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通风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2297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核电站通风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空气净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通风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核空气净化机组是核电站重要的通风设备,其通过过滤器将放射性污染气体净化后高空排放。根据新的标准要求,核空气净化系统风量测试需要分别在过滤器初阻力和终阻力状态下进行,因风量平衡周期较长,与装料前进行的过滤器效率试验间隔时间也较长,因此在调试期间,因厂房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如果过滤器安装后会容易受到湿气、灰尘、油漆等因素的影响而失效。而过滤器的价格比较高,因此调试成本比较高。目前各核电站在采购过滤器时会多采购一倍的过滤器作为调试用过滤器,调试完成后,过滤器报废不再使用,增加了高昂的设备、人工和后处理费用。如何模拟出不同型号过滤器的初阻力和终阻力,既保证核净化系统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同时减少调试成本是当前核电站系统调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电站通风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该装置能够模拟出调试过程中所使用的高效过滤器的初阻力和终阻力,该装置可以重复使用且性能稳定,从而节省在调试过程中的调试备件费用。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核电站通风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该装置包括框架和调节板,调节板上开有若干个调节板条形孔,调节板固定在框架的一侧上。

所述的若干个调节板条形孔的大小相等、且互相平行。

所述的调节板条形孔的数量为5个。

所述的框架的一侧设有框架底板,调节板固定在框架底板上。

所述的框架底板的四个角的孔内分别设有一个框架螺栓,调节板的四个角各开有一个调节板螺栓孔,每个框架螺栓分别插在一个调节板螺栓孔内。

所述的调节板通过框架螺栓、调节板螺栓孔固定在框架上。

所述的框架底板与框架一体成型。

所述的框架上与框架底板相对的一侧上设有框架翻边。

所述的框架翻边上固定有密封垫。

所述的框架翻边与框架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模拟装置通过切换具有不同数量条形孔的调节板实现模拟过滤器不同状态下的阻力值,该模拟装置结构简单,更换方便,长期使用不会造成阻力变化,对系统洁净度无特殊要求,可重复使用。与传统方法相比,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都有大幅度降低,模拟阻力更加精确稳定,解决了现阶段核电站系统调试中无法模拟终阻力的问题,大大减少了调试过程中的准备时间和调试备件所消耗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核电站通风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核电站通风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的正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核电站通风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的侧面图。

图中:1为框架,2为调节板,3为框架翻边,4、为调节板螺栓孔,5为框架底板,6为密封垫,7为调节板条形孔,8为框架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核电站通风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该装置包括框架1、调节板2和密封垫6,框架1的前侧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框架翻边3,框架翻边3上通过密封胶密封有有密封垫6,框架1后侧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框架底板5,框架底板5的四个角的孔内分别焊接一个框架螺栓8;调节板2的四个角各开有一个调节板螺栓孔4,每个框架螺栓8分别插在一个调节板螺栓孔4内、且通过螺纹固定连接,调节板2通过框架螺栓8、调节板螺栓孔4固定在框架1上;调节板2上开有5个大小相等、互相平行的调节板条形孔7。

初阻力调节板和终阻力调节板的板条形孔7的数量均为5个,两种调节板的条形孔7的长度相同,初阻力调节板条形孔7的宽度大于终阻力调节板条形孔7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核电站通风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材质选用304不锈钢。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核电站通风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初阻力调节板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放置在核空气净化机组内的过滤器台架上,启动风机,风从风管进入空调机组并通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气流从调节板条形孔7内进入,从框架翻边3一侧流出,采用过滤器压差表测量此时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的阻力。将初阻力调节板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上的调节板2更换为终阻力调节板2,并将该终阻力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放置在核空气净化机组内的过滤器台架上,启动风机,风从风管进入空调机组并通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气流从调节板条形孔7内进入,从框架翻边3一侧流出,采用过滤器压差表测量此时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的阻力,从而完成了核电站通风过滤器阻力的模拟。下表1为一种类型的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的实验数据。

用通风测量仪测量通过初阻力、终阻力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后的系统风量,进而可以验证核净化机组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表1过滤器阻力模拟装置实验数据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实用新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