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供电线路的高供高计误差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5322发布日期:2018-08-29 00:00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线路的高供高计综合误差测试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用于供电线路的高供高计误差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供高计的故障排查和诊断中,常用的方法是检测高供高计电表误差及其接线是否正确,或者通高压核相仪来核对高压CT的一次侧与二次测的相别是否一致,变比是否正确,再经过各类数据计算与估算高供高计量的综合误差,不能准确快速的计量高供高计的综合误差和判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实用性强、测量准确、使用安全、结构简单的用于供电线路的高供高计误差检测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供电线路的高供高计误差检测系统,包括主机模块、无线高压钳和移动通信终端,所述无线高压钳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用于测量高压回路一次侧电流的电流检测模块;所述主机模块包括用于测量高压回路二次侧电压的电压检测模块、MCU控制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高压钳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主机模块无线通信;所述MCU控制器接收所述电压检测模块检测的电压信息和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检测的电流信息,并将所述电压信息和所述电流信息通过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移动通信终端。

基于上述,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能计量芯片U1和三个电压检测电路,每个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磁珠FB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电容C1,所述磁珠FB1一端接单相采样电压,所述磁珠FB1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1、所述电阻R2与所述电阻R3串接分压并通过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容C1滤波后输入所述电能计量芯片U1。

基于上述,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二次侧线圈L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磁珠FB2、磁珠FB3、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和电能计量芯片U2,所述二次侧线圈L1的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磁珠FB2、所述电阻R9和所述电阻R10连接所述电能计量芯片U2,所述二次侧线圈L1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磁珠FB3、所述电阻R11和所述电阻R12连接所述电能计量芯片U2,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次侧线圈L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正向串接所述二极管D2后连接所述二次侧线圈L1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次侧线圈L1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4正向串接所述二极管D3后连接所述二次侧线圈L1的一端,所述电阻R5和所述电阻R6串接后并联在所述二次侧线圈L1的两端,所述电阻R7和所述电阻R8串接后并联在所述二次侧线圈L1的两端,所述电容C2和所述电容C3串接后分别连接在所述电阻R9和所述电阻R10的连接点及所述电阻R11和所述电阻R12的连接点之间,所述电容C5和所述电容C4串接后分别连接在所述电阻R10的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12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电阻R5和所述电阻R6的连接点处、所述电阻R7和所述电阻R8的连接点处、电容C2和所述电容C3的连接点处以及电容C4和所述电容C5的连接点处分别连接所述电能计量芯片U2的AGND端。

基于上述,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为ZigBee通信模块,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为WiFi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高压钳检测高压线路一次侧的电流信息,并通过主机检测高压线路二次侧的电压信息,移动通信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一次侧电流信息和二次侧电压信息计算误差信息,实现非接触操作、原距离检测,其具有设计科学、实用性强、测量准确、使用安全、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压检测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流检测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能计量芯片U1及最小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能计量芯片U2及最小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供电线路的高供高计误差检测系统,包括主机模块、无线高压钳和移动通信终端,所述无线高压钳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用于测量高压回路一次侧电流的电流检测模块;所述主机模块包括用于测量高压回路二次侧电压的电压检测模块、MCU控制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高压钳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主机模块无线通信;所述MCU控制器接收所述电压检测模块检测的电压信息和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检测的电流信息,并将所述电压信息和所述电流信息通过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移动通信终端。

具体地,所述无线高压钳设置在高压线路一次侧的高压令克棒上,用于检测高压线路一次侧的电流,并将所检测到的电流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主机模块,所述MCU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所检测的电流信息,并接收所述电压检测模块检测的电压信息,最后通过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将所述电流信息和所述电压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用户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可实时获知高压线路一次侧的电流信息、二次侧的电压信息和根据内置程序计算出的误差信息。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能计量芯片U1和三个电压检测电路,每个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磁珠FB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电容C1,所述磁珠FB1一端接单相采样电压,所述磁珠FB1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1、所述电阻R2与所述电阻R3串接分压并通过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容C1滤波后输入所述电能计量芯片U1,所述电能计量芯片U1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并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连接所述MCU控制器。实际中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作为采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能计量芯片U1,也即A相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VAP、B相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VBP和C相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VCP。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二次侧线圈L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磁珠FB2、磁珠FB3、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和电能计量芯片U2,所述二次侧线圈L1的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磁珠FB2、所述电阻R9和所述电阻R10连接所述电能计量芯片U2,所述二次侧线圈L1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磁珠FB3、所述电阻R11和所述电阻R12连接所述电能计量芯片U2,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次侧线圈L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正向串接所述二极管D2后连接所述二次侧线圈L1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次侧线圈L1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4正向串接所述二极管D3后连接所述二次侧线圈L1的一端,所述电阻R5和所述电阻R6串接后并联在所述二次侧线圈L1的两端,所述电阻R7和所述电阻R8串接后并联在所述二次侧线圈L1的两端,所述电容C2和所述电容C3串接后分别连接在所述电阻R9和所述电阻R10的连接点及所述电阻R11和所述电阻R12的连接点之间,所述电容C5和所述电容C4串接后分别连接在所述电阻R10的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12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电阻R5和所述电阻R6的连接点处、所述电阻R7和所述电阻R8的连接点处、电容C2和所述电容C3的连接点处以及电容C4和所述电容C5的连接点处分别连接所述电能计量芯片U2的AGND端。所述电能计量芯片U2连接所述MCU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为ZigBee通信模块,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为WiFi通信模块。所述电能计量芯片U1和所述电能计量芯片U2的型号均为ADE7858。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