别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检测管道上。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定位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和通信模块均与报警器连接。电路导通后定位模块获得定位信息,通信模块将定位信息传输至工人人员的移动终端。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解决了现有的压力变送器检测存在容易被盗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系统设计合理,对压力变送器进行保护,防盗效果较好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