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光路差分测量准直透镜的固定及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5425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光路差分测量准直透镜的固定及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光路差分测量准直透镜的固定及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人们常利用激光或其他波长的光对介质浓度进行测量,这是由于光学测量能够适应多种测量环境,并且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在光学测量的基础上再利用光纤进行光信号传播,更能够提高测量的效率。现较为常用的光学测量方法都是测量单束光的衰减量,但在光学测量中的一些调整光的凹透镜、凸透镜等装置会因为灰尘积落或者其他原因使测量值出现偏差,对测量结果有较严重的影响。

专利申请号201720063127.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光纤式粉尘浓度测量装置”,采用双光路差分计算的方法消除测量误差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但是,该专利文件中并没有公开装置实现的具体机械结构,现有技术中也没有针对双光路差分测量方法的实体装置设计,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适用于多种测试场合的双光路差分测量准直透镜的固定及调节装置。

一种双光路差分测量准直透镜的固定及调节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组准直透镜、第二组准直透镜、用于固定第一组准直透镜的第一组夹持机构、以及用于固定第二组准直透镜的第二组夹持机构,其中:

第一组夹持机构与第二组夹持机构均滑动连接在底座上;

第一组准直透镜包括第一准直透镜以及第一倒置准直透镜,第二组准直透镜包括第二准直透镜以及第二倒置准直透镜;

第一组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固定第一准直透镜的第一夹持件以及用于固定第一倒置准直透镜的第二夹持件;第二组夹持机构包括用于固定第二准直透镜的第三夹持件以及用于固定第二倒置准直透镜的第四夹持件;

第一准直透镜与第一倒置准直透镜之间的距离不等于第二准直透镜与第二倒置准直透镜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底座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以及用于固定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的滑杆夹持机构,其中:

第一组夹持机构设置在第一滑杆上并能沿第一滑杆滑动,第二组夹持机构设置在第二滑杆上并能沿第二滑杆滑动。

进一步的,滑杆夹持机构包括前端夹持机构与后端夹持机构,其中:

前端夹持机构分别夹持第一滑杆以及第二滑杆的前端,后端夹持机构分别夹持第一滑杆以及第二滑杆的后端;

第一组夹持机构位于前端夹持机构与后端夹持机构之间,且第一夹持件靠近前端夹持机构;第二组夹持机构位于前端夹持机构与后端夹持机构之间,且第三夹持件靠近前端夹持机构。

进一步的,前端夹持机与后端夹持机构结构相同且平行布置。

进一步的,前端夹持机构与后端夹持机构为八字形夹持件。

进一步的,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以及第四夹持件均为八字形夹持件。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八字形夹持件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结构相同的M型上片与M型下片,并通过M型上片与M型下片扣合连接组成。

进一步的,M型上片与M型下片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分别连接组成八字形夹持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光路差分测量准直透镜的固定及调节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为双光路差分测量提供固定以及调节的装置,固定了第一组准直透镜与第二组准直透镜的位置,在光学测量时不会因为装置的结构造成测量误差。

2、通过底座、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的组合,使固定在本结构上的第一组准直透镜以及第二组准直透镜能够改变距离,适应于不同的测量需求。

3、第一滑杆、第二滑杆以及八字形夹持件的组合,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双光路差分测量准直透镜的固定及调节装置结构图(一);

图2为实本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双光路差分测量准直透镜的固定及调节装置结构图(二);

图中:1-底座、11-第一滑杆、12-第二滑杆、13-滑杆夹持机构、131-前端夹持机构、132-后端夹持机构、2-第一组夹持机构、21-第一夹持件、22-第二夹持件、3-第二组夹持机构、31-第三夹持件、32-第四夹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双光路差分测量准直透镜的固定及调节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组准直透镜、第二组准直透镜、用于固定第一组准直透镜的第一组夹持机构2、以及用于固定第二组准直透镜的第二组夹持机构3,其中第一组夹持机构2与第二组夹持机构3均滑动连接在底座1上,使第一组夹持机构2与第二组夹持机构3均能在底座1上滑动;第一组准直透镜包括第一准直透镜以及第一倒置准直透镜,第二组准直透镜包括第二准直透镜以及第二倒置准直透镜;第一组夹持机构2包括用于固定第一准直透镜的第一夹持件21以及用于固定第一倒置准直透镜的第二夹持件22;第二组夹持机构3包括用于固定第二准直透镜的第三夹持件31以及用于固定第二倒置准直透镜的第四夹持件32;第一准直透镜与第一倒置准直透镜之间的距离不等于第二准直透镜与第二倒置准直透镜之间的距离。

在测量时,激光经过第一准直透镜,光束被扩束后进行衰减测量,再通过第一倒置准直透镜的缩束后进行传播,第二准直透镜与第二倒置准直透镜的作用与第一准直透镜、第一倒置准直透镜分别相同,通过对激光的衰减程度进行测量,来进一步判断被测介质的密度或其他参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双光路测量设置的固定调节装置,双光路测量的意义在于通过测量两路激光(或其他光)在相同环境下、不同距离间的衰减情况,进而测量气体或者液体等的浓度,该方法利用第一准直透镜与第一倒置准直透镜之间的距离不等于第二准直透镜与第二倒置准直透镜之间的距离,进行差分计算可以消除测量误差,最大程度的保证测量精度。

具体的,底座1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滑杆11与第二滑杆12、以及用于固定第一滑杆11与第二滑杆12的滑杆夹持机构13,其中第一组夹持机构2设置在第一滑杆11上并能沿第一滑杆11滑动,第二组夹持机构3设置在第二滑杆12上并能沿第二滑杆12滑动。

具体的,滑杆夹持机构13包括前端夹持机构131与后端夹持机构132,前端夹持机构131分别夹持第一滑杆11以及第二滑杆12的前端,后端夹持机构132分别夹持第一滑杆11以及第二滑杆12的后端;第一组夹持机构2位于前端夹持机构131与后端夹持机构132之间,且第一夹持件21靠近前端夹持机构131;第二组夹持机构3位于前端夹持机构131与后端夹持机构132之间,且第三夹持件31靠近前端夹持机构131。

具体的,前端夹持机构131与后端夹持机构132结构相同且平行布置,与第一滑杆11、第二滑杆12相互固定,组成稳定的结构。

具体的,前端夹持机构131与后端夹持机构132为八字形夹持件,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第三夹持件31、以及第四夹持件32也均为八字形夹持件。八字形夹持件形状接近数字“8”,有两个可以放置物体的位置,优选的,八字形夹持件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结构相同的M型上片与M型下片,并通过M型上片与M型下片扣合连接组成。在M型上片与M型下片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分别连接组成八字形夹持件。连接方法优选为在M型上片与M型下片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均设置螺栓孔,通过螺栓将M型上片与M型下片固定为一体。螺栓孔的数量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优选的,设置2至3个。

本实用新型的差分测量准直透镜固定与调节装置中,对尺寸均没有做出具体的限定,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设计不同大小的测量装置,再针对测量装置的大小以及位置关系设定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具体尺寸,该点属于本技术领域人员较为常规的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差分测量准直透镜固定与调节装置没有对材质做出限定,优选的,由于本装置是基于光传播技术,所以金属材质与其他硬质非金属材质均可,都不会对测试造成影响。

整个差分测量准直透镜固定与调节装置,将第一组准直透镜与第二组准直透镜固定安装,且可按照测量需求调节距离,既不会为测量带来误差,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