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快速鉴别灰茶尺蠖雌雄蛹的蛹体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5421阅读:1125来源:国知局
用于快速鉴别灰茶尺蠖雌雄蛹的蛹体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雌雄蛹鉴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显微镜的用于快速鉴别灰茶尺蠖雌雄蛹的蛹体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昆虫不育雄虫释放技术或遗传杂交实验等领域中,昆虫雌雄蛹的分类操作必不可少。比如在针对灰茶尺蠖的不育雄虫大规模释放计划中,要将雄蛹从蛹群中捡出,以便对雄蛹或雌性成虫作必要的不育处理;其中,雌蛹或雌成虫相对群体所占比例愈小,自然释放效果就愈好。传统的灰茶尺蠖雌雄蛹分离流程,都依靠徒手或用镊子等金属器械固定蛹体,以便将蛹体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由于昆虫雌雄蛹的腹端差别很明显,以此就能把昆虫雌雄蛹区别开。上述现有操作的问题在于:由于蛹体是活物,自身具备一定的动作灵活性,并在受外力时会产生抗拒动作,同时蛹体外壁光滑而脆弱,这使得依靠徒手或用镊子等金属器械固定蛹体时必须小心翼翼而又要保证对蛹体的固定可靠性,操作起来极为费时费力。一旦在固定过程中使得蛹体受力不均或受力过大,轻则导致蛹体滑落,重则对蛹体造成伤害,进而影响后期的孵化率。是否能寻求出一种既能确保对蛹体的保护性,同时又能可靠实现蛹体固定操作的固定器械,从而简便快捷的实现对昆虫雌雄蛹的准确鉴别操作,为本领域近年来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用于快速鉴别灰茶尺蠖雌雄蛹的蛹体定位装置,其在保证对蛹体的可靠固定的同时,亦可确保其鉴别过程中的蛹体自身的完整性。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快速而鉴别准确率更高,可有效减少蛹体破坏,并提升其分离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快速鉴别灰茶尺蠖雌雄蛹的蛹体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托撑板,托撑板的上板面处凹设有两条以上的供蛹体卡入的U型卡槽,且各U型卡槽槽长方向彼此平行;位于U型卡槽旁侧的托撑板上板面构成用于标记U型卡槽内蛹体性别的标记区。

优选的,所述标记区处设置转轮显示组件,且各转轮显示组件均位于U型卡槽的同侧处;所述转轮显示组件包括圆柱状或棱柱状的标记轮,标记区处凹设有沉孔,标记轮置于沉孔内且标记轮的两轴端与沉孔的相应孔壁间构成转动配合;标记轮的其中一轴端处布置棘轮部,托撑板内相应的设置有棘爪部,以使得标记轮仅能沿指定方向作单向步进式的回转动作;标记轮环绕自身轴线而在自身外壁处按照雌雄类别而涂覆有对应颜色的色标或文字标识。

优选的,位于同一U型卡槽右侧处的转轮显示组件为两组以上。

优选的,U型卡槽与位于该U型卡槽右侧处的转轮显示组件之间的托撑板上板面处设置有用于起指向作用的标示箭头。

优选的,所述标记轮外形呈六棱柱状,其上连续的三个棱面涂覆有对应雌蛹的红色涂色,另外三个连续的棱面涂覆有对应雄蛹的蓝色涂色。

优选的,所述U型卡槽为半圆槽,U型卡槽的直径为4~5mm;以相邻设置的两条U型卡槽为一组卡槽单元,每组卡槽单元中的相对的位于右侧的U型卡槽的直径大于位于左侧的U型卡槽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托撑板所用材料为高密度泡沫板。

优选的,托撑板外形呈长方板状,且托撑板长度方向垂直U型卡槽的槽长方向;托撑板的板宽小于或等于7cm,板长小于或等于20cm,板厚为2~3cm;各相邻U型卡槽之间的标记区宽度为1cm。

优选的,托撑板的其中一个板端处垂直托撑板板面而向上延伸有便于操作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摒弃了传统的粗放式的雌雄蛹分离操作所带来的诸如操作要求苛刻乃至蛹体在显微镜下频繁移动时造成蛹体损伤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可标准化制作且可显微镜下实现雌雄蛹快速分离操作的托撑装置,一方面,通过具有平面结构并带有U型卡槽的板体来形成托撑板,以提供蛹体以稳定的放置位置,来确保蛹体在显微镜下快速频繁移动时不受外力破坏乃保持自身结构完好。另一方面,U型卡槽旁侧处的托撑板上板面构成标识区,以便于在进行雌雄蛹的单次大批量辨识时,能够随辨随标,进而实现对各蛹体的快速精确标记效果,其在操作便捷的同时标记准确性亦可得到有效保证。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活体蛹在显微镜下快速频繁移动的同时,还能有效确保蛹体的完好性,从而为试验的成功提供了基础保障,极大的提高了雌雄蛹体的分离效率;同时,这显然也能对辐照不育、遗传杂交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转轮显示组件,并搭配棘轮棘爪机构所带来的步进式的单向转动特点,最终实现对上述雌雄蛹的转动式显示目的。实际操作时,转轮显示组件应当统一布置在U型卡槽的单侧处,如统一布置于U型卡槽的右侧,且该转轮显示组件与该U型卡槽间布置起指向作用的标示箭头。标示箭头的设置,有助于避免忙中出错,从而确保每个蛹体对应一组转轮显示组件,进而起到一对一的清晰指向作用。由于棘轮棘爪结构中棘爪部相对棘轮部的动作约束性,在无大的外力作用下,标记轮可持续保持当前显示状态,进而实现对应蛹体的性别信息的持续提示功能。

3)、作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的托撑板,其具体实施方式可谓多种,或为正方体,或为圆柱体等;其只需实现在对活体蛹雌雄鉴别时,能确保蛹体固定,并使蛹的腹部伸直,以在显微镜下快速识别雌雄蛹即可。优选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泡沫板制作而成的长方体。长方体结构跟正方体、圆柱体无本质区别,但操作上更实用,单位面积内承载量更大,移动更方便,效率更高,显然更符合一些大批量分拣工作的需求。而托撑板的材质选择,则考虑采用XPS、EPS、EPE等高密度泡沫板制成。由于高密度板自身略带弹性,即使个别蛹的体积稍大也不会因此造成蛹体损伤,从而提高了蛹体的存活率。

4)、U型卡槽外形及内径的尺寸限制,有助于使蛹体的腹部伸直。使用时可将托撑板板置于体式显微镜下,并上下左右移动直至腹端可看清即可。由于U型卡槽能够刚好卡紧蛹体,从而使蛹体的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又由于雌雄蛹的腹端差别很明显,所以很快就能把两性区别开,操作起来十分方便。此外的,将每组卡槽单元中的相对的位于右侧的U型卡槽的直径大于位于左侧的U型卡槽的直径,从而人为的将各组卡槽单元内的两条U型卡槽直径划分出差异性;这是考虑到灰灰茶尺蠖雌雄蛹的蛹体大小有别,直径存有差异的相邻两条U型卡槽,可使得尺寸大一些的蛹体能放入直径相对更大的右侧U型卡槽内,相应的,尺寸相对小一些的蛹体能够放入直径相对更小的左侧U型卡槽内,以确保对各个蛹体的卡接和固定效果。

5)、把手的设置,可避免人手部或镊子等金属器械与蛹体直接接触,同时亦可保证操作时的持续目视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便捷度上可得到进一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4为棘轮部、棘爪部与标记轮的配合状态图。

图中各标号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10-托撑板 11-U型卡槽 12-标记区 12a-沉孔

21-标记轮 22-棘轮部 23-棘爪部

30-标示箭头 4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具体构造参照图1-4所示,其结构主体为采用XPS、EPS、EPE等高密度泡沫板制成的托撑板10。就图1-2的实施例结构而言,托撑板10外形呈长方板状,且托撑板10长度方向垂直U型卡槽11的槽长方向;托撑板10的板宽小于或等于7cm,板长小于或等于20cm,板厚为2~3cm。实际操作时,托撑板10的外形也可以是其他的平面板体,只需满足实际操作的便捷性要求即可。托撑板10的一侧板端处可如图1所示的布置把手40,以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便捷性。

托撑板10的上板面处设置有数条U型卡槽11,每条U型卡槽11的旁侧均设置标记区12。U型卡槽11为半圆槽,U型卡槽11的直径为4~5mm。考虑到雌雄蛹乃至各蛹体尺寸虽然均处于一定的尺寸范围内,但在个体尺寸上必然是存在尺寸差异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以相邻设置的两条U型卡槽11为一组卡槽11单元,每组卡槽11单元中的相对的位于右侧的U型卡槽11的直径大于位于左侧的U型卡槽11的直径。使用时,把蛹体按照大小粗略分为两类后,再将尺寸大一些的蛹体放入直径相对更大的右侧U型卡槽内,相应的,尺寸相对小一些的蛹体放入直径相对更小的左侧U型卡槽内,以确保对各个蛹体的可靠卡接和固定效果。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如图1-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还在各标记区内安置有沉孔12a,并配置转轮显示组件,从而实现对旁侧U型卡槽11内蛹体的性别标识功能。与传统的纯靠记忆或采用笔记等方式来标记蛹体性别所可能导致的错乱性不同,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对一的定点标记方式,每组转轮显示组件仅依靠标示箭头30而对准一只蛹体,其标记简便而可靠性高。具体操作时,转轮显示组件依靠标记轮21、棘轮部22及棘爪部23的配合,从而利用棘轮棘爪机构的步进式单向转动特点,最终实现对上述雌雄蛹的转动式显示目的。标记轮21本身的棱柱状外形可作为优选形状,棱角分明的外形可使得使用时无操作打滑现象,进而保证操作上的便捷性。转轮显示组件应当统一布置在U型卡槽11的单侧处,在图1-2中就统一布置于U型卡槽11的右侧,以提升其辨识便捷度。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棘爪结构中棘爪部23相对棘轮部22的动作约束性,在无大的外力作用下,一旦标记轮21转动至当前蛹体所对应的色标或文字标识处,如图3-4所示的转至“雄”的文字标识处,则标记轮21可持续保持当前显示状态,最终实现其性别信息的在线的持续提示功能。

为便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此处结合灰茶尺蠖雌雄蛹的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流程阐述如下:

灰茶尺蠖雌雄蛹大小不一,雌蛹相对大一些;操作时,先把蛹体按照大小粗略分为两类。之后,对应每组卡槽11单元,将粗略分为两类的各蛹体排放在宽度适宜的U型卡槽11内,再稍稍纠正蛹体位置并将其一一对应各标示箭头30。在U型卡槽11的弹性力作用下,蛹体腹部伸直朝上,并被可靠固定在U型卡槽11的槽腔内。将载有蛹体的托撑板10置于体式显微镜下,并上下左右移动直至某一蛹体腹端可看清为止。由于当前被观测的蛹体的活动已经被U型卡槽11固定,且雌雄蛹的腹端差别很明显,所以很快就能辨识出当前蛹体性别。操作该蛹体旁侧的转轮显示组件,将标记轮21转动直至相应色标或文字标识朝上,即可完成该蛹体的性别辨识及标记操作。重复上述流程直至全部蛹体辨识及标记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