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设备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0203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设备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一次设备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一次设备主要组成有: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自动开关、接触器、刀开关、母线、输电线路、电力电缆、电抗器等。由一次设备相互连接,构成发电、输电、配电或直接用于生产的电气主回路的一次回路。其中设备的损坏难以避免,于是就用到一些检测装置来检测问题所在,其中万用表是电力电子等部门不可缺少的测量仪表。并且可以外设高压棒,其检测的范围可以是直流电流、直流电压、交流电流、交流电压、电阻和音频电平等,有的还可以测交流电流、电容量、电感量及半导体的一些参数(如β)等。而在使用过程中,现有的万用表没有简单方便的收纳方式,往往都是将万用表表笔的插头端插在万用表上后直接将连接线缠绕在机身身上后随处放置,这样就非常容易将机身的插座拉扯松动,使以后使用时连接表笔的插头与万用表连接不紧,导致检测信号不稳定的现象,而且表笔也没有地方放置,只是将线缠绕后直接悬挂在外部,也容易导致表笔损坏,导致表笔笔头弯曲或者折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纳并且使用时表笔插头不容易松动的一次设备智能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设备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机体和表笔,所述机体内部设有电路板,所述表笔与电路板通信连接,所述机体的一侧面旋转连接有缠绕轴所述的缠绕轴的背向机体的一端翻转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机体相对支撑板的相邻的侧面设有表笔卡槽,所述的表笔卡槽内设有卡扣;所述表笔的尾部连接有表笔线;所述表笔线的相对表笔的另一端连接有表笔插头,所述表笔插头上设有卡块,所述机体上设有表笔插头插座,所述表笔插头插座设有供卡块滑动的滑槽,所述的滑槽与机体连接的一端设有与滑槽相通的卡块卡槽,当表笔插头插到表笔插头插座底部后顺时钟旋转,将卡块卡入卡块卡槽,从而固定表笔插头;所述缠绕轴与支撑板连接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线槽和表笔插头槽,所述表笔插头槽的形状与表笔插头相对应,所述机体上设有与第一线槽相连通的第二线槽,当所述表笔插头放进表笔插头槽后,转动支撑板即可带动缠绕轴转动,从而将表笔线通过第二线槽和第一线槽后收进机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笔的头部设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通过表笔线与机体内部电路板连接,以获取电源发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相对缠绕轴的另一端设有手摇柄槽,所述手摇柄槽相对的两侧设有手摇柄扣,所述手摇柄槽的一端翻转连接有手摇柄,所述手摇柄槽的另一端槽壁为半圆形弧面,形成一个供手指伸入的空间,当所述的手摇柄翻转至手摇柄槽内,手摇柄扣将手摇柄扣住进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摇柄上套设有手摇柄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缠绕轴的端面上靠近支撑板与缠绕轴连接处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缠绕轴形成一个限位夹角,当支撑板翻转至限位夹角最大值时,限位块与支撑板相抵触,使支撑板活动范围限制在限位夹角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表笔插头放进表笔插头槽,收纳表笔线后可以对表笔插头进行保护,同时表笔插头被表笔插头槽扣住,将表笔线放进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可以更好的实现定位,方便收纳,通过人工转动支撑板可以带动缠绕轴转动,因为表笔插头被表笔插头槽扣住,从而带动表笔插头转动,将表笔线收进机体内,同时设置有表笔卡槽,当表笔线收完后,可以将表笔放入表笔卡槽,表笔卡槽设有卡扣,可以将表笔固定好,不容易脱落,也不会直接暴露在外面,避免了表笔笔头弯曲折断的现象;机体上设置的滑槽与表笔插头设置的卡块,可以实现更好的定位,同时滑槽的一端还设置有卡块卡槽,表笔插头顺着滑槽插到底后顺时钟旋转,将卡块卡入卡块卡槽,可以实现将表笔插头与表笔插头插座紧密固定,避免因表笔插头松动导致测量不稳定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及表笔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及表笔插头插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缠绕轴与支撑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及缠绕轴在机体位置透视图;

附图标号:1-机体,2-表笔,21-发光二极管,22-表笔线,23-表笔插头,24-表笔插头插座,231-卡块,241-滑槽,242-卡块卡槽,3-缠绕轴,31-表笔插头槽,32-第一线槽,33-第二线槽,34-限位块,4-支撑板,41-手摇柄,42-手摇柄槽,43-手摇柄扣,44-手摇柄套,5-表笔卡槽,5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一次设备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机体1和表笔2,所述机体1内部设有电路板,所述表笔2与电路板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一侧面旋转连接有缠绕轴3,所述的缠绕轴3的背向机体1的一端翻转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机体1相对支撑板4的相邻的侧面设有表笔卡槽5,所述的表笔卡槽5内设有卡扣51;所述表笔2的尾部连接有表笔线22;所述表笔线22的相对表笔2的另一端连接有表笔插头23,所述表笔插头23上设有卡块231,所述机体1上设有表笔插头插座24,所述表笔插头插座24设有供卡块231滑动的滑槽241,所述的滑槽241与机体1连接的一端设有与滑槽241相通的卡块卡槽242,当表笔插头23插到表笔插头插座24底部后顺时钟旋转,将卡块231卡入卡块卡槽242,从而固定表笔插头23;所述缠绕轴3与支撑板4连接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线槽32和表笔插头槽31,所述表笔插头槽31的形状与表笔插头23相对应,所述机体1上设有与第一线槽32相连通的第二线槽33,当所述表笔插头23放进表笔插头槽31后,转动支撑板4即可带动缠绕轴3转动,从而将表笔线22通过第二线槽33和第一线槽32后收进机体1内。通过上述的结构关系,将表笔插头23放入表笔插头槽31可以实现将表笔插头23扣在表笔插头槽31内,然后将第一线槽32和第二线槽33位置对齐,使其相连通,将表笔线22放入第一线槽32和第二线槽33后,通过第一线槽32和第二线槽33的引导,收入表笔线22时不会乱,不会打结,然后用手拨动支撑板4,使该支撑板4旋转,从而带动缠绕轴3旋转,由于表笔插头23被扣在表笔插头槽31内,于是缠绕轴3的转动使表笔插头23跟着转动,从而将表笔线22收进机体内,当表笔线22收完后,将表笔2放入表笔卡槽5内,通过表笔卡槽5上的卡扣51可以将表笔2进行固定,使其不会脱落,这样就可以将表笔2固定好,不容易脱落,也不会直接暴露在外面,由机体1保护表笔2,同时表笔插头23扣在表笔插头槽31内,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护表笔插头不会暴露在外面导致损坏,例如掉落在地上被踩坏;通过将卡块231与滑槽241配合使用,可以将表笔插头23插入的位置进行定位,然后将表笔插头23插入到表笔插头插座24的底部后顺时钟旋转,可以将卡块231卡在卡快卡槽242中,可以将表笔插头23紧密的固定在表笔插头插座24上,相比现有的直接将表笔线22缠绕在机体1身上后随意放置,本结构对表笔2和表笔线22以及表笔插头23进行了很好的收纳,避免了表笔2的笔头弯曲折断的现象,保护了表笔插头23,并且不会因为表笔插头23松动导致设备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或者不稳定。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表笔2的头部设有发光二极管21,所述发光二极管21通过表笔线22与机体1内部电路板连接,以获取电源发光。通过在表笔2的头部设置发光二极管21,可以在一些比较暗的检测环境更方便寻找需要检测的位置,相比现有的通过手电筒照明寻找测量位置,本结构不需要额外携带一个照明设备,同时直接由机体1的电池通过电路板给该发管二极管21供电,不需要另外设置电池,简化设备结构,通过更换一块电池即可直接给整个设备重新供电。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板4相对缠绕轴3的另一端设有手摇柄槽42,所述手摇柄槽42相对的两侧设有手摇柄扣43,所述手摇柄槽42的一端翻转连接有手摇柄41,所述手摇柄槽42的另一端槽壁为半圆形弧面,形成一个供手指伸入的空间,当所述的手摇柄41翻转至手摇柄槽42内,手摇柄扣43将手摇柄41扣住进行固定。通过对手摇柄槽42的一端翻转连接手摇柄41,将手摇柄41收纳在手摇柄槽42中,同时还有手摇柄扣43将其扣住固定起来,防止不必要的时候手摇柄41随意翻转,并且手摇柄槽42的一边槽壁会半圆形弧面,这样就有空间让手指伸入来拨开被手摇柄扣43扣住的手摇柄41,相比直接施力拨动支撑板4带动缠绕轴3旋转,通过将人手捏住手摇柄41进行施力,有更好的着力点。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手摇柄42上套设有手摇柄套44。相比没有手摇柄套44,通过对手摇柄42上套设手摇柄套44,可以更好的保护人手,捏住手摇柄42上可转动的手摇柄套44施力时,不会拉扯皮肤,并且这种拉扯皮肤的作用会有很大的摩擦力,阻碍使用者对缠绕轴3进行旋转,通过套设了手摇柄套44就减小了这种摩擦,使使用者对缠绕轴3的旋转操作更不费力。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缠绕轴3的端面上靠近支撑板4与缠绕轴3连接处设有限位块34,所述限位块34与缠绕轴4形成一个限位夹角,当支撑板4翻转至限位夹角最大值时,限位块34与支撑板4相抵触,使支撑板4活动范围限制在限位夹角内。如果没有限位块34,支撑板4会进行180°的进行翻转,没有一个限制其活动的结构,在站立之后如果收到轻微的触碰或者震动就会导致设备趴倒,从而无法起到对机体1进行很好的支撑,使其无法正常站立更好的进行视角调整,通过设置限位块34后,对支撑板4限制了一个最大的翻转角度,本实施例设置为45°,可以在稳定站立的基础上,使用万用表时有着更好的观察角度,设置限位块34后,使万用表翻转的角度不会过大,而导致机体1无法正常站立,就不会出现因为震动和触碰趴倒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