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座及包含该固定座的管件仪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198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固定座及包含该固定座的管件仪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供固定于流量管上,以方便吸收掉锁固束紧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形量的管件仪表及其固定座的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为测量流量管内流体的流量、压力或速度等相关数据,均会于该流量管上固定有流量计或压力计等仪表,以能测量该流量管内流体的相关数据。惟该流量管的外缘系呈圆形,而该仪表背面的固定面为一平面,因此将固定面为平面的仪表固定于圆形的该流量管外缘上,为防止仪表绕着流量管转动,必须强加施力锁固该仪表,因此,会造成该仪表于锁固的两侧受到强大的压力,而会造成仪表严重的变形,以致于故障或会泄漏流体,使得所测量的流量、压力或速度等相关数据产生误差,故于使用上有其缺点存在。

因此有如公元05年9月11日中国台湾所公告的新型第M275405号“流量计(三)”专利案,其揭示:在流量管上方设有二对应的定位块,以构成一固定平面,再利用螺接元件将一指示表的底端锁固在该流量管的该二定位块上,得以于该流量管上固定该指示表,以供测量该流量管内流体的相关数据。

惟该专利前案必须先于该流量管上方设置有该二对应的定位块,惟如此制造上较为费时,而且该流量管因此必须为特制,故无法通用于一般规格的流量管,因此使用上相当不便且无法普及化。

又如公元2009年6月1日所中国台湾公告的新型第M358295号“防止流量表移动之流量计”专利案,其系揭示:该流量管路具有下端的入口端及上端的出口端并形成相对应的流通通道,并在流量管路的外管壁削设有一供流量表底端面形成贴触的平面,以及外周缘设一供管束件夹固的环凹部,如此,使流量表固置定位在流量管路一侧,不会产生移动,更由此管束件于其流量管路的环凹部扣设并锁固在流量表底端面上,以供轻易组配并可防止流量表移动。

然而,该专利前案同样必须先于该流量管外管壁削设有可供流量表底端面形成贴触的平面,因此该流量管也需要特制,故无法通用于一般规格的流量管,因此使用上同样相当不便且无法普及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座及包含该固定座的管件仪表,解决目前用以测量流量的仪表于锁固束紧时具有的上述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设有一座体,所述座体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周围还另设有至少一第二固定部,所述座体的周缘向外一体成型延伸设有至少一挂件,所述挂件设有一钩部。

所述的固定座,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设于所述座体的中心点位置处,所述第二固定部设于所述座体靠近周缘的位置处。

所述的固定座,其中,所述座体为圆形、“十”字形、“凸”字形、“L”字形或“I”字形。

所述的固定座,其中,所述挂件为片状,所述挂件的端部弯折形成有所述钩部。

所述的固定座,其中,所述钩部上设有延伸至所述挂件的至少一第一剖槽。

所述的固定座,其中,所述挂件与所述座体连接的两侧垂直于所述第一剖槽的方向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二剖槽。

所述的固定座,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剖槽相向对正。

所述的固定座,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剖槽互相错开。

所述的固定座,其中,所述第一剖槽与两个所述第二剖槽互相垂直且互不相通。

所述的固定座,其中,所述第一剖槽的一封闭端垂直设有一第三剖槽。

所述的固定座,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是一圆形透孔或一圆形扣环构造。

所述的固定座,其中,所述第二固定部是一圆形透孔或一圆形凸块。

一种管件仪表,结合有前述固定座,其特征是包含有:

一仪表本体,所述仪表本体的背面设有一结合面,所述结合面上设有一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对应结合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将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仪表本体上,所述结合面上对应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位置处设有相同数量的一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对应结合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以形成限位作用。

所述管件仪表,其中,所述第一结合部是一圆形凸块,所述第一固定部是一圆形扣环构造,所述圆形扣环构造弹性扣合于所述圆形凸块上。

所述管件仪表,其中,一固接元件将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对应结合。

所述管件仪表,其中,所述第一结合部是一圆形凸块,所述第一固定部是一圆形透孔,所述固接元件是一圆形扣环,所述圆形凸块穿过所述圆形透孔,所述圆形扣环则弹性扣合于所述圆形凸块上。

所述管件仪表,其中,所述第一结合部是一螺孔,所述第一固定部是一圆形透孔,所述固接元件是一螺丝,所述螺丝穿过所述圆形透孔而通过螺纹固定于所述螺孔内。

所述管件仪表,其中,所述第二结合部是一圆形凸块或一圆形透孔,所述第二固定部是与第二结合部相配合的一圆形透孔或一圆形凸块。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下列的优点:

1.利用该挂件的该钩部,可吸收掉于锁固束紧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形量,而不会再传递到该表本体,故可防止仪表本体因此变形而损坏故障,以能准确的测量流量管内流体的流量、压力或速度等相关数据。

2.整体构造制造简单,而且无庸特制,故可通用于一般规格的流量管,因此使用上相当简便及普及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固定于流量管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固定于流量管上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仪表本体;11-结合面;12-第一结合部;13-第二结合部;2-固定座;21-座体;22-第一固定部;23-第二固定部;24-固接元件;25-挂件;26-钩部;261-第一剖槽;262-第二剖槽;21A-座体;23A-第二固定部;21B-座体;23B-第二固定部;21C-座体;23C-第二固定部;21D-座体;23D-第二固定部;21F-座体;26F-钩部;261F-第一剖槽;26G-钩部;261G-第一剖槽;263G-封闭端;264G-第三剖槽;25H-挂件;262H-第二剖槽;21J-座体;22J-第一固定部;M-束紧环;N-流量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是一种管件仪表,包含有:仪表本体1及固定座2,其中:

仪表本体1,在其背面设有一结合面11,该结合面11上分别设有一第一结合部12及至少一第二结合部13。该第一结合部12位于该结合面11上的中心点位置处,而该第二结合部13则设于该结合面11上靠近周缘的位置处。又该第一结合部12可为一圆形凸块〔或一螺孔〕,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12设为圆形凸块。又该第二结合部13可为一圆形凸块〔或一圆形透孔〕,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结合部13设为四圆形凸块。

固定座2,系结合于该仪表本体1上。该固定座2设有一座体21,该座体21系固定于该结合面11上。该座体21对应该第一结合部12及该第二结合部13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第一固定部22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23。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部22可为一圆形透孔,以供上述该第一结合部12〔圆形凸块〕穿入后形成限位。又该第二固定部23可为一圆形透孔〔或一圆形凸块,以供对应配合该第二结合部13是圆形透孔时,可以穿入后而形成限位〕,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固定部23同样设为四圆形透孔,以供上述该第二结合部13〔四圆形凸块〕穿入后形成限位。最后再以一固接元件24予以结合于该第一结合部12上,以将该固定座2结合固定于该仪表本体1上。该固接元件24可为一圆形扣环〔或一螺丝,以供对应配合该第一结合部12是一螺孔时,可以螺固于该第一结合部12〕,以供可弹性扣合于该第一结合部12上。又该座体21的周缘向外一体成型延伸有一挂件25。该挂件25的端部设有一钩部26,该钩部26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剖槽261延伸至该挂件25,又该挂件25与该座体21连接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二剖槽262〔如图3所示〕。该第一剖槽261与该二第二剖槽262互相垂直且互不相通。以利用该挂件25的该钩部26,以及该第一剖槽261、该二第二剖槽262具有可变形伸缩的空间,以供可吸收来自于锁固时所产生的变形量。

组装时,如图1及图2所示,可将该仪表本体1的该第一结合部12及该第二结合部13,分别对应穿入于该固定座2的该第一固定部22及该第二固定部23内,以形成限位作用。再将该固接元件24予以弹性扣合于该仪表本体1的该第一结合部12上,以将该固定座2紧密结合固定于该仪表本体1上,而不会轻易松脱分离。

使用时,如图2、图3及图4所示。首先将该固定座2的该钩部26予以吊挂于一束紧环M上,然后将该束紧环M圈束于待测量的一流量管N上,并且将该束紧环M予以锁固束紧,于锁固束紧该紧环M过程中产生的变形量,则可被该挂件25的该钩部26及该第一剖槽261、该二第二剖槽262所吸收掉,不会通过该固定座2而传递到该仪表本体1,故可防止该仪表本体1因此变形而损坏故障。又当其锁固于该束紧环M上后,即可将该固定座2连同其该仪表本体1固定于该流量管N上,通过该仪表本体1与该流量管N的连接,而得以准确的测量该流量管N内流体的流量、压力或速度等相关数据。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是一种固定座,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该固定座2可供结合于一仪表本体1上。该固定座2设有呈圆形的一座体21,该座体21的中心点位置处分别设有一第一固定部22,以及该座体21靠近周缘的位置处设有四第二固定部23。又该座体21的周缘向外一体成型延伸有至少一挂件25,该挂件25系呈一片状。又该挂件25的端部弯折形成有一钩部26,该钩部26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剖槽261延伸至该挂件25,又该挂件25与该座体21连接的两侧相对应于该第一剖槽261的方向,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二剖槽262〔如图3所示〕。该二第二剖槽262相向对正,且该第一剖槽261与该二第二剖槽262互相垂直且互不相通。以利用该第一剖槽261与该二第二剖槽262具有可变形伸缩的空间,以供吸收来自于锁固时所产生的变形量。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是一种固定座,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该座体21A设呈为十字形,该座体21A的四个靠近周缘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第二固定部23A。以能达到相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是一种固定座,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该座体21B设呈为凸字形,该座体21B的三个靠近周缘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第二固定部23B。以能达到相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是一种固定座,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该座体21C设呈为L字形,该座体21C的二个靠近周缘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第二固定部23C。以能达到相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是一种固定座,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该座体21D设呈为I字形,该座体21D的一个靠近周缘的位置处设有一第二固定部23D。以能达到相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是一种固定座,请参阅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该座体21F的该钩部26F上设有并排的三第一剖槽261F,以及并未设有该二第二剖槽。以能达到相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是一种固定座,请参阅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该钩部26G的该第一剖槽261G的一封闭端263G垂直设有一第三剖槽264G,以及并未设有该二第二剖槽。以能达到相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是一种固定座,请参阅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该挂件25H的该二第二剖槽262H互相错开。以能达到相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是一种固定座,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该座体21J的该第一固定部22J是一圆形扣环构造,以供可直接弹性扣合于该仪表本体的该第一结合部。以能达到相同的功效。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