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耕作层土壤渗流液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2804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耕作层土壤渗流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规模的增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正在大幅度增加,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热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炉渣、冶炼工业赤泥、高炉渣、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钻屑废渣以及河道中清淤出来的大量底泥等。目前,含有大量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固体废物最主要的处置方式仍是填埋,而填埋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渗流液会随着降雨渗流扩散到周边土壤及地下水体中而造成污染。现有的耕作层土壤渗流液或径流收集装置多为砖混构筑的收集水沟、箱体或桶体结构。其中,砖混构筑的收集水沟布置在坡地下方并不能克服石灰岩地区土壤渗流液下渗严重、难以收集的困难,而箱体或桶体收集装置体积较大,并且不易于构建、成本较高,安装后工程量较大,占地较多,不利于管理。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的问题是:砖混构筑的收集水沟不能克服石灰岩地区土壤渗流液易漏、难以收集的困难,收集土壤渗流液的能力弱。现有的耕作层土壤渗流液收集装置多为箱体或桶体结构,体积较大,并且不易于构建、成本较高,安装后工程量较大,占地较多,不利于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耕作层土壤渗流液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耕作层土壤渗流液收集装置,所述耕作层土壤渗流液收集装置设置有:

漏斗收集器;

所述漏斗收集器通过连接管路与收集瓶连接;

所述漏斗收集器的底部填充有滤材、过滤筛网、出流管;

所述收集瓶的瓶塞插入进水管、排气管、取样管;手动取样泵与所述收集瓶的取样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漏斗收集器的底部有出流管。

进一步,所述取样管和排气管上部出口为U型弯口。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路由玻璃管及硅胶管组成。

进一步,所述漏斗收集器与所述收集瓶埋设采取独立布置侧向连接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对于克服石灰岩地区土壤渗流液易漏、难以收集的困难,具有理想的收集土壤渗流液的能力。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构建、成本低廉,安装与埋设方便,工程量小,安装后占地仅0.25m2,管理维护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耕作层土壤渗流液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漏斗收集器;2、过滤筛网;3、滤材;4、出流管;5、连接管路;6、进水管;7、收集瓶;8、排气管;9、取样管;10、U形弯管;11、手动取样泵;12、橡皮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耕作层土壤渗流液收集装置,包括:

漏斗收集器1通过连接管路5与收集瓶7连接;漏斗收集器1的底部填充有滤材3、过滤筛网2、出流管4;收集瓶7的橡皮塞12插入进水管6、排气管8、取样管9;手动取样泵11与收集瓶7的取样管9连接。

漏斗收集器1的底部的橡皮塞12上插接有出流管4。

取样管9和排气管8上部出口为U形弯管10。

连接管路5为玻璃管或硅胶管,直径约为1cm,连接漏斗收集器1及收集瓶7;

手动取样泵11从收集瓶取样管抽出渗流液水样,与取样管9连接,并且可以拆卸。

漏斗收集器1与所述收集瓶7埋设采取独立布置侧向连接的方式,布局较紧凑。

漏斗收集器1为不透水材料呈漏斗状,上口直径约20~30cm,下口直径约3~5cm,高度约10cm,漏斗底部填充粒径约2~3mm的滤材3及在滤材上下均配有2~3mm孔口的过滤筛网2层,底部有出流管4直径约1cm玻璃管。

收集瓶7由瓶体及瓶塞组成,为约2~3L圆口玻璃容器,收集瓶的橡皮塞有3个孔分别插入玻璃管,分别作为进水管6、排气管8、取样管9。

进水管6与所述排气管8分别插入橡皮塞超出约1~2cm。

收集瓶7内取样管9伸入瓶底部,收集瓶7外部取样管9和排气管8均露在土壤表面上约20cm,且取样管9和排气管8上部出口均为U形弯管10(避免雨水直接进入收集瓶或管口被杂物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漏斗收集器与收集瓶采取独立布置侧向连接的方式埋设在土壤中,收集瓶外部取样管和排气管露在土壤表面上20cm;土壤渗流液体流入漏斗收集器,经过粒径3~5mm石英砂滤材及在滤材上下均配有1~2mm孔口的过滤筛网的过滤。也可以通过增加漏斗收集器并联数量,以增加渗流量和提高收集效率;再经出流管、进水管进入收集瓶内,利用手动取样泵从收集瓶取样管抽出渗流液水样。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