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尺蠖的遗传防治方法

文档序号:221231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尺蠖的遗传防治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茶尺蠖的遗传防治方法,属于茶尺蠖防治方法【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1)防治对象:浙北、苏南、皖东地区的茶尺蠖为A种群,我国其他地区的茶尺蠖为B种群;2)防治地块茶尺蠖发生量与发生期的预测;3)用于防治的茶尺蠖种群的采集与饲养;4)蛹或成虫的释放,当用B种群防治A种群时,按A种群总数:B种群雄虫数=1:0.5~1.5的比例,将B种群雄蛹或雄蛾释放到A种群中;当用A种群防治B种群时,按B种群:A种群=1:0.5~1的比例,将A种群雄蛹或雄蛾释放到B种群中。本发明通过不同地理种群的相互干扰来调控害虫,是一种绿色防控方法,可以缓解农药残留问题,从而提高茶叶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种茶尺蠖的遗传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茶尺蠖防治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两个具有生殖隔离的茶尺蠖地理种群之间的生殖干扰来降低茶尺蠖发生量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茶尺蠖是我国茶树主要害虫,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该虫发生代数多(一年发生6~7代),繁殖速度快,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大爆发时,常将茶树叶片甚至嫩茎全部食尽,茶树成秃枝,不仅影响茶叶产量,还影响树势恢复。目前茶尺蠖的防治方法主要是采用采用化学防治。由于常年多次喷施化学农药和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大量天敌被杀伤,导致了害虫的再猖狂。同时,带来了严重的农药残留问题。多年来,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现象经常发生,影响人体健康和茶叶出口创汇,还会造成环境污染。除了化学防治以外,近年来还采取了生防措施,研制了昆虫病毒防治茶尺蠖,应用面积相对较大,对有些地理种群的效果良好。但我国多数地区的茶尺蠖地理种群对病毒具有抗病性,防治效果不理想,大面积推广应用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寻找新的无公害的茶尺蠖防治方法是当前和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茶尺蠖地理种群间的生殖干扰来防治茶尺蠖也是一条途径之一。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茶尺蠖遗传防治方法的技术方案,该方法对环境、对茶叶质量安全,并且防治效果良好。
[0004]所述的一种茶尺蠖遗传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防治对象:选取两种具有生殖隔离和生殖干扰的茶尺蠖A种群和茶尺蠖B种群进行相互防治,其中A种群分布在浙江北部、安徽东部和江苏南部地区(如浙江杭州、江苏宜兴、安徽宣城等地),B种群分布在中国其他地区;
(2)防治地块茶尺蠖发生量与发生期的预测:在防治地块茶尺蠖的2龄幼虫期,确定每亩茶园的幼虫数量,再根据2龄幼虫至蛹的理论存活率、成虫的理论存活率,确定每亩茶园蛹或成虫的数量,同时,根据常规历期推算,确定成虫的发生期;
(3)用于防治的茶尺蠖种群的采集与饲养:采集与防治地块不同种群的茶尺蠖进行饲养,使其的发育进度与防治地块的茶尺蠖虫态一致;
(4)蛹或成虫的释放:在防治地块茶尺蠖的蛹期,当用A种群防治B种群时,按防治地块B种群:释放A种群=1:0.5~I的比例,将步骤(3)饲养的雄蛹释放到防治地块中;当用B种群防治A种群时,可按防治地块A种群总数:释放B种群雄虫数=1:0.5~1.5的比例,将B种群雄蛹释放到防治地块中,也可在成虫期,按上述同样的比例,将饲养的雄成虫释放到防治地块中。
[0005]所述的一种茶尺蠖遗传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I米长茶行,检查茶丛表层的幼虫数量,根据I米长茶行面积为1.5m2,I亩茶园面积为667m2,确定每亩茶园的幼虫数量。[0006]所述的一种茶尺蠖遗传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根据2龄幼虫至蛹的理论存活率为50%、成虫的理论存活率为40%,确定每亩茶园蛹或成虫的数量。
[0007]所述的一种茶尺蠖遗传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从田间剪取茶枝,成束插在盛水的500ml广口瓶中,将事先从田间采集的茶尺蠖幼虫接在茶枝上饲养;在连续大量饲养的过程中,通过卵的冷藏和取出饲养的时间,使其发育进度与防治地块的茶尺蠖虫态一样,饲养至蛹期时,在解剖镜下将雌、雄蛹分开,雄蛹或雄成虫供释放用。
[0008]本发明利用茶尺蠖两个地理种群的生殖隔离和生殖干扰来降低茶尺蠖发生量。将一个种群的雄虫放入另一个种群,一部分成虫会杂交。由于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杂交成虫的产卵量减少,卵的孵化率降低,子代幼虫、蛹死亡率很高,正常成虫稀少,性比严重失调,难于再繁衍后代。因此后代的总发生量减少。如果按A种群总数:B种群雄虫数=1:
0.5~1.5的比例,将B种群雄虫释放到A种群中,防治效果在85%以上;按B种群总数:A种群雄虫数=1:0.5~I的比例,将A种群雄虫释放到B种群中,则防治效果在60%以上。
[0009]本发明的防治方法属于遗传防治,也属于生物防治,完全不存在化学农药带来的杀死害虫天敌、茶叶中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对人体、茶叶安全,有利于茶叶出口创汇,有利于茶园生态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弥补当前茶尺蠖防治方法的不足。本发明方法无污染,符合病虫绿色防控原则,符合标准生态茶园的建设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11]实施例1杭州地区茶尺蠖(A种群)的防治(将B种群雄虫释放到A种群)` (一)防治地块茶尺蠖的预测
1、发生量预测:在需要防治的地块中,于2龄幼虫盛发期(中期),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Im长茶行,检查、记载茶丛表层的幼虫数,根据Im长茶行面积为1.5m2,I亩面积为667m2,算出虫口密度。如5点(7.5m2)总虫数为70头,则每亩2龄幼虫为6225头(70/7.5X667)。一般情况下,2龄幼虫至蛹的存活率(田间)为50%,至成虫的存活率为40%。6225头X 50%=3113头;6225头X40%=2490头,即该茶园中,蛹的发生量为3113头,成虫发生量为2490头。
[0012]2、发生期预测:春秋季,茶尺蠖幼虫共4龄,2、3、4龄和蛹的历期分别为4、3、5天和8.5天,2龄中期(以一半算,2天)至蛹期为10天(2 + 3 + 5);至成虫期为18.5天(2 +3 + 5 + 8.5天)。如田间调查(2龄中期)为6月15号,则蛹期为6月25日,成虫期为7月3~4日(也为产卵期)。
[0013](二)用于防治的的茶尺蠖种群的采集与饲养
3、在另一地区采集一定数量的茶尺蠖(B种群)幼虫,在室内用茶叶进行饲养。
[0014]4、从田间采取茶树嫩梢,放入500ml大口玻璃罐头瓶中,接入茶尺蠖幼虫40~50头饲养。也可剪取茶枝,成束插在盛水的500ml广口瓶中,数瓶茶枝放入大型塑料盆中,将幼虫接在茶枝上饲养,每盆可饲养约1000头。罐头瓶中或瓶插茶枝上的茶叶食尽前应添加茶叶(枝)。
[0015]5、罐头瓶或塑料盆中的幼虫化蛹时,将蛹取出。
[0016]6、成虫羽化时,将成虫接入500ml玻璃瓶中,每瓶2对,同时放入三层纸摺叠、钉
紧、具有裂缝的纸条2条,供其产卵。[0017]7、每天定时将有卵块的纸条取出,放入500ml玻璃瓶中,用橡皮筋、白纸扎口,盖玻璃片,放入40C冰箱中(此时卵停止生育)。
[0018]8、在防治地块茶尺蠖(A种群)的产卵期,将冰箱中的卵取出,按上述同样的方法饲
养至蛹。
[0019](三)蛹或成虫的释放
9、室内饲养的蛹在解剖镜下,将雌、雄蛹分开。
[0020]10、在蛹期,按防治地块预测总蛹数的1/2,将室内饲养的雄蛹均匀释放于田间,如防治地块一亩的蛹数为3113头,则释放雄蛹至少1557头。
[0021]11、也可在成虫期,按防治地块成虫总数(雄蛾约占1/2)的1/2,将雄蛾(成虫)分批释放于田间。如预测防治地块每亩成虫发生量为2490头,则释放室内饲养的雄蛾至少1245头。无论是释放雄蛹还是雄蛾,释放的数量越多,防治效果越好。本实施例的防治效果(防治率)可达85%以上。
[0022]实施例2衢州地区茶尺蠖(B种群)的防治(将A种群雄虫释放到B种群)
(一)防治地块茶尺蠖的预测 1、发生量预测:在需要防治的地块中,于2龄幼虫盛发期(中期),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Im长茶行,检查、记载茶丛表层的幼虫数,根据Im长茶行面积为1.5m2,I亩面积为667m2,算出虫口密度。如5点(7.5m2)总虫数为70头,则每亩2龄幼虫为6225头(70/7.5X667)。一般情况下,2龄幼虫至蛹的存活率(田间)为50%,至成虫的存活率为40%。6225头X 50%=3113头;6225头X40%=2490头,即该茶园中,蛹的发生量为3113头,成虫发生量为2490头。
[0023]2、发生期预测:春秋季,茶尺蠖幼虫共4龄,2、3、4龄和蛹的历期分别为4、3、5天和8.5天,2龄中期(以一半算,2天)至蛹期为10天(2 + 3 + 5);至成虫期为18.5天(2 +3 + 5 + 8.5天)。如田间调查(2龄中期)为6月15号,则蛹期为6月25日,成虫期为7月3~4日(也为产卵期)。
[0024](二)用于防治的的茶尺蠖种群的采集与饲养
3、在另一地区采集一定数量的茶尺蠖(A种群)幼虫,在室内用茶叶进行饲养。
[0025]4、从田间采取茶树嫩梢,放入500ml大口玻璃罐头瓶中,接入茶尺蠖幼虫40~50头饲养。也可剪取茶枝,成束插在盛水的500ml广口瓶中,数瓶茶枝放入大型塑料盆中,将幼虫接在茶枝上饲养,每盆可饲养约1000头。罐头瓶中或瓶插茶枝上的茶叶食尽前应添加茶叶(枝)。
[0026]5、罐头瓶或塑料盆中的幼虫化蛹时,将蛹取出。
[0027]6、成虫羽化时,将成虫接入500ml玻璃瓶中,每瓶2对,同时放入三层纸摺叠、钉
紧、具有裂缝的纸条2条,供其产卵。
[0028]7、每天定时将有卵块的纸条取出,放入500ml玻璃瓶中,用橡皮筋、白纸扎口,盖玻璃片,放入40C冰箱中(此时卵停止生育)。
[0029]8、在防治地块茶尺蠖(B种群)的产卵期,将冰箱中的卵取出,按上述同样的方法饲
养至蛹。
[0030](三)蛹或成虫的释放
9、室内饲养的蛹在解剖镜下,将雌、雄蛹分开。
[0031]10、在蛹期,按防治地块B种群预测总蛹数的1/2或同等数量,将室内饲养的A种群雄蛹均匀释放于田间,如防治地块一亩的蛹数为3113头,则释放雄蛹为1557-3113头。
[0032]11、也可在成虫期,按防治地块成虫总数(雄蛾约占1/2)的1/2或同等数量,将雄蛾(成虫)分批释放于田间。如预测防治地块每亩成虫发生量为2490头,则释放室内饲养的雄蛾为1245-2490头。无论是释放雄蛹还是雄蛾,释放的数量越多,防治效果越好。本实施例的防治效果(防治率)在60%以上。
[0033]实施例3较大面积(20亩)茶园的茶尺蠖防治(如释放B种群雄虫防治A种群) (一)防治地段茶尺蠖A种群的预测
1、发生量预测:目测茶尺蠖幼虫发生量差异是否较大,可分3~4地块分别调查,每地块的调查和计算方法参照实施例1。
[0034]2、发生期预测:春秋季,茶尺蠖幼虫共4龄,2、3、4龄和蛹的历期分别为4、3、5天和8.5天,2龄虫期(以一半算,2天)至蛹期为10天(2 + 3 + 5);至成虫期为18.5天(2 +3 + 5 + 8.5天)。如田间调查(2龄中期)为6月15号,则蛹期为6月25日,成虫期为7月3~4日(也为产卵期)。
[0035](二)用于防治的茶尺蠖(B种群)幼虫的采集与饲养
3、防治茶园为A种群,采用B种群幼虫进行室内饲养繁殖。
[0036]4、从田间采取茶树嫩梢,放入500ml大口玻璃罐头瓶中,接入茶尺蠖幼虫40~50头饲养。也可剪取茶枝,成束插在盛水的500ml广口瓶中,数瓶茶枝放入大型塑料盆中,将幼虫接在茶枝上饲养,每盆可饲养约1000头。罐头瓶中或瓶插茶枝上的茶叶食尽前应添加茶叶(枝)。
[0037]5、罐头瓶或塑料盆中的幼虫化蛹时,将蛹取出。
`[0038]6、成虫羽化时,将成虫接入500ml玻璃瓶中,每瓶2对,同时放入三层纸摺叠、钉
紧、具有裂缝的纸条2条,供其产卵。
[0039]7、每天定时将有卵块的纸条取出,放入500ml玻璃瓶中,用橡皮筋、白纸扎口,盖玻璃片,放入4°C冰箱中(此时卵停止生育)。
[0040]8、在防治地块茶尺蠖(A种群)的产卵期,将冰箱中B种群的卵取出。同时,从田间剪取茶枝,成束插在500ml广口瓶中,放在室内地面上,瓶与瓶之间以茶梢略接触为宜。卵孵化后,将幼虫分散接在茶枝上。茶枝上叶片食尽前,应添加或更换茶枝。幼虫化蛹前,在外围茶(枝)瓶的外侧放一圈土,老熟幼虫掉落地面后会爬至土中化蛹。全部化蛹后,将蛹挖出。这样,20m2的房间可饲养约30000头虫。
[0041](三)蛹或成虫的释放
9、室内饲养的蛹在解剖镜下,将雌、雄蛹分开。
[0042]10、由于防治面积较大,各块茶园的虫口密度有差异,按每块茶园预测总蛹的1/2,将室内饲养的雄蛹释放于田间。如一块茶园(2亩)的蛹数为6000头,则释放雄蛹至少3000头;另一块茶园(3亩)的预测蛹数为10000头,则释放雄蛹至少5000头,释放数量越多越好。
[0043]11、也可在成虫期,按防治地块预测成虫总数的1/2,将雄蛾释放于田间。一般情况下,成虫在数天内陆续羽化,应每天将羽化的雄蛾在傍晚释放到茶园中,且按羽化的比例分次分地块释放。本实施例的防治效果(防治率)可达85%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茶尺蠖的遗传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防治对象:选取两种具有生殖隔离和生殖干扰的茶尺蠖A种群和茶尺蠖B种群进行相互防治,其中A种群分布在浙江北部、安徽东部和江苏南部地区,B种群分布在中国其他地区; (2)防治地块茶尺蠖发生量与发生期的预测:在防治地块茶尺蠖的2龄幼虫期,确定每亩茶园的幼虫数量,再根据2龄幼虫至蛹的理论存活率,成虫的理论存活率,确定每亩茶园蛹或成虫的数量,同时,根据常规历期推算,确定蛹和成虫的发生期; (3)用于防治的茶尺蠖种群的采集与饲养:采集与防治地块不同种群的茶尺蠖进行饲养,使其的发育进度与防治地块的茶尺蠖虫态一致; (4)蛹或成虫的释放:在防治地块茶尺蠖的蛹期,当用A种群防治B种群时,按防治地块B种群:释放A种群=1:0.5~I的比例,将步骤(3)饲养的雄蛹释放到防治地块中;当用B种群防治A种群时,可按防治地块A种群总数:释放B种群雄虫数=1:0.5~1.5的比例,将B种群雄蛹释放到防治地块中,也可在成虫期,按上述同样的比例,将饲养的雄成虫释放到防治地块中。
2.如权利要求1所 述的一种茶尺蠖遗传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I米长茶行,检查茶丛表层的幼虫数量,根据I米长茶行面积为1.5m2, I亩茶园面积为667m2,确定每亩茶园的幼虫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尺蠖遗传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根据2龄幼虫至蛹的理论存活率为50%,成虫的理论存活率为40%,确定每亩茶园蛹或成虫的数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尺蠖遗传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从田间剪取茶枝,成束插在盛水的500ml广口瓶中,将事先从田间采集的茶尺蠖幼虫接在茶枝上饲养;在连续大量饲养的过程中,通过卵的冷藏和取出饲养的时间,使其发育进度与防治地块的茶尺蠖虫态一样,饲养至蛹期时,在解剖镜下将雌、雄蛹分开,雄蛹或雄成虫供释放用。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3583286SQ201310514189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8日
【发明者】肖强, 唐美君, 殷坤山, 张桂华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