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传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9193发布日期:2018-08-21 17:1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家居传感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中,经常涉及到家里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浓度等基础参数的测量。而目前市面上大量的传感器模块均为分立模块,有集成功能的模块也只能测量其中一到两项参数,而且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接口不一致,导致无法接入其他模块以及无法统一管理,现有结构体积较大,价格也是非常昂贵,不符合市场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智能家居传感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智能家居传感器装置,包括:

光照传感器,用于测量并获取光照强度信号;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并获取温度值;

定位器,用于测量并获取位置信号;

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并获取湿度值;

一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测量并获取一氧化碳含量值;

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测量并获取二氧化碳含量值;

信号调理电路板,所述信号调理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光照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定位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以及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光照强度信号、温度值、位置信号、湿度值、一氧化碳含量值以及二氧化碳含量值。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家居传感器装置中,还包括:透明壳体,所述透明壳体内设有安装腔体,所述信号调理电路板、所述光照传感器、所述定位器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均设于所述安装腔体内,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以及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设于所述透明壳体上端。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家居传感器装置中,所述安装腔体内还设有接口电路板,所述接口电路板与所述信号调理电路板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家居传感器装置中,所述接口电路板上具有数据总线,所述数据总线一端贯穿出所述透明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智能家居传感器装置实现了一个装置检测多个数据的功能,且本装置的结构紧凑,占用的空间较小,生产价格低廉,能够大批量生产使用,使用统一接口输出,安装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智能家居传感器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信号调理电路板1、光照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定位器4、湿度传感器5、一氧化碳传感器6、二氧化碳传感器7、透明壳体8、安装腔体9、接口电路板10、数据总线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智能家居传感器装置,包括:光照传感器2,用于测量并获取光照强度信号;温度传感器3,用于测量并获取温度值;定位器4,用于测量并获取位置信号;湿度传感器5,用于测量并获取湿度值;一氧化碳传感器6,用于测量并获取一氧化碳含量值;二氧化碳传感器7,用于测量并获取二氧化碳含量值;信号调理电路板1,信号调理电路板1分别与光照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3、定位器4、湿度传感器5、一氧化碳传感器6以及二氧化碳传感器7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光照强度信号、温度值、位置信号、湿度值、一氧化碳含量值以及二氧化碳含量值。

光照传感器2检测出本装置所在区域内的光照强度后传输至信号调理电路板1,湿度传感器5检测出本装置周围的湿度值后传输至信号调理电路板1,定位器4能够收集本装置的具体地理位置,进而将本装置的地理位置传输至信号调理电路板1,温度传感器3能收集本装置周围区域的温度值,并温度值传输至信号调理电路板1,一氧化碳传感器6能够检测本装置周围区域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值,进而将一氧化碳含量值传输至信号调理电路板1,二氧化碳传感器7能够检测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值,并且发送至信号调理电路板1,最后信号调理电路板1将这些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这样就能够使得人们知道这个区域的环境的各种数值,且本装置的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大量生产使用。

进一步的,本智能家居传感器装置中,还包括:透明壳体8,透明壳体8内设有安装腔体9,信号调理电路板1、光照传感器2、定位器4以及温度传感器3均设于安装腔体9内,湿度传感器5、一氧化碳传感器6以及二氧化碳传感器7设于透明壳体8上端。

安装腔体9内还设有接口电路板10,接口电路板10与信号调理电路板1连接。

接口电路板10上具有数据总线11,数据总线11一端贯穿出透明壳体8。

当信号调理电路板1将各种数据分析整理完成时,信号调理电路板1能够将处理完成的信号发送至接口电路板10上,再由数据总线11传输至外部设备,因为数据总线11的规格尺寸是一致的,使用统一接口输出,安装非常方便,这样方便人们铺设以及管理。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