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扣承重力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1238阅读:17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线路检修工具的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脚扣承重力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工程脚扣是指套在鞋上爬电线杆子用的一种弧形铁制工具。工程脚扣主要是利用杠杆作用,借助人体自身重量,使另一侧紧扣在电线杆上,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从而使人易于攀登;而抬脚时因脚上承受重力减小,扣自动松开。进而帮助工作人员完成对电线杆的攀爬、使工作人员对电线杆上部的电力设施进行检修、维护,方便快捷,且制作成本交底。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体的体重差异不同,在使用脚扣攀爬时对脚扣的压力的力度也不一,有些不合格的脚扣在使用过程中会对使用者造成危害,使人体在攀爬电线杆的过程中有坠落的危险,所以对脚扣所能承受的重力的检测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对脚扣所能承受的重力进行检测所带来的缺陷。

为此,提供一种脚扣承重力检测系统,包括:

底座;

所述的底座上部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底座的第一伸缩部件和第二伸缩部件;

所述的第一伸缩部件包括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位于第一固定部上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滑移连接的第一移动部;

所述的第二伸缩部件包括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和位于第二固定部上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滑移连接的第二移动部;

所述的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之间连接有固定梁;

所述的固定梁中部向下延伸出固定棍,所述的固定棍端头设置有底面呈圆形设置的按压装置;

还包括脚扣扣合装置,呈柱状体且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上部,所述的脚扣扣合装置的中轴线与所述固定梁的中轴线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固定梁;

所述的底座的四周设置有围栏,所述的围栏的高度大于50CM,所述的围栏设置有旋转门,所述的旋转门与所述围栏之间设置有固定部。

进一步的,

所述的固定部包括:

设置于所述围栏处的具有通孔的第一固定装置;

设置于所述旋转处的具有通孔的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的第二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中线重合;

插销,可同时插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内。

进一步的,

所述的按压装置包括:

金属材质的按压头和位于所述按压头底部的橡胶垫。

进一步的,

所述的第一伸缩部件还包括第一单活塞式液压缸,包括液压缸本体、活塞和用于将所述液压缸缸体和活塞连接的活塞杆;

所述的液压缸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内;

所述的活塞固定于所述第一移动部内。

进一步的,

所述的第二伸缩部件还包括第二单活塞式液压缸,包括液压缸本体、活塞和用于将所述液压缸缸体和活塞连接的活塞杆;

所述的液压缸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内;

所述的活塞固定于所述第二移动部内。

进一步的,

所述的第一单活塞式液压缸和第二单活塞式液压缸分别连接有油泵;

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油泵的输油端;

处理器,与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传输的压力数据;

显示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显示所述压力数据。

进一步的,

所述的底座为金属材质,在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配重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脚扣承重力检测系统能够对脚扣所能承受的承重力进行检测,并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可使实验人员快速的检测该脚扣能够承受多大的力量,进而确定该脚扣是否合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脚扣承重力检测系统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围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脚扣承重力检测系统的处理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底座;211、第一固定部;212、第一移动部;221、第二固定部; 222、第二移动部;3、固定梁;41、固定棍;42、按压装置;421、按压头; 422、橡胶垫;5、脚扣扣合装置;6、脚扣;61、摩擦部;62、脚蹬部;7、围栏;71、旋转门;711、第一固定装置;712、第二固定装置;713、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一种脚扣6压力检测系统,如图1所示其结构示意图,包括底座1,其中底座1优选设置为金属材质,在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配重块。通过配重块可对底座1进行压重,防止该脚扣压力检测系统的机械部分发生倾倒,使其在进行工作中能够稳定工作,防止意外发生。

在底座1的上部设置有垂直于底座1的第一伸缩部件和第二伸缩部件。其中第一伸缩部件包括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211和位于第一固定部211上部与第一固定部211滑移连接的第一移动部212。其中第一伸缩部件包括第一单活塞式液压缸,其包括液压缸本体、活塞和用于将液压缸缸体和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液压缸本体固定于第一固定部211内,活塞固定于第一移动部212内。第一单活塞式液压缸连接有为其提供动力的油泵。当油泵进行工作时,可通过对油路进行加压,使活塞脱离液压缸本体向上运动,进而使第一移动部212远离第一固定部211向上运动。

第二伸缩部件包括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221和位于第二固定部221上部与第二固定部221滑移连接的第二移动部222。第二伸缩部件包括第二单活塞式液压缸,包括液压缸本体、活塞和用于将液压缸缸体和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液压缸本体固定于第二固定部221内。活塞固定于第二移动部222内。当油泵进行工作时,可通过对油路进行加压,使活塞脱离液压缸本体向上运动,进而使第二移动部222远离第二固定部221向上运动。

其中第一移动部212和第二移动部222之间连接有固定梁3,在固定梁 3中部向下延伸出固定棍41,固定棍41端头设置有底面呈圆形设置的按压装置42,通过第一移动部212和第二移动部222带动固定梁3进行运动进而带动按压装置42进行上下移动。

还包括脚扣6扣合装置5,呈柱状体且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部,脚扣6扣合装置5的中轴线与所述固定梁3的中轴线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固定梁3,当需要对脚扣6的承重力进行检测时,先将脚扣6的弧形摩擦部61 与所述脚扣6扣合装置5固定,然后调整脚扣6的脚蹬部62,使其位于按压装置42的正下部。

底座1的四周设置有围栏7,如图2所示其结构示意图,围栏7的高度优选设置于大于50CM,在围栏7的中部设置有旋转门71,该旋转门71与围栏7之间设置有固定部,通过固定部可将旋转门71与围栏7之间进行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围栏7处的具有通孔的第一固定装置711;设置于所述旋转处的具有通孔的第二固定装置712,所述的第二固定装置712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711的中线重合;插销713可同时插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711和第二固定装置712内,当需要对脚扣6的承受力进行测试的实验时,可将插销713同时插入第一固定装置711和第二固定装置712,使旋转门71和围栏7进行固定,防止在进行测试时有人员将身体伸入围栏7内而对其造成伤害。

按压装置42包括金属材质的按压头421和位于所述按压头421底部的橡胶垫422,在对脚扣6的承重力进行检测时,固定梁3带动按压头421对脚扣6进行按压,橡胶垫422对脚扣6进行按压,能够避免金属材质的按压头421直接与脚扣6硬接触而对脚扣6造成划伤,使检验合格后的脚扣6 外观如初。

其中第一伸缩部件还包括第一单活塞式液压缸,包括液压缸本体、活塞和用于将所述液压缸缸体和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所述的液压缸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1内;所述的活塞固定于所述第一移动部212内。

第二伸缩部件还包括第二单活塞式液压缸,包括液压缸本体、活塞和用于将所述液压缸缸体和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所述的液压缸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21内;所述的活塞固定于所述第二移动部222内。

第一单活塞式液压缸和第二单活塞式液压缸分别连接有油泵。如图3 所示其结构示意图,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油泵的输油端,处理器,与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传输的压力数据;显示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显示所述压力数据。通过压力传感器能够对油泵输出端的压力进行检测并生成压力数据,通过显示器对压力数据进行显示,方便实验人员观看此时油泵提供的压力参数也就是脚扣6受到按压头421所给予的压力,进而达到对脚扣6所能承受的承重力进行测试。

当按压头421在对脚扣6实施一测试按压力下,如果脚扣6没有发生任何形变,则该脚扣6的承重能力合格;当按压头421在对脚扣6实施一测试按压力下,如果脚扣6发生任何形变,则该脚扣6的承重能力不合格。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