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广角镜头的性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1240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广角镜头的性能检测装置,可检测视场角达到180°的超广角镜头。



背景技术:

镜头光学设计是一个理论值,镜片、金属件及组装过程都会导致镜头组装品的误差。即使零部件都是良品,最终组装成的成品也可能是不良品,所以需要对成品镜头的光学传递性能进行检测。一种常用方便检测方法是投影检测,该检测方法主要由光源、分划板、平面接收面及一些工装治具组成。工作原理是: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分划板后,从镜头的最后一个镜片依次照射到第一个镜片,最后照射在接收面上。其中分划板在镜头像面的位置上,接收面到镜头第一个镜片外表面的距离根据不同要求而设定。

对于超广角镜头,不同视场的接收面到镜头第一个镜片外表面的距离不同,且差距较大。对于视场角度大于180°的,180°视场角对应的接收面到镜头第一个镜片外表面的距离是无穷远,无法检测。另外,车载镜头的性能检测中接收面到镜头第一个镜片外表面的距离一般控制在30mm左右,而对于超广角车载镜头,不同视场下的接收面到镜头的第一个镜片外表面的距离相差较大,对于接收面到镜头第一表面的距离远远超过30mm的,光源经过分划板和镜头在接收面上的成像变得模糊,不能用来判断该对应视场的成像性能是否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广角镜头的性能检测装置,其能够保证视场角对应的接收面到镜头的第一表面的距离都是30mm,能够对视场角达到180°的超广角镜头进行性能检测。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广角镜头的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投影机、投影机摆放平台和光束接收组件,所述投影机内设置有光源和分划板,所述投影机固定在投影机摆放平台上,所述光束接收组件包括接收面和固定架,所述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分划板、被测镜头后在接收面上成像,所述接收面为半球形接收面,所述半球形接收面通过固定架竖立固定,所述被测镜头的中心对准半球形接收面的中心,所述半球形接收面的截面朝向被测镜头。

进一步的,所述半球形接收面的半径为30mm。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被测镜头以及半球形接收面的中心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被测镜头为视场角达到180°的超广角镜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装置构造简单、易于操作,使用该装置检测镜头性能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2、检测180°超广角镜头时,180°内所有视场角对应的接收面到镜头第一个镜片外表面的距离都是30mm,光源经过分划板和镜头在接收面上的成像均清晰可辨,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接收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投影机,2、光源,3、分划板,4、被测镜头,5、半球形接收面,6、投影机摆放平台,7、固定架,8、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超广角镜头的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投影机1、投影机摆放平台6和光束接收组件,在投影机1内设置有光源2和分划板3,投影机1固定在投影机摆放平台6上,光束接收组件包括半径为30mm的半球形接收面5和固定架7,半球形接收面5通过固定架7竖立固定,被测镜头4的中心对准半球形接收面5的中心,半球形接收面5的截面朝向被测镜头4,光源2、被测镜头4以及半球形接收面5的中心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光源2发出的光束经过分划板3、被测镜头4后在半球形接收面5上成像。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被测镜头4放置到被测镜头安置孔,被测镜头第一个镜片端伸出被测镜头安置孔外,与半球形接收面5相对,被测镜头最后一个镜片与分划板3相对,被测镜头4在被测镜头安置孔内可在水平方向上前后移动、调整位置,需确保被测镜头4的像面位置与分划板3重合,而后根据被测镜头4的位置调整半球接收面组件的位置,使被测镜头4第一个镜片外表面与半球形接收面5中心的距离为30mm,而后打开投影检查机1,光源2发射出光束8,经过分划板3,从被测镜头4的最后一个镜片依次照射到第一个镜片,最后在半球形接收面5上成像。由于半球形接收面5的半球形特殊结构,本实用新型可检测180°超广角镜头,检测时,180°内所有视场角对应的接收面到镜头第一个镜片外表面的距离都是30mm,该距离保证了半球形接收面5上成像的清晰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