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测试转接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009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新能源硬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测试转接盒。



背景技术:

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开发过程中,需对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内阻、高低温性能等方面进行检测,为整车性能模拟和调试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和保障。相关技术中,将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的输出线缆直接与电池极耳的正负极相连,难以调整和固定,在与极耳连接时操作不便、费时费力,并且测试过程中电池无固定措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测试转接盒,该转接盒能够解决电池与充放电测试设备连接不牢固、操作不方便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测试转接盒,包括用于容纳电池的壳体和转接线,所述转接线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极耳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并用于与充放电测试设备的线缆相连。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电池抵顶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壁的抵顶件。

可选地,所述转接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壁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壁对侧的第二端壁上形成有供所述抵顶件穿过的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抵顶件为螺纹配合在所述安装孔内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形成有用于抵顶至所述电池的顶板,另一端形成有用于握持的手柄。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壁处还设置有绝缘柱,所述抵顶件推动所述电池抵顶至所述绝缘柱上。

可选地,所述绝缘柱为多个,且所述绝缘柱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电池温度的测温装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还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极耳的固定孔。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盒盖,所述盒盖和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供所述转接线穿过的空隙。

可选地,所述转接线的端部连接有铜鼻子,所述转接线包括正极转接线和负极转接线,所述转接线的所述铜鼻子分别与所述电池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电池充放电测试时,可以将电池置于该转接盒内,电池的极耳和充放电测试设备通过转接线相连,这样,与电池的连接处可置于该转接盒内部,能够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连接更加牢固、可靠,能够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度,该转接盒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维护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电池测试转接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壳体 11 第一端壁

12 第二端壁 13 固定孔

2 转接线 21 正极转接线

22 负极转接线 23 铜鼻子

3 充放电测试设备 31 正极线缆

32 负极线缆 4 抵顶件

41 顶板 42 手柄

5 绝缘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本公开提供的转接盒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测试转接盒,包括用于容纳电池的壳体1和转接线2,转接线2的一端用于与电池的极耳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壳体1上用于与充放电测试设备的线缆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电池充放电测试时,可以将电池置于该转接盒内,电池的极耳和充放电测试设备通过转接线相连,这样,与电池的连接处可置于该转接盒内部,能够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连接更加牢固、可靠,能够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度,该转接盒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维护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公开以图1中示出的方形结构的壳体为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公开对壳体的具体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公开的发明构思下,可以使用任意形状的壳体。本公开中以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位于同一侧的动力电池为例进行详细介绍,当不限于这种形式的动力电池,在本公开的构思下,其他种类的电池也应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具体地,如图1所示,壳体1包括端壁和侧壁,端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11和第二端壁12,侧壁用于连接两相对的端壁。在本公开中,壳体1的端壁主要指的是其接近或远离电池极耳的一端,例如下述的第一端壁11是壳体1的接近动力电池的两个极耳的一端,第二端壁12是壳体1的远离动力电池的两个极耳的一端。壳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将电池抵顶于壳体1的第一端壁11的抵顶件4。在进行充放电测试前,操作抵顶件4将电池抵顶于壳体1的第一端壁11上进行固定,便于转接线2和电池的极耳相连;测试过程中,电池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抵顶件4和第一端壁11,稳定地置于壳体1中,不会发生窜动;测试完毕后,操作抵顶件4,可将电池取出,便于更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操作抵顶件4,将电池抵顶于壳体1的任意端壁或侧壁上。

转接线2的一端为自由端,直接与电池的极耳相连,另一端可以固定在壳体1的第一端壁11的外侧,此时,转接线2的自由端与电池极耳的距离最短,只需要较短的转接线2,便可实现与电池的连接,同时还能够避免线束缠绕带来的不便。

抵顶件4可以为任意适当的形式。在本公开中,第一端壁11对侧的第二端壁12上形成有供抵顶件4穿过的安装孔,这样,抵顶件4穿过该安装孔可靠近或远离电池,当抵顶件4靠近电池时实现电池的固定,当抵顶件4远离电池时便可将电池取出,操作简单方便。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抵顶件4可以为螺纹配合在安装孔内的螺杆,螺杆的一端形成有用于抵顶至电池的顶板41,另一端形成有用于握持的手柄42。转动手柄42,螺杆旋入壳体1的内部,顶板41靠近电池并将电池抵顶于壳体的第一端壁11上,实现电池的固定;反向转动手柄42,螺杆退出壳体1的内部,顶板41远离电池,便可将电池取出。这种结构可以适应多种尺寸的电池,根据电池尺寸的不同,调整螺杆伸入壳体1中的长度即可。此外,顶板41和手柄42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螺杆两端,以方便更换和维修。

在本公开中,转接线2可以固定于第一端壁11上,为实现电池与转接线2之间的绝缘,第一端壁11处还设置有绝缘柱5,抵顶件4推动电池抵顶至绝缘柱5上,这里,绝缘柱5可以为木质材料,这样,能够保证电池的连接处与其他平面的绝缘性,进一步保证测试过程中电流的导通和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能够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绝缘柱5也可以为橡胶,既能实现与其他平面的绝缘,同时还能够依靠自身的弹性,更好地实现对电池的固定和保护。

进一步地,绝缘柱5可以为可以多个,并且绝缘柱5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电池温度的测温装置,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绝缘柱5包括两个,分别抵靠在壳体1的第一端壁11上,二者之间留有放置测温装置的间隙。在进行充放电测试的过程中,测温装置可以随时监测电池的温度,保证电池正常工作,这里,测温装置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等。

在本公开中,转接线2由柔性材料制成,这里,转接线2可以为铜线,与充放电测试设备的硬质线缆相比,质地柔软的转接线2便于调整和固定,能够实现与极耳的稳固连接,同时能够防止损坏电池的极耳。具体地,转接线2的端部连接有铜鼻子23,转接线2包括正极转接线21和负极转接线22,转接线2的铜鼻子23分别与电池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相连,铜鼻子23起到连接和保护极耳的作用,铜鼻子23和极耳充分接触,能够避免测试过程中因铜鼻子接触不良而导致局部发热现象。

电池通过抵顶件4固定于壳体1的内部,进一步地,电池的极耳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壳体1上,相应地,壳体1上形成有用于固定极耳的固定孔13,在本公开中,固定孔13为两个,分别用于固定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充放电测试设备3的正极线缆31通过正极转接线21与正极极耳相连,负极极耳通过负极转接线22与充放电测试设备3的负极线缆32相连,以形成闭合回路,完成充放电性能的测试。

此外,在本公开中,壳体1上还设置有盒盖(图中未示出),盒盖和壳体1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供转接线2穿过的空隙,这样,转接线2穿过该空隙与电池的极耳相连,盒盖将转接盒进行封闭,将转接线2与极耳的连接处完全置于盒体内部,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