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化的北斗双模接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1264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化的北斗双模接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化的北斗双模接收机,具体是指一种小型化的北斗双模接收机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北斗导航定位的发展,北斗接收机将进一步普及,而接收机尺寸的小型化仍然需要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尤其是接收机的射频前端链路结构,是接收机尺寸小型化的一大难点。而在接收机的射频前端链路结构中,小型化首当其冲的便是天线接收的信号进入接收机主板最先需求的介质滤波器,在低插入损耗下的选频滤波以及收发隔离性能上起到重要作用。如果能在选频滤波以及收发隔离性能基础上去掉介质滤波器,则大大减小了接收机的尺寸。目前常见的北斗接收机采用超外差式,且发射信号时接收链路同时工作;然而底层在发射信号的若干毫秒内,并未处理接收数据,而发射信号完毕后仍会依据接收通道最新更新的接收信息进行定位解算。为在低插入损耗时保障选频滤波性能同时保障收发隔离性能,此时需要在接收机前端加入介质滤波器以满足性能要求;然而底层在发射信号的若干毫秒内,并未同时处理接收数据,而是在发射信号完毕后仍会依据接收通道最新更新的接收信息进行定位解算。因此本发明人在目前接收机的热启动性能是满足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对接收机方法进行方法优化,最终在满足性能需求的前提使接收机小型化,进而节约研发生产及维护成本,从小型化的角度优化用户整机体验。

现有技术结构图参见附图1,包括与变频模块10连接的RD接收线路、RN接收线路,以及RD发射线路;其中RD接收线路包括依次连接的RD接收天线1、介质滤波器4、LNA网络5、镜像抑制滤波器6;RN接收线路包括依次连接的RN接收天线2、介质滤波器4、LNA网络5、镜像抑制滤波器6;RD发射线路包括依次连接的RD发射天线3、介质滤波器4、预推LNA功放网络7、声表滤波器8;所述镜像抑制滤波器6将信号输入变频模块10,变频模块10将信号回馈给LNA网络5、预推LNA功放网络7、声表滤波器8;变频模块10与基带处理器9通过信号传输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的北斗双模接收机,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借鉴2G通信的原理,将北斗收发时序进行控制,则会大大优化接收机隔离度的问题,进而可以优化方法减小接收机的尺寸。并非简单的对原有RD接收线路、RN接收线路合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RD发射线路,由依次连接的RD发射天线、介质滤波器、预推LNA功放网络、声表滤波器构成;还包括RDRN接收线路,由依次连接的RDRN接收天线、谐振LC网络、宽频LNA网络、功分器,以及与功分器并联的两个镜像抑制滤波器;所述镜像抑制滤波器将信号输入变频模块,变频模块与基带处理器通过信号传输连接;

变频模块将信号回馈给预推LNA功放网络、声表滤波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经过基带处理器的信号最终回馈给宽频LNA网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满足RDSS/RNSS双模功能,大大减少接收机面积,降低研发、生产成本。具有尺寸优化,结构简单,成本低,收发性能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3为LC谐振简图插损及选频图。

图4为基于ATF55143低噪放的S21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2至4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简单的对原有RD接收线路、RN接收线路合并,而是进过整合优化,从原理上进行了改进并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与布局。此处描述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化的RDSS/RNSS接收机,即双模接收机,省去了北斗接收机双模接收通道射频前端的介质滤波器4,同时将该两个通道的低噪声放大器合并为一路,极大的节省了接收机的空间;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收发时序上的控制,避免了收发隔离的问题,收发性能与常规的超外差接收机性能相比更优,而且,接收射频前端省去了介质滤波器4,减小了低噪声放大器链路的噪声系数,优化了接收通道的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包括RD发射线路,由依次连接的RD发射天线3、介质滤波器4、预推LNA功放网络7、声表滤波器8构成;还包括RDRN接收线路,由依次连接的RDRN接收天线11、谐振LC网络12、宽频LNA网络13、功分器14,以及与功分器14并联的两个镜像抑制滤波器6;所述镜像抑制滤波器6将信号输入变频模块10,变频模块10与基带处理器9通过信号传输连接;

变频模块10将信号回馈给预推LNA功放网络7、声表滤波器8以及基带处理器9;经过基带处理器9的信号最终回馈给宽频LNA网络13。

本实用新型在常见的超外差式接收机方法基础上,将发射信号时序调整为变频模块的信号发射,使能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同时将控制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器9,同时基带处理器9判断发射信号使能时,使能控制RDRN接收线路低噪声放大器打开与关闭。即在发射信号的若干毫秒内,关闭接收链路前端的低噪声放大器使得接收链路停止工作,当发射若干毫秒结束后,接收链路前端的低噪声放大器使得接收链路重新工作。由于发射信号时间短(毫秒级),发射次数受控制,定位结算信息已有发射前时的信息,这些条件下重开低噪声放大器使得接收链路对重新获取定位信息影响较小。

本实用新型提供小型化的RDSS/RNSS接收机,通过修改时序解决收发隔离问题,进而省去接收通道的介质滤波器4,使得接收机大大小型化,同时,将RDSS/RNSS的两个接收通道通过谐振LC网络12合为一路低噪声放大器网络,结合简单无源的谐振LC网络12的仿真图可以知道能将插损做到很小,参见附图3,插损小于0.1dB;同时对空间其他的发射通道频点的抑制能达到40dB以上。如果将此无源的谐振LC网络12进一步调试优化,或者增加阶数,都比较容易满足要求。

谐振LC网络12损耗小,且电路简单,考虑到RDRN接收天线11双频点的谐振选通,同时考虑对于外界环境中发射频点的抑制,同时发射通道的介质滤波器4不可省,考虑谐波杂散及接受通道放大器的饱和问题。

由于接收机使用的是典型的超外差式,不可避免的在变频附近会产生镜像频率,则镜像抑制滤波器6不仅起到了链路选通的作用,同时起到了抑制镜像频率的作用。推荐使用选择性能更好的薄膜声体波谐振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方法相比,将RDSS/RNSS的两个接收通道的低噪声放大器网络合为一路,通过谐振LC网络12和低噪声放大器网络可以实现,只是针对性能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低噪声放大器以及匹配的外围电路进行调试。基于ATF55143低噪放的S21图,如图4所示。同时,使用功分器14和镜像抑制滤波器6的网络将两个通道选择分开,分别进入到变频模块10。在保证接收机性能的同时,对时序以及接收通道介质滤波器的优化,最终达到产品小型化的目的;大大减少接收机面积,降低研发、生产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