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表用锰铜片连接结构与端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7359发布日期:2018-08-10 20:36阅读:9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表领域,尤其是涉及锰铜片与PCB板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及应用该连接结构的端子组件。



背景技术:

电能表是电力电量计量的仪表设备,锰铜片是电能表中的主要部件,其装配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能表生产的效率,进而影响电能表的成本及竞争优势。

传统的锰铜片结构与PCB板间用导线连接的方式,具体是在锰铜片上焊接3根导线,3根导线再通过手工焊接在PCB板上。此外,还有采用将锰铜片结构与电能表端子座上的电压电流接线柱用组合螺钉锁紧连接的方式,然而上述的做法均需要耗费较多的工时,尤其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将会严重影响电能表的生产效率,导致电能表生产成本的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能表用锰铜片连接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需要耗费较多的工时、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能表用锰铜片连接结构,包括锰铜片与PCB板,锰铜片包括基板以及连接在基板上的输入引脚、输出引脚,基板上伸出有连接片,PCB板上设有通孔,连接片的端部插接在通孔内,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PCB板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连接片包括与基板固定连接的第一片,以及与第一片连接并垂直于基板的第二片。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二片的端部设有窄于第二片主体部分的插接部,插接部插接在通孔之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连接片固定在基板的侧边。

一种端子组件,包括端子座与接线柱,还包括上述电能表用锰铜片连接结构,接线柱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与输入引脚、输出引脚固定连接,端子座上设有端子孔,接线柱插接固定在端子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区别于传统的导线连接与螺钉连接方式,可以提高锰铜片的连接操作效率(经过实际操作,可以节约连接操作时间约20秒左右),从而有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能表用锰铜片连接结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端子组件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能表用锰铜片连接结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电能表用锰铜片连接结构包括锰铜片110与PCB板120。

锰铜片110具体包括基板111以及连接在基板111上的输入引脚112、输出引脚113,优选地,输入引脚112、输出引脚113通过在基板111上去除材料的方式形成。

基板111的侧边还伸出有连接片130,优选地,连接片130可以沿与基板111平行的方向伸出,也可以如图1中所示,沿垂直于基板111的方向伸出。具体的,连接片130包括与基板111固定连接的第一片131,以及与第一片131连接并垂直于基板111的第二片132。

PCB板120上对应第二片132设有通孔121,生产时,将连接片130(第二片132)的端部插接在通孔121内,然后通过焊接的方式与PCB板120固定。本实用新型区别于传统的导线连接与螺钉连接方式,可以提高锰铜片的连接操作效率(经过实际操作,可以节约连接操作时间约20秒左右),从而有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优选地,第二片132的端部设有窄于第二片主体部分的插接部1321,插接部1321与主体部分的连接处形成一台阶面(未示出),如此,当插接部1321插接在通孔121内时,台阶面与PCB板120抵持,从而控制插接部1321的插入深度。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端子组件,其包括端子座200与上述电能表用锰铜片连接结构100。参照图1,锰铜片110的输入引脚112、输出引脚113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接线柱300,而端子座200上设有未示出的端子孔,接线柱300插接在端子孔内,并通过公知的方式进行固定。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的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