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沫混凝土湿密度自动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0784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泡沫混凝土湿密度自动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沫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泡沫混凝土湿密度自动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泡沫混凝土是通过发泡机的发泡系统将发泡剂用机械方式充分发泡,并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然后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所形成的一种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保温材料。目前,在土木工程领域中,泡沫混凝土、轻质泡沫土、气泡混合轻质土、泡沫轻质土等建筑材料被大量采用。

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泡沫混凝土必须符合规定的标准,其中最重要的参数就是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要求不同。针对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检测,现阶段的技术大多是在生产设备主体内检测,检测时没有考虑输送管道长度不同,因为泡沫混凝土在传输过程与管道的作用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泡沫损失,间接的影响了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因此测量出来的湿密度不够准确。目前,测量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有传统的测量方法,也有通过测量泡沫混凝土的粘度来计算获得,然而如何在现场快速方便地、精确地测量出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还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泡沫混凝土湿密度自动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泡沫混凝土湿密度自动测量装置,包括处理器、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以及设置在输送管出口的粘度检测单元,所述粘度检测单元包括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电源模块和在线粘度检测模块,所述在线粘度检测模块依次通过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与处理器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在线粘度检测模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与处理器之间还设有信号放大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包括第一放大芯片、第二放大芯片、第三放大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第七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一放大芯片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放大芯片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一放大芯片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放大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二放大芯片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放大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芯片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与第三放大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的连接节点与第三放大芯片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芯片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接地,所述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的连接节点与第三放大芯片的同相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放大芯片的同相输入端和第二放大芯片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后作为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放大芯片的输出端作为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均采用蓝牙芯片或ZigBee芯片。

进一步,所述在线粘度检测模块采用FW-3在线粘度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电源模块为可拆卸的移动电源模块。

进一步,还包括第三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三无线通讯模块连接至智能移动终端或服务器。

进一步,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显示模块为触摸显示屏。

进一步,还包括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与处理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泡沫混凝土湿密度自动测量装置,包括处理器、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以及设置在输送管出口的粘度检测单元,所述粘度检测单元包括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电源模块和在线粘度检测模块,所述在线粘度检测模块依次通过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与处理器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在线粘度检测模块连接。通过设置在输送管出口的粘度检测单元中的在线粘度检测模块检测泡沫混凝土的粘度,并将粘度参数依次通过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传递给处理器,最后处理器根据粘度参数计算获得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值。由于在线粘度检测模块设置在输送管出口,所以检测到的湿密度值的精确度不受输送管长度的影响,保证测量值的准确度,而且该装置可以简单方便的测量出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满足人们方便测量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泡沫混凝土湿密度自动测量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泡沫混凝土湿密度自动测量装置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3是信号放大模块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电子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泡沫混凝土湿密度自动测量装置,包括处理器、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以及设置在输送管出口的粘度检测单元,所述粘度检测单元包括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电源模块和在线粘度检测模块,所述在线粘度检测模块依次通过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与处理器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在线粘度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泡沫混凝土湿密度自动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通过设置在输送管出口的粘度检测单元中的在线粘度检测模块检测泡沫混凝土的粘度,并将粘度参数依次通过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传递给处理器,最后处理器根据粘度参数计算获得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所述电源模块给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在线粘度检测模块提供电源。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与处理器之间还设有信号放大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包括第一放大芯片、第二放大芯片、第三放大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第七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一放大芯片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放大芯片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一放大芯片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放大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二放大芯片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放大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芯片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与第三放大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的连接节点与第三放大芯片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芯片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接地,所述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的连接节点与第三放大芯片的同相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放大芯片的同相输入端和第二放大芯片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后作为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放大芯片的输出端作为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均采用蓝牙芯片或ZigBee芯片。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在线粘度检测模块采用FW-3在线粘度传感器。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源模块为可拆卸的移动电源模块。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三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三无线通讯模块连接至智能移动终端或服务器。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显示模块为触摸显示屏。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与处理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

如图2所示,一种泡沫混凝土湿密度自动测量装置,包括处理器、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信号放大模块、第三无线通讯模块、显示模块、输入模块以及设置在输送管出口的粘度检测单元,所述粘度检测单元包括第二无线通讯模块、FW-3在线粘度传感器和移动电源模块,所述移动电源模块分别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FW-3在线粘度传感器连接,所述FW-3在线粘度传感器依次通过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信号放大模块与处理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显示模块、第三无线通讯模块和输入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无线连接方式连接至智能移动终端;

所述粘度检测单元还包括自动冲洗模块,所述自动冲洗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和冲洗喷头。

上述的泡沫混凝土湿密度自动测量装置工作原理为:通过设置在输送管出口的粘度检测单元中的FW-3在线粘度传感器检测泡沫混凝土的粘度,所述FW-3在线粘度传感器通过超声波震动技术检测经过输送管口的泡沫混凝土的粘度,接着将粘度参数依次通过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信号放大模块传递给处理器,最后处理器根据粘度与湿密度对应关系的统计数据获得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值。由于FW-3在线粘度传感器设置在输送管出口,所以检测到的湿密度的精确度不受输送管长度的影响,保证泡沫混凝土湿密度的准确度。所述显示模块与处理器连接,用于显示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值,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输入参数数值和设置工作状态。处理器通过第三无线通讯模块与智能移动终端连接,处理器将获得的湿密度值发送给智能移动终端,方便使用者实时了解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从而及时的调整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确保所生产泡沫混凝土的湿密度符合标准要求。所述移动电源模块给FW-3在线粘度传感器和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供电,所述移动电源模块采用锂离子电池或者锂离子电池组,无需通过电线提供电源,方便现场测量操作和使用。所述自动冲洗模块中的压力传感器感应到没有混凝土从输送管出口输出后,冲洗喷头对FW-3在线粘度传感器进行清理,冲洗喷头通过喷出高压的气流将滞留在FW-3在线粘度传感器表面的泡沫混凝土冲掉,保持FW-3在线粘度传感器的清洁。

所图3所示,信号放大模块的优选实施方式如下:

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包括第一放大芯片U1、第二放大芯片U2、第三放大芯片U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以及第七电阻R7;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一放大芯片U1的反相输入端2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放大芯片U2的反相输入端6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放大芯片U1的反相输入端2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放大芯片U1的输出端1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二放大芯片U2的反相输入端6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放大芯片U3的输出端7连接,所述第一放大芯片U1的输出端1依次通过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与第三放大芯片U3的输出端8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的连接节点与第三放大芯片U3的反相输入端9连接,所述第二放大芯片U2的输出端7依次通过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的连接节点与第三放大芯片U3的同相输入端10连接;

所述第一放大芯片U1的同相输入端3和第二放大芯片U2的同相输入端5连接后作为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放大芯片U3的输出端8作为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

上述信号放大模块对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传递过来的粘度参数信号进行放大,再传递给处理器进行处理,该信号放大模块通过采用差分方式对信号放大,提高信号的稳定度,增强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