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靶式流量计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146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靶式流量计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流量计,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靶式流量计转换器。



背景技术:

靶式流量计是60年代随着工业生产迫切需要解决高粘度、低雷诺数流体的流量测量,而发展起来的额一种新型流量测量仪表,可用于低雷诺数、含固体颗粒的浆液及腐蚀介质流量测量。

如图1所示,靶式流量计主要由位于上方的转换器9和设于转换器下方的测力传感器8组成,转换器9内部设有显示器,测力传感器8将测量到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传递给转换器9内的显示器,显示器将测量数值显示出来。

但是现有的靶式流量计转换器内部结构比较简单,整个转换器内部只有一个腔室,其中用于连接各种导线的接线区和设有显示器的变送器区相互连通,并且通常接线区的密封线通常比变送器区差,如果转换器内部的接线区存在漏气、腐蚀等问题时,会直接影响到变送器区,使得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靶式流量计转换器,将转换器内部模块化,将具有不同功能的部件分隔成不同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模块化靶式流量计转换器,其包括两端开口的转换器壳体、密封连接于转换器壳体一端的防爆前盖、以及密封连接于转换器壳体另一端的壳体后盖;防爆前盖的开口端位于转换器壳体内,且开口端的端面与分隔件靠近防爆前盖的面抵接,防爆前盖封闭端位于转换器壳体外;壳体后盖开口端位于转换器壳体内,其封闭端位于第二腔室外;

所述转换器壳体内部的中部位置一体成型有分隔件,将转换器壳体内部分成横向的两个腔室,包括位于防爆前盖与分隔件之间的第一腔室、以及位于壳体后盖与分隔件之间的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内分别设置有用于显示的变送器模块、和用于连接导线的接线板模块;在分隔件上设置有多个导线孔,导线穿过导线孔将变送器模块与接线模块连通;

所述转换器壳体下表面一体成型有一端开口的连接壳,连接壳在转换器壳体下形成用于与测力传感器连接的第三腔室,第三腔室与第一腔室连通,测力传感器上端设于第三腔室内并与变送器模块连通,下端位于第三腔室外;

所述转换器壳体上表面中部位置竖直开设有两个容置孔,容置孔内分别设有一组防爆按键组件,防爆按键组件与变送器模块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换器壳体的运用,将转换器内部设有变送器模块的区域和设有接线板模块的区域分隔开来,使得转换器内部具有不同功能的组件模块化,形成相互独立的模块区域,即使接线板模块由于密封性能的问题,出现漏气、腐蚀等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变送器模块,保证了变送器模块的正常显示。

优选地,变送器模块整体套接于防爆前盖内部,主要包括沿靠近防爆前盖封闭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的MCU模块板组件、LCD模块组件以及显示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MCU模块板组件将测力传感器传递过来的电信号放大,通过LCD模块组件转换为数字信号后通过显示器组件显示出来。

优选地,MCU模块板组件主要包括电路板底,电路板底上设有MCU单元、信号调整单元、开关电源单元以及4P插座,MCU单元位于开关电源单元上方,信号调整单元位于开关电源侧方,4P插座位于开关电源单元下方;分隔件的靠近防爆前盖的面上开设有允许信号调整单元、开关电源单元分别插入的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信号调整单元通过密封胶粘接于分隔件的靠近防爆前盖的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件上开设的第一容置槽以及第二容置槽,使得MCU模块通过插接的方式与转换器壳体连接,这种方式简单方便。

优选地,LCD模块组件主要包括LCD模块板,LCD模块板两侧分别设有第三万能转换器开关与第二万能转换器开关,第二万能转换器开关通过第一万能转换器开关与电路板底相连接,使得LCD模块板与电路板底相连通;第一万能转换器开关通过第二万能转换器开关与第三万能转换器开关相连,电路板底设于第一万能转换器开关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能转换器开关能够方便控制整个转换器壳体内的电路的线路,起到一个转换、控制的作用。

优选地,显示器组件包括通过密封胶粘接于防爆前盖的内端面的磁致伸缩玻璃、以及抵接于磁致伸缩玻璃与第三万能转换器开关之间的防爆压盖,且防爆前盖的封闭端端面开设有显示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致伸缩玻璃和防爆压盖可以对LCD模块组件起到保护的作用,并且LCD组件可以透过磁致伸缩玻璃将信息显示出来,显示孔方便操作员的读取。

优选地,接线板模块主要包括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分隔件上的接线端子、以及设于接线端子上的多个接线垫片,接线端子的靠近壳体后盖的面上开设有多个接线槽,接线垫片卡接与接线槽内,每个接线垫片上都开设有允许螺钉穿过的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线端子更加方便导线的连接,使得导线之间不必通过焊接或者缠绕来互相连接。

优选地,接线端子呈半圆状,其弧状部分与转换器壳体相适配,且接线端子靠近分隔件的面上开设有半圆槽,半圆槽内设置有用于穿过螺钉的第一连接柱;分隔件的与接线端子的抵接面上一体成型有与接线端子相适配的凸台,接线端子的端面抵接于凸台表面,螺钉穿过第一连接柱将接线端子固定于凸台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台增加了螺钉在分隔件上的拧入深度,使得接线端子的连接更加稳固。

优选地,转换器壳体为铸铝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转换器壳体更加的具有结构性,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对内部的电子元件的保护效果良好。

优选地,防爆前盖的外周面上靠近转换器壳体的位置一体设置有环形圈,环形圈上绕其轴线均匀布置有多个第一限位槽,连接壳上靠近防爆前盖的位置横向设置有第一防旋转螺栓,第一防旋转螺栓的螺帽部分嵌入第一限位槽内,且与第一限位槽的底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旋转螺栓可防止防爆前盖因松动而发生转动。

优选地,壳体后盖的外周面上绕其轴线均匀布置有多个第二限位槽,连接壳上靠近壳体后盖的位置横向设置有第二防旋转螺栓,第二防旋转螺栓的螺帽部分嵌入第二限位槽内,且与第二限位槽的底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旋转螺栓可防止壳体后盖因松动而发生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一体铸成的转换器壳体运用到转换器上,将转换器内部具有不同功能的组件分隔开,形成相互独立的模块区域,这样即使某些功能区出现了漏气、腐蚀等问题,也不会对其他功能区产生较大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靶式流量计总体示意图;

图2是本转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转换器内部结构简单示意图;

图4是转换器内部的剖视图;

图5是MCU模块板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6是突显第一腔室的示意图;

图7是接线端子的整体示意图;

图8突显接线端子的半圆槽的示意图;

图9是突显第二腔室的示意图;

图10是突显第二防旋转螺栓的示意图。

图中,1、转换器壳体;11、分隔件;111、导线孔;112、第一容置槽;113、第二容置槽;12、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131、环形凸条;14、第三腔室;15、凸台;16、容置孔;2、防爆前盖;21、显示孔;22、环形圈;221、第一限位槽;3、壳体后盖;31、第二限位槽;4、连接壳;41、第一防旋转螺栓;42、第二防旋转螺栓;5、变送器模块;51、MCU模块板组件;511、电路板底;512、MCU单元;513、信号调整单元;514、开关电源单元;515、4P插座;52、LCD模块组件;521、第一万能转换器开关;522、第二万能转换器开关;523、LCD模块板;524、第三万能转换器开关;53、显示器组件;531、磁致伸缩玻璃;532、防爆压盖;6、接线板模块;61、接线端子;611、半圆槽;612、第一连接柱;613、第二连接柱;62、接线垫片;621、接线槽;622、连接孔;63、端子贴膜;7、防爆按键组件;8、测力传感器;9、转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模块化靶式流量计转换器,如图2所示,其包括两端开口的转换器壳体1、密封连接于转换器壳体1一端的防爆前盖2、以及密封连接于转换器壳体1另一端的壳体后盖3。

结合图3,转换器壳体1为铸铝件,其内部的中部位置一体成型有分隔件11,分隔件11将转换器壳体1内部分成横向的两个腔室,包括位于防爆前盖2与分隔件11之间的第一腔室12、以及位于壳体后盖3与分隔件11之间的第二腔室13;第一腔室12内设置有用于显示的变送器模块5,第二腔室13内设有用于连接导线的接线板模块6;并且在分隔件11上设置有多个导线孔111,导线穿过导线孔111将变送器模块5与接线板模块6连通。并且在转换器壳体1下表面一体成型有一端开口的连接壳4,连接壳4在转换器壳体1下形成用于与测力传感器8连接的第三腔室14,且第三腔室14与第一腔室12连通,测力传感器8上端设于第三腔室14内与变送器模块5连通,下端位于第三腔室14外。

通过转换器壳体1的运用,将转换器内部设有变送器模块5的区域和设有接线板模块6的区域分隔开来,使得转换器内部具有不同功能的组件模块化,形成相互独立的模块区域,即使接线板模块6由于密封性能的问题,出现漏气、腐蚀等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变送器模块5,保证了变送器模块5的正常显示。

防爆前盖2的开口端位于转换器壳体1内,且其开口端的端面与分隔件11靠近防爆前盖2的面抵接,防爆前盖2封闭端位于转换器壳体1外,变送器模块5整体套接于防爆前盖2内部。

变送器模块5主要包括沿靠近防爆前盖2封闭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的MCU模块板组件51、LCD模块组件52以及显示器组件53。

结合图4、图5和图6,MCU模块板组件51主要包括电路板底511,电路板底511上设有MCU单元512、信号调整单元513、开关电源单元514以及4P插座515,MCU单元512位于开关电源单元514上方,信号调整单元513位于开关电源侧方,4P插座515位于开关电源单元514下方。分隔件11的靠近防爆前盖2的面上开设有允许MCU单元插入的第二容置槽113,以及允许信号调整单元513插入的第一容置槽112,并且信号调整单元513通过密封胶粘接于分隔件11的靠近防爆前盖2的面上,将MCU模块板组件51固定于分隔件11上。

回看图4,LCD模块组件52主要包括LCD模块板523,LCD模块板523两侧分别设有第三万能转换器开关524与第二万能转换器开关522,第二万能转换器开关522通过第一万能转换器开关521与电路板底511相连接,使得LCD模块板523与电路板底511相连通;第一万能转换器开关521通过第二万能转换器开关522与第三万能转换器开关524相连,电路板底511设于第一万能转换器开关521内。

显示器组件53包括通过密封胶粘接于防爆前盖2的内端面的磁致伸缩玻璃531、以及抵接于磁致伸缩玻璃531与第三万能转换器开关524之间的防爆压盖532。且防爆前盖2封闭端的端面开设有显示孔21,显示孔21使得LCD组件可以透过磁致伸缩玻璃531将信息显示出来,方便操作员的读取。

结合图4、图7和图8,接线板模块6主要包括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分隔件11上的接线端子61、以及设于接线端子61上的多个接线垫片62。接线端子61呈半圆状,其弧状部分与转换器壳体1相适配,其靠近分隔件11的面上开设有半圆槽611,半圆槽611内设置有用于穿过螺钉的第一连接柱612。

结合图9,分隔件11的与接线端子61的抵接面上一体成型有与接线端子61相适配的凸台15,接线端子61的端面抵接于凸台15表面,螺钉穿过第一连接柱612将接线端子61固定于凸台15上。凸台15增加了螺钉在分隔件11上的拧入深度,使得接线端子61的连接更加稳固。

接线端子61的靠近壳体后盖3的面上开设有多个接线槽621,接线垫片62卡接与接线槽621内,每个接线垫片62上都开设有允许螺钉穿过的连接孔622,半圆槽611内在与连接孔622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柱613,螺钉穿过连接孔622并拧进第二连接柱613,将接线垫片62固定。

且接线端子61的靠近壳体后盖3的面上还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粘设有端子贴膜63,端子贴膜63可以对接线端子61起到防氧化的作用。

再回看图3,第二腔室13内壁靠近其开口端的位置设有环形凸条131,壳体后盖3开口端位于第二腔室13内,其封闭端位于第二腔室13外,且壳体后盖3的开口端的端面与环形凸条131抵接。

结合图4,在转换器壳体1上表面的中部位置竖直开设有两个容置孔16,容置孔16内分别设有一组防爆按键组件7,防爆按键组件7与LCD模块组件52连通,通过防爆按键组件7将显示器上的数字清零。

再回看图2,在防爆前盖2的外周面靠近转换器壳体1的位置一体设置有环形圈22,环形圈22上绕其轴线均匀布置有多个第一限位槽221,连接壳4上靠近防爆前盖2的位置横向设置有第一防旋转螺栓41,第一防旋转螺栓41的螺帽部分嵌入第一限位槽221内,且与第一限位槽221的底面抵接,可防止防爆前盖2因松动而发生转动。

在壳体后盖3的外周面上绕其轴线均匀布置有多个第二限位槽31,连接壳4上靠近壳体后盖3的位置横向设置有第二防旋转螺栓42,第二防旋转螺栓42的螺帽部分嵌入第二限位槽31内,且与第二限位槽31的底面抵接,可防止壳体后盖3因松动而发生转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