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051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压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在对流体进行测量时,流体内杂质较多,容易造成传感器检测准确性降低,传感器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压力传感器,效果好。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压力传感器,包括测量部、过滤部;

测量部包括测量管、容纳管、芯片、控制器,容纳管与测量管连接;芯片位于容纳管内,芯片正对容纳管的开口方向,芯片与控制器电连接;

过滤部包括连接管、阀门、滤网,连接管与测量管连接;阀门安装在连接管上;滤网的第一端位于连接管内,滤网的第二端位于测量管内并与测量管的管壁连接。

优选的,过滤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过滤部分别分布于容纳管的两侧。

优选的,测量部还包括多个挡板,多个挡板均位于测量管内,多个挡板错落分布,挡板的第一端与测量管的管壁连接,挡板的第二端向测量管的中心线方向延伸。

优选的,容纳管上设有通孔,通孔位于芯片远离测量管的一侧。

优选的,还包括密封部,密封部包括密封管、密封套、紧固管,密封管的第一端与测量管连接,密封管的第二端设有连接头,密封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密封套由弹性材料制成,密封套位于密封管的外侧,密封套的一端与密封管密封连接,密封套的另一端向远离密封管的第一端的方向延伸,密封套的外径自密封管的第一端向密封管的第二端逐渐增大;紧固管位于密封管的外侧,紧固管的内表面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紧固管用于将密封套压紧。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滤网对流体进行过滤,避免损坏芯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利用流体对滤网进行冲洗,这样,可以连续进行使用。

流体从测量管进入容纳管内,流体挤压芯片,致使芯片变形,芯片的阻值发生变化,芯片输出电压信号,控制器根据上述电压信号计算得出流体的压强。

通过对流体进行过滤,避免损坏芯片,保证芯片的测量精度,也提高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1: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压力传感器,包括测量部、过滤部;

测量部包括测量管1、容纳管2、芯片3、控制器4,容纳管2与测量管1连接;芯片3位于容纳管2内,芯片3正对容纳管2的开口方向,芯片3与控制器4电连接;

过滤部包括连接管5、阀门6、滤网7,连接管5与测量管1连接;阀门6安装在连接管5上;滤网7的第一端位于连接管5内,滤网7的第二端位于测量管1内并与测量管1的管壁连接。

本实施例中,过滤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过滤部分别分布于容纳管2的两侧。流体可以从任意的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排出,没有方向的限制,使用更加方便。且,能够对滤网7进行反冲洗,避免杂物在滤网7上堆积,使用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测量部还包括多个挡板8,多个挡板8均位于测量管1内,多个挡板8错落分布,挡板8的第一端与测量管1的管壁连接,挡板8的第二端向测量管1的中心线方向延伸。流体进入测量管1内,经过挡板8的遮挡,让流体流动方向不断改变,流体流速稳定,避免直接冲击,保证测量精度。

本实施例中,容纳管2上设有通孔9,通孔9位于芯片3远离测量管1的一侧。保持芯片3远离测量管1依次的压强,保证芯片3的测量精度。

本实施例还包括密封部,密封部包括密封管10、密封套11、紧固管12,密封管10的第一端与测量管1连接,密封管10的第二端设有连接头,密封管10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密封套11由弹性材料制成,密封套11位于密封管10的外侧,密封套11的一端与密封管10密封连接,密封套11的另一端向远离密封管10的第一端的方向延伸,密封套11的外径自密封管10的第一端向密封管10的第二端逐渐增大;紧固管12位于密封管10的外侧,紧固管12的内表面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紧固管12用于将密封套11压紧。利用连接头与外部管件连接,通过转动紧固管12,将密封套11压在密封管10、外部管件上,有效的进行密封,避免泄露,保证测量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