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收式建筑沉降观测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6021发布日期:2018-06-23 00:30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内收式建筑沉降观测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测量领域,具体为一种内收式建筑沉降观测钉。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工程中,随着上部楼层的增加,建筑沉降变形开始逐步发展,这就需要对建筑沉降进行长期、精确的监测,来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现有的建筑沉降测量中,常将一种L型测钉打入墙、柱中作为测点进行测量,然而这种测钉的长度有限,打入墙中后可供竖立水准尺的空间更小,在测量时会出现立尺困难的情况,对所得数据的精确性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施工现场的环境较为复杂,施工人员对测钉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在长期的监测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测钉出现人为损坏或变形,使得沉降数据有所缺失,不能准确的反应高层建筑沉降的真实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应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提供较大立尺空间且能够避免遭到人为破坏的内收式观测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收式建筑沉降观测钉,包括一个套筒以及可在其内部滑动的导杆,导杆的中部收纳有内收测钉,所述套筒与可滑动导杆由固定螺丝固定。

优选的,所述套筒外壁距筒口3cm处有一圈刻度线,内壁涂有一层润滑液,且内壁上等距分布4个凹型导槽。

优选的,所述导杆的前端为厚5mm、直径大于套筒的杆头,中部为一段收纳内收测钉的C型槽,后端有定位螺孔,底部则等距分布4个嵌入凹型导槽的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内收测钉由固定端、转动端和钉帽组成,固定杆固接于C型槽后端的导杆上。

优选的,所述内收测钉的固定端与转动端由连接螺栓连接,固定端的连接侧有定位块。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收式建筑沉降观测钉,包含套筒、导杆和内收测钉。将本实用新型插入墙、柱中至刻度线处,留在墙、柱面外部分仅为3cm,有效的避免了测钉整体遭受人为损坏或变形。使用时,可将内收测钉从套筒中拉出,保证了测钉能有足够的长度在以便提供较大的空间竖立水准尺,从而消除了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获得较为精确的数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果侧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面剖视图。

图中,1-套筒,2-导杆,3-内收测钉,31-测钉固定端,311-定位块,32-测钉转动端,33-钉帽,4-固定螺丝,5-凹型导槽,6-杆头,7-C型槽,8-定位螺孔,9-固定块,10-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内收式建筑沉降观测钉,包括一个套筒1以及可在其内部滑动的导杆2,导杆2的中部收纳有内收测钉3,套筒1与可滑动导杆2由固定螺丝4固定。所述套筒1的外壁距筒口3cm处有一圈刻度线,便于确定埋置深度;内壁涂有一层润滑液,可以有效减小导杆2在其中活动所受摩擦。所述套筒1的内壁上还等距分布4个凹型导槽5,导槽止于距套筒1开口3cm处,所述导杆2的底部则等距分布4个嵌入凹型导槽5的固定块9,两者相互交接使得导杆2在使用时不被拉出套筒1。

所述导杆2的前端为厚5mm、直径大于套筒1的杆头6,后端有定位螺孔8,中部则为一段收纳内收测钉3的C型槽7。

所述内收测钉3由固定端31、转动端32和钉帽33组成,固定端31一端固接于C型槽6后部的导杆2上,另一端与转动端32由连接螺栓10连接,连接侧的固定端31上部有凸起的定位块311,使测钉在使用时转动端32能够垂直竖立而不产生偏移,保证了测量所得数据的精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在选取的观测点处用钻机钻取大小、深度适宜的孔,注入植筋胶或水泥浆,将本实用新型插入墙、柱中至刻度线处。使用时,卸下固定螺丝4,将导杆2从套筒1中拉出,并将固定螺丝4旋入导杆2后端的定位螺孔8中,使导杆2与套筒1之间相互固定。测量时,将内收测钉3的转动端32绕连接螺栓10转动到垂直于固定端31的位置,并使其紧靠定位块311,保证其在测量过程不会发生偏转,再将水准尺竖立于钉帽33上进行测量。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凡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原理,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