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观测井下水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3987发布日期:2018-06-28 04:1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震观测装置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地震观测井下水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中,采集井孔含水层水样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实际工作中,一般情况下采用锥形瓶井下采集水样的方法,这样采集的水样由于锥形瓶取样所形成的空气搅动性,往往不能准确反映井下含水层的水样的真实情况,给地震井下水样观测的精度带来一定的影响。

根据《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技术规范》要求,地震观测地下水观测工作中采集的地下水样必须代表天然条件下的客观情况,所采集的水样应为水井含水层原生新鲜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效解决地震地下水观测取样技术难题,需要一种合适的取样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观测井下水取样装置,其能够实现地震观测井下水取样,且避免取样容器中气体的干扰,取样水质能够反映含水层水样的真实情况,提高地震观测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地震观测井下水取样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出样口和底部进水口,在底部进水口处安装有挡板,挡板与底部进水口之间安装有活动板,活动板的面积大于底部进水口的面积。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挡板上还安装有防堵球,防堵球为半球形结构。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筒体的内壁一侧安装有温度计。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筒体上还设置有刻度尺。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筒体上安装有提环。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筒体及活动板、挡板均采用亚克力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取样筒底部进水口处安装有活动板来实现通过重力和取样水浮力的作用,实现取样的进水过程和取样的封堵过程,避免取样容器中空气对于取样水源的搅动,提高地震井下水观测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提环;2、出样口;3、挂耳;4、刻度尺;5、温度计;6、筒体;7、挡板;8、活动板;9、底部进水口;10、防堵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实施例1:一种地震观测井下水取样装置,包括筒体6,所述筒体6包括出样口2和底部进水口9,在底部进水口9处安装有挡板7,挡板7与底部进水口9之间安装有活动板8,活动板8的面积大于底部进水口9的面积。

实施例2:一种地震观测井下水取样装置,其中所述挡板7上还安装有防堵球10,防堵球10为半球形结构。所述筒体6的内壁一侧安装有温度计5。所述筒体6上还设置有刻度尺4。所述筒体6上安装有提环1。所述筒体6及活动板8、挡板7均采用亚克力材料。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任一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

鉴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在使用时,其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地震观测井下水取样装置,构成该取样装置主体的是筒体6,筒体6的顶部为出样口2,筒体6的底部为底部进水口9。底部进水口9处搭接有活动板8,活动板8的作用在于取样时,地震观测井内的水样在筒体6垂直下降的过程中,通过水压的作用使得活动板8脱离底部进水口9,水样缓慢流入筒体6构成的取样容器中。

当取样器不断向地震观测井底部下沉,取样器中逐渐装满取样水。操作人员通过提环1及挂耳3带动筒体6,并在系于提环1上绳索逐渐向上的作用下拉动取样器。在取样器脱离水面后,活动板8受到内部水样的压力作用,从而与底部进水口9接触使得底部进水口9封闭,取样水留在筒体6中。

为了防止在取样器下降过程中活动板8与顶部的挡板接触构成密封,本实用新型在挡板7和活动板8的接触位置设置有防堵球10。防堵球10为半圆球形结构,其能够避免活动板8与顶部的挡板7构成密封阻碍进水过程的情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