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861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压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电变量的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压监测仪。



背景技术:

电压监测仪是用于对电压偏差进行连续的监测和统计仪表,与电线并联,对电压实时监测,反馈电压变化的数据供分析排查故障。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对电压监测仪内电线断路、更换和重新接驳,为了实现良好的通电效果,接线板与线路的接触部分金属裸露,为了防止触电通常需要安装防护盖。

现有的电压监测仪,防护盖与接线板大多为一体式或分体式结构,并通过螺栓固定,然而,螺栓需要螺丝刀或其他工具才能拆装,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方便拆装并可固定在接线板上方的防护盖的电压监测仪。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压监测仪,包括接线板与安装在接线板上方的防护盖,所述接线板与所述防护盖通过滑移结构和插接结构相连接,所述插接结构包括中空的支撑柱、设置在所述支撑柱内的下顶杆,所述下顶杆上部设置有抵环,所述抵环下方与支撑柱间设置有弹簧一,所述防护盖上设置有供下顶杆插入的限位孔,所述下顶杆的顶部背离所述接线板的一侧设置有一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盖通过滑移结构与插接结构安装在接线板的上方,并对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限位,通过下顶杆与限位孔的配合,从而对使得防护盖既能固定在接线板上,防止触电,又使得防护盖易于拆装,方便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通过螺纹连接有旋盖,所述旋盖上开设有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盖与支撑柱通过螺纹连接,旋盖的设置对下顶杆进行了限位,防止下顶杆从支撑柱内滑出,下顶杆可从通孔内穿出。

作为优选,所述旋盖的外周面上设有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路的设置增加了旋盖的周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在旋转旋盖时,增大了摩擦力,易于拆装。

作为优选,所述抵环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撑柱内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的限位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棱与限位槽的配合可防止下顶杆发生转动,从而使得斜面的一直保持朝向背离仪表板一侧,增强了防护盖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盖的下表面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孔设置在所述限位柱内,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上顶杆,所述上顶杆可在所述限位孔内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孔与上顶杆的配合,上顶杆可在限位孔内滑动,通过上顶杆挤压下顶杆可将下顶杆从限位孔内顶出,实现对防护盖水平方向的解锁。

作为优选,所述上顶杆顶端带有插帽,所述限位孔上端设有让位孔,所述插帽可在所述让位孔内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帽及让位孔的设置对上顶杆竖直向下滑动进行限位,防止上顶杆从限位孔内滑出。

作为优选,所述插帽周面设有凸环,所述让位孔内开设有与所述凸环配合的卡槽,所述凸环可在所述卡槽内沿轴向进行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环在卡槽内滑动,可对上顶杆的上下滑动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当将上顶杆按压到与防护盖的上表面齐平时,凸环正好卡在卡槽的下端。

作为优选,所述插帽与所述让位孔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二可对上顶杆进行支撑,使其在未被按压时,露出防护盖上表面。并在上顶杆被按压后,对上顶杆进行复位。

作为优选,所述滑移结构包括设置在接线板侧壁上的插槽与设置在防护盖侧壁上的且与所述插槽配合的凸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槽与凸棱的插接配合,对防护盖的竖直方向进行限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凸棱与插槽的设置,对防护盖从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从而达到对防护盖固定的作用;

2、下顶杆上斜面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进入到限位柱的限位孔内对防护盖的水平方向进行限位,另一方面,下顶杆顶部的斜面也防止了在防护盖沿水平方向插入插槽时,弹起的下顶杆对限位柱进行干涉;

3、复位弹簧的设置,使得在拆卸防护盖时十分方便,只需要将上顶杆按到与防护盖上表面齐平,即可将防护盖沿插槽拆下,无需借助其他工具就能轻易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压监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监测仪旋盖及其内部的爆炸图;

图3为限位柱及其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防护盖的侧壁上的凸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插接结构与滑移结构的工作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仪表板;2、接线板;21、接线槽;22、插槽;23、固定台;24、支撑柱;241、限位棱;25、下顶杆;251、斜面;252、抵环;2521、限位槽;26、弹簧一; 27、旋盖;271、防滑纹路;272、通孔;3、防护盖;31、凸棱;32、限位柱;321、限位孔; 33、让位孔;34、卡槽;35、上顶杆;351、插帽;352、凸环;36、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附图1,一种电压监测仪包括仪表板1、与仪表板1连接的接线板2和安装在接线板2上的防护盖3。其中接线板2上设有腰形的接线槽21,接线槽21远离仪表的一面开设有开口供电线穿入,电线在接线槽21内接驳。接线板2与防护盖3间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插接结构与水平方向的滑移结构。

参考附图1与附图2,接线板2背离仪表板1的一侧设有两个固定台23,固定台23 上设有与固定台23一体成型的支撑柱24,支撑柱24的外侧面上带有螺纹,支撑柱24的内壁设有两条沿轴向设置的限位棱241。

支撑柱24内设有下顶杆25和套设在下顶杆25上的弹簧一26。下顶杆25的上部的外周面延伸出抵环252,抵压在弹簧一26上,且抵环252的外周面上设有和限位棱241配合滑动的限位槽2521。下顶杆25顶部的端面设有斜面251,斜面251的设置方向朝向背离仪表板2一侧。

支撑柱24的通过螺纹连接有一旋盖27,当旋盖27套设在支撑柱24外侧时,斜面 251的最低处与旋盖27的上表面齐平。旋盖27的外侧周面上沿竖直方向设有防滑纹路271,用以增强将旋盖27转动时的摩擦力,便于旋盖27的手动安装。防滑纹路27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旋盖27内部开设有与下顶杆25配合的通孔272,下顶杆25可克服弹簧一 26的弹力,并在限位棱241与限位槽2521的限位作用下,在通孔272内沿轴向滑动。

参考附图1与附图4,在防护盖3的侧壁上设有凸棱31,在接线板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凸棱31插接配合的插槽22。

参考附图2与附图3,防护盖3的底面上设置有与防护盖3一体成型的限位柱32及 T形的上顶杆35。限位柱32垂直的设置于防护盖3内侧表面。限位柱32内部中空,限位柱 32内开设有限位孔321,限位孔321的顶端带有让位孔33,限位孔321的直径小于让位孔 33的直径。

上顶杆35安装于限位孔321内,并可在限位孔321内沿轴向滑动。上顶杆35顶端带有插帽351,环绕插帽351的周侧设置有凸环352,让位孔33内开设有与凸环352配合的卡槽34。凸环352的直径小于卡槽34的直径且大于让位孔33的直径。因而,凸环352在卡槽34内滑动。插帽351的下表面与让位孔33的底面间设置有弹簧二36。

参考附图5,在未按压时,上顶杆35与下顶杆25分别露出防护盖3的上表面与旋盖 27的上表面。

参考附图5与附图6,使用时,先将防护盖3通过凸棱31与插槽22的配合插入到接线板2的上方,在此过程中,由于斜面251的导向作用,此时下顶杆25部分进入到限位孔 321内。从而实现了防护盖3与接线板2的锁定卡固。

参考附图3,、附图5与附图6,当需要将防护盖3拆下时,按压上顶杆35,直至上顶杆35的上表面与防护盖3的上表面齐平,此时凸环352正好卡到卡槽34的下端,且上顶杆35的下端正好将下顶杆25压入到旋盖27内,下顶杆25的顶部的顶端与旋盖27的上表面齐平。防护盖3即可通过凸棱31与插槽22从接线板2的上方滑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