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学用电流计校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0393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电流计校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学用电流计校准装置,属于电学电流计校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流计是经常使用的仪器,电流计长时间放置再继续使用时,需要对其校准,目前最快、最常用的校准方法是采用标准电阻和标准电源与电流计串联进行校准,但是,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材料,长度,还有横截面积有关,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因此,标准电阻的大小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使用标准电阻对电流计进行校准,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提出一种能够在恒温下采用标准电阻进行电流计校准的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提出了一种电学用电流计校准装置,采用密封橡胶套放置在恒温玻璃管内,标准电阻密封在密封橡胶套内,恒温进水管通过供水管与微型循环泵连接,恒温出水管通过排水管与保温水箱连接,吸水管的顶端连接在微型循环泵上,吸水管的底端插入到保温水箱内的设计,利用保温水箱内的冰水混合物0℃的特性,使恒温玻璃管内的温度保持在0℃,使标准电阻在使用时,处在一个恒温环境中,消除温度对标准电阻的影响,其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组成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一种电学用电流计校准装置,其结构包括:恒温玻璃管、上密封塞、下密封塞、恒温进水管、恒温出水管、密封橡胶套、标准电阻、供水管、排水管、保温水箱、微型循环泵、吸水管、标准电源、开关、电流计、线路,所述的上密封塞插入到恒温玻璃管的顶端,下密封塞插入到恒温玻璃管的底端,所述的恒温进水管设置在恒温玻璃管左侧壁的上部,恒温出水管设置在恒温玻璃管右侧壁的下部,恒温玻璃管、恒温进水管和恒温出水管是一体结构,所述的密封橡胶套放置在恒温玻璃管内,标准电阻密封在密封橡胶套内,所述的恒温进水管通过供水管与微型循环泵连接,恒温出水管通过排水管与保温水箱连接,吸水管的顶端连接在微型循环泵上,吸水管的底端插入到保温水箱内。

进一步,所述的标准电阻通过线路与标准电源、电流计串联连接,开关串联在线路上,所述的冰水混合物放入在保温水箱内,所述的上密封塞和下密封塞是采用绝缘橡胶材质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学用电流计校准装置,采用密封橡胶套放置在恒温玻璃管内,标准电阻密封在密封橡胶套内,恒温进水管通过供水管与微型循环泵连接,恒温出水管通过排水管与保温水箱连接,吸水管的顶端连接在微型循环泵上,吸水管的底端插入到保温水箱内的设计,利用保温水箱内的冰水混合物0℃的特性,使恒温玻璃管内的温度保持在0℃,使标准电阻在使用时,处在一个恒温环境中,消除温度对标准电阻的影响,其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组成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电学用电流计校准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1-恒温玻璃管;2-上密封塞;3-下密封塞;4-恒温进水管;5-恒温出水管;6-密封橡胶套;7-标准电阻;8-供水管;9-排水管;10-保温水箱;11-微型循环泵;12-吸水管;13-标准电源;14-开关;15-电流计;16-线路;17-冰水混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学用电流计校准装置,其结构包括:恒温玻璃管1、上密封塞2、下密封塞3、恒温进水管4、恒温出水管5、密封橡胶套6、标准电阻7、供水管8、排水管9、保温水箱10、微型循环泵11、吸水管12、标准电源13、开关14、电流计15、线路16,所述的上密封塞2插入到恒温玻璃管1的顶端,下密封塞3插入到恒温玻璃管1的底端,所述的恒温进水管4设置在恒温玻璃管1左侧壁的上部,恒温出水管5设置在恒温玻璃管1右侧壁的下部,恒温玻璃管1、恒温进水管4和恒温出水管5是一体结构,所述的密封橡胶套6放置在恒温玻璃管1内,标准电阻7密封在密封橡胶套6内,所述的恒温进水管4通过供水管8与微型循环泵11连接,恒温出水管5通过排水管9与保温水箱10连接,吸水管12的顶端连接在微型循环泵11上,吸水管12的底端插入到保温水箱10内。

具体地,所述的标准电阻7通过线路16与标准电源13、电流计15串联连接,开关14串联在线路16上,所述的冰水混合物17放入在保温水箱10内,所述的上密封塞2和下密封塞3是采用绝缘橡胶材质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密封橡胶套放置在恒温玻璃管内,标准电阻密封在密封橡胶套内,恒温进水管通过供水管与微型循环泵连接,恒温出水管通过排水管与保温水箱连接,吸水管的顶端连接在微型循环泵上,吸水管的底端插入到保温水箱内的设计,利用保温水箱内的冰水混合物0℃的特性,使恒温玻璃管内的温度保持在0℃,使标准电阻在使用时,处在一个恒温环境中,消除温度对标准电阻的影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