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材料渗透系数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5123发布日期:2018-07-07 05:1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参数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材料渗透系数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材料的渗透系数检测与土壤渗透系数的检测有所不同,常见的土壤渗透系数检测法有常水头试验法和变水头试验法,由此可见,检测土壤的渗透系数时采用的是水渗透法。而对于材料的渗透系数的检测,还需要考虑到材料对气体的密闭性,因此,检测材料的渗透系数时,还需要检测其气体渗透系数。

由于石墨材料的性能优良,因此,在冶金、机械、电气、化工、纺织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天然石墨还具有特殊的柔性和弹性,因而还是一种理想的密封材料。石墨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经过特殊加工的石墨,具有耐腐蚀、导热性好和渗透率低等特点,就大量用于制作热交换器,反应槽、凝缩器、燃烧塔、吸收塔、冷却器、加热器、过滤器、泵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湿法冶金、酸碱生产、合成纤维、造纸等领域,可节省大量的金属材料。

常见的石墨原料,分子间距较大,一般是全透性的,本实用新型中检测的石墨材料是指经过树脂浸渍的石墨材料。为了保证石墨材料应用时的效果,例如:作反应槽时,如果有毒气体或液体,是否能保证有毒气体或液体不泄露、不渗透,此时就需要对石墨材料的渗透系数进行测量。本实用新型提提供了一种材料渗透系数检测装置,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前后材料与装置形成的密闭空腔的气压差,来检测石墨材料的渗透系数。此装置使得对石墨材料渗透系数的检测变得更为容易,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检测石墨材料渗透系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材料渗透系数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底盘、待测材料、盖板、第一气体管道、真空抽取设备和第二气体管道,所述真空抽取设备连接所述第二气体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二气体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盘侧面,所述底盘上设置所述待测材料,所述待测材料上方设置所述盖板,所述盖板上连接所述第一气体管道;

具体地,所述底盘内设置通气管路,侧面设有出气孔,用于流通气体,所述底盘上还设置了至少两个通孔,用于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盖板,所述螺栓一端连接所述底盘,另一端连接所述盖板,并且在所述底盘和盖板两侧都设有螺母,用于固定所述底盘和盖板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设有通气孔,用于流通气体,通气孔处连接所述第一气体管道,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用于与所述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待测材料是浸渍过树脂的石墨材料,所述待测材料被制成中空的柱体,两端分别设有底盘和盖板,形成密闭空腔,所述待测材料的高度是所述底盘和所述盖板之间的距离,并且所述待测材料两端与所述底盘和所述盖板连接,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

具体地,所述第一气体管道包括:第一通气管和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一通气管上,所述第一阀门用于在拆取所述待测材料时,平衡所述密闭空腔内外气压,便于待测材料的拆取;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抽取设备,用于对所述密闭空腔进行抽真空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体管道,用于流通气体并检测装置内部气压,所述第二气体管道包括:第二通气管、气压表、第三通气管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通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底盘,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气压表和第三通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三通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真空抽取设备,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密闭空腔内的气体进入所述真空抽取设备,同时避免抽真空结束后空气进入所述密闭空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材料渗透系数检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材料渗透系数检测装置通过测量气压差和时间来检测材料的渗透系数,简化了操作步骤,更易实现;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材料渗透系数检测装置通过测量气压差和时间来检测材料的渗透系数,排除了其他材料对于检测结果的干扰,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材料渗透系数检测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材料渗透系数检测装置的剖面图的详细图示;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材料渗透系数检测装置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材料渗透系数检测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材料渗透系数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材料渗透系数检测装置的剖面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底盘;2-待测材料;3-盖板;4-第一气体管道;5-真空抽取设备;6-第二气体管道;7-气体注入设备;8-柱形外壳;41-第一通气管;42-第一阀门;61-第二通气管;62-气压表;63-第三通气管;64-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材料渗透系数检测装置,具体地,如图1-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底盘1、待测材料2、盖板3、第一气体管道4、真空抽取设备5和第二气体管道6,所述真空抽取设备5连接所述第二气体管道6的一端,所述第二气体管道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盘1侧面,所述底盘1上设置所述待测材料2,所述待测材料2上方设置所述盖板3,所述盖板3上连接所述第一气体管道4。

具体地,所述底盘1内设置通气管路,侧面设有出气孔,用于流通气体,当所述真空抽取设备5对所述检测装置抽取真空时,所述装置内部的气体从所述通气管路和出气孔流出,所述出气孔处焊接了所述第二气体管道6;所述底盘1上还设置了至少两个通孔,用于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盖板3,所述螺栓一端连接所述底盘1,另一端连接所述盖板3,并且在所述底盘1和盖板3两侧都设有螺母,用于固定所述底盘1和盖板3的位置,所述底盘1和盖板3间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旋转螺母、底盘1和所述盖板3来改变。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3上设有通气孔,用于流通气体并焊接所述第一气体管道4,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一气体管道4的第一通气管41的直径一致;所述盖板1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用于与所述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待测材料2是浸渍过树脂的石墨材料,并且所述待测材料2被制成中空的柱体,两端分别连接有底盘1和盖板3,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形成密闭空腔,所述连接是通过真空抽取设备5使得所述密闭空腔内为真空状态,进而气压远远低于外界,并且待测材料2与底盘1和盖板3接触处光滑,使得待测材料2两端吸附在所述底盘1和盖板3上;所述待测材料的高度是所述底盘1和所述盖板3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所述第一气体管道4包括:第一通气管41和第一阀门42,所述第一阀门42设置在第一通气管41上,所述第一阀门42用于在拆取所述待测材料2时,平衡所述空腔内外的气压,减小所述待测材料2对于所述底盘1和盖板4的吸附力,便于待测材料2的拆取。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体管道6,用于流通气体并检测装置内部气压,所述第二气体管道6包括:第二通气管61、气压表62、第三通气管63和第二阀门64,所述第二通气管61的一端连接所述底盘1,所述第二通气管6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气压表62和第三通气管63的一端,所述第三通气管6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阀门64和所述真空抽取设备5,所述第二阀门64用于控制所述空腔内的气体进入所述真空抽取设备5,同时避免抽真空结束后空气进入所述密闭空腔;所述气压表63用于检测所述密闭空腔中的气压。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抽取设备5,用于对所述密闭空腔进行抽真空操作,检测时,先打开所述第二阀门64,通过所述真空抽取设备5将所述装置内的所述密闭空腔中的空气抽取出来,使得密闭空腔形成真空环境,并且使得所述待测材料2牢牢吸附在所述底盘1和盖板3上。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方法。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按要求将所有部件和待测材料安装完毕之后,就可以开始渗透系数检测操作了。

S101.打开第二阀门和真空抽取设备,真空抽取设备将所述密闭空腔中的空气抽取出来,空气通过底盘的通气管路和第二气体管道向所述真空抽取设备流动;理想状态下,当所述空腔内为真空状态时,压力表示数为0,此示数是绝对压力值,实际情况中,真空泵的绝对压力值介于0~101.325KPa之间;当所述空腔为真空状态时,关闭第二阀门和真空抽取设备;记录最后压力表的示数为示数一,并开始计时。

S102.并观察所述装置的密闭空腔内的压强变化;记录一定时间后压力表的示数为示数二,时间长短可以视情况而定;在此过程中,高压环境的气体向低压环境渗透,也就是外界气体逐渐渗透并扩散进所述待测材料形成的密闭空腔内部,使得密闭空腔内部气压有所改变。

S103.根据所述示数一、示数二和时间,计算得出待测材料的渗透系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材料渗透系数检测装置,具体地,如图6所示,一种材料渗透系数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底盘1、待测材料2、柱形外壳8、盖板3、气体注入设备7、第一气体管道4、真空抽取设备5和第二气体管道6,所述气体注入设备连接所述第一气体管道4的一端,所述第一气体管道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盘1侧面,所述底盘1上设置所述待测材料2,所述底盘1上方设置所述柱形外壳8,所述柱形外壳8上方设置所述盖板3,所述盖板3上连接所述第二气体管道6的一端,所述第二气体管道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真空抽取设备5。

具体地,所述底盘1内设置通气管路,所述通气管路的入口设置在底盘1上表面,所述通气管路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底盘1的侧面,用于流通气体;所述通气管路的入口处设置待测材料2的样片;所述底盘1上还设置了至少两个通孔,用于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盖板3,所述螺栓一端连接所述底盘1,另一端连接所述盖板3,并且在所述底盘1和盖板3两侧都设有螺母,用于固定所述底盘1和盖板3的位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气体管道4包括:第一通气管41和第一阀门42,所述第一阀门42设置在第一通气管41上,第一通气管41的一端连接所述底盘1侧面出气口,另一端连接所述气体注入设备7,所述气体注入设备7用于向装置内部注入检测所用的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柱形外壳8是金属材料制成,一端连接所述底盘1,另一端连接所述盖板3,因其硬度较大,可以支撑起一定空间,两端与所述底盘1和盖板3连接处均采用密封圈密封,形成一个密闭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1上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连接所述第二气体管道6,所述第二气体管道6包括:第二通气管61、气压表62、第三通气管63和第二阀门64,所述第二通气管61的一端连接所述底盘1,所述第二通气管6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气压表62和第三通气管63的一端,所述第三通气管6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阀门64和所述真空抽取设备5,所述第二阀门64用于控制所述空腔内的气体进入所述真空抽取设备5,同时避免抽真空结束后空气进入所述密闭空腔;所述气压表62检测所述空腔内的气压;所述真空抽取设备5,用于对所述密闭空腔进行抽真空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