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功能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5805阅读:1272来源:国知局
PCBA功能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设备,特别涉及PCBA功能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PCBA测试是极为重要的环节,能够控制出货品质,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对前期工序如SMT、DIP方面的调整,优化工艺流程。在整个PCBA测试过程中,涉及到电路板生产过程测试,包含AOI、飞针测试或者测试架测试,主要测试电路板的通孔状态、线路是否短路、外观等。在PCBA测试时,有时需要在PCBA板两侧通过探针进行检测。现有的测试设备通常采用翻转PCBA的方式,从而需采用翻转机构,使得测试时间变长,测试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对PCBA两面同时进行测试,有效提升测试效率,避免探针受损的PCBA功能测试设备。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PCBA功能测试设备,包括基座,竖板,底板,移动板,驱动组件,第一探针,第二探针,定位柱和限位针,所述竖板和底板设置在基座上,底板包括安装槽和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设置在安装槽中,所述定位柱设置在底板一侧,所述移动板穿设在定位柱上且位于底板上方,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竖板上且与移动板连接,所述第一探针设置在移动板上,所述第二探针设置在开口部中,所述限位针设置在移动板上,限位针与第一探针间隔设置。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PCBA功能测试设备包括连接线,所述竖板设有通孔,所述连接线穿设在通孔中,连接线一端与第一探针连接,连接线另一端与信号输入端口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扳手,连接组件和杆件,所述扳手通过连接组件与杆件连接,杆件与移动板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探针有两组,两组第一探针分别设置在移动板两侧且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探针设置在PCBA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PCBA功能测试设备能够同时对PCBA两侧进行测试,提升了测试效率;同时,能够保证探针与PCBA测试点精确对准,保证接触精确度,提升测量精度;此外,能够避免探针受损,其成本较低,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PCBA功能测试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PCBA功能测试设备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探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PCBA功能测试设备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PCBA功能测试设备包括基座1,竖板2,底板3,移动板4,驱动组件5,第一探针6,第二探针7,定位柱8和限位针9,所述竖板2和底板3设置在基座1上。底板3包括安装槽31和开口部32,所述开口部32设置在安装槽31中。所述定位柱8设置在底板3一侧,所述移动板4穿设在定位柱8上且位于底板3上方,所述驱动组件5设置在竖板2上且与移动板4连接。所述第一探针6设置在移动板4上,所述第二探针7设置在开口部32中,所述限位针9设置在移动板4上,限位针9与第一探针6间隔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组件5能够使移动板上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探针6上下运动。当移动板在上方时,PCBA板10可放置在底板3上,第二探针7与PCBA板背面的测试点接触;然后移动板下压,直到第一探针6与PCBA板正面的测试点接触,从而能够对PCBA板两侧的测试点均能进行测试,确保精确接触。通过设置限位针,能够避免移动板下压导致第一探针6与PCBA接触时受到的压力过大,防止受损。通过设置定位柱,从而对移动板的运动进行导向,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为金属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PCBA板正面、背面同时进行测试,从而能够提升测试效率。此外,PCBA板便于定位,能够与第一、第二探针精确接触。

如图1至图4所示,进一步的,PCBA功能测试设备包括连接线11,所述竖板2设有通孔21,所述连接线11穿设在通孔21中,连接线一端与第一探针6连接,连接线另一端与信号输入端口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测试信号可通过连接线传输,同时,对连接线进行限位。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扳手51,连接组件52和杆件53,所述扳手51通过连接组件52与杆件连接,杆件与移动板4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者通过上下扳动扳手51,使得扳手绕转轴54转动,扳手带动连接组件向上运动,从而使杆件上提,实现移动板的运动。所述第一探针有两组,两组第一探针分别设置在移动板两侧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探针设置在PCBA中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上下测试点能够分开。

本实施例的PCBA功能测试设备能够同时对PCBA两侧进行测试,提升了测试效率;同时,能够保证探针与PCBA测试点精确对准,保证接触精确度,提升测量精度;此外,能够避免探针受损,其成本较低,便于维护。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