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适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3083发布日期:2019-04-29 13:4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车轮适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适配装置、尤其是用于进行车辆测量的车轮适配装置以及一种用于将这样的车轮适配装置安装在车辆、尤其是机动车的车轮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进行底盘测量,经常要将能够拥有传感器和/或测量标记(“目标”)的车轮适配装置安装在有待测量的车辆的车轮上。对于这样的车轮适配装置的操纵、尤其是将其安装在所述车辆的车轮上或者将其从所述车辆的车轮上拆下的过程麻烦并且费力。尤其需要多个必须用双手来实施的工作步骤。车轮适配装置的错误的和/或不精确的安装在进行底盘测量时可能导致错误的测量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简化将车轮适配装置安装在车辆的车轮上的过程。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车轮适配装置构造用于固定在车轮、尤其是机动车的车轮上,所述车轮适配装置拥有至少两条支臂,所述支臂分别从所述车轮适配装置的中心的区域沿着径向的方向向外延伸。所述支臂中的每条支臂都具有至少一个能运动的元件,所述能运动的元件能够沿着径向的方向运动,以用于沿着径向的方向改变所述相应的支臂的长度。至少两条支臂的能运动的元件如此机械地彼此耦合,使得第一支臂的能运动的元件的运动引起第二支臂的至少一个能运动的元件的相应的运动。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将车轮适配装置安装在车轮、尤其是机动车的车轮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车轮适配装置的第一支臂的第一能运动的元件固定在所述车轮的第一位置上;

使所述车轮适配装置如此运动,以便所述第一支臂的至少一个能运动的元件如此运动,使得所述第一支臂得到延长;并且

将第二支臂的至少一个第二能运动的元件安置在所述车轮的第二位置上。

通过将拉力施加到所述车轮适配装置的至少一条支臂上,其它的支臂同时以相同的方式移出来,并且就这样能够使支臂长度自动地与不同的车轮规格或者轮胎规格相适应,而为此不需要使用者的额外的互动。所述车轮适配装置为此比如被悬挂在所述车轮的上面的区域(比如上面的滚动面、轮辋或者轮辋边缘)中并且必要时在重力的支撑下朝车轮中心的方向运动。这能够容易地并且省力地将所述车轮适配装置安装在所述车轮上。

按本发明的车轮适配装置能够只用一只手来安置在所述车轮上。由此显著地降低了为了安装所述车轮适配装置所需要的开销和时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有支臂的能运动的元件如此机械地彼此耦合,使得第一支臂的能运动的元件的运动引起所有其它的支臂的相应至少一个能运动的元件的相应的运动。所有支臂的支臂长度的同时的适应引起所述车轮适配装置的、如对于精确的车轴测量来说重要的那样的、相对于轮轴的明确定义的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能运动的元件通过绳索牵引装置和/或皮带彼此耦合。绳索牵引装置或者皮带能够实现所述能运动的元件的简单而可靠的机械的耦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轮适配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自动的拉入机构,所述拉入机构构造用于使所述支臂的能运动的元件朝所述中心的区域的方向运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所述车轮适配装置可靠地(预)固定在所述车轮上。在未使用的状态中,所述车轮适配装置的支臂自动地被拉入。这减小了对于所述车轮适配装置的存放来说所需要的空间并且降低了损坏的风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动的拉入机构具有至少一个有弹性的机械的元件、比如弹簧。借助于这样的有弹性的元件可以实现成本低廉的并且可靠的拉入机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动的拉入机构具有至少一个电动马达。具有电动马达的拉入机构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操控,尤其下述力能够通过对于所述电动马达的操控来较好地计量,用所述力将所述车轮适配装置的支臂朝所述中心的区域的方向牵引。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轮适配装置的支臂设有固定的轨道元件并且设有相对于所述固定的轨道元件能够运动的能运动的轨道元件。能够相对于彼此运动的轨道元件提供具有可变的长度的在机械上稳定的支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轮适配装置的支臂设有抽屉式拉出铰链。所述抽屉式拉出铰链提供在机械上稳定的支臂,所述支臂的长度能够较好地调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轮适配装置的支臂设有伸缩轨并且/或者设有伸缩杆。伸缩轨和/或伸缩杆提供在机械上稳定的支臂,所述支臂的长度能够较好地调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轮适配装置额外地具有闭锁机构,所述闭锁机构能够将所述能运动的元件固定在至少一个位置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以对所述车辆测量来说必要的精度和稳定性将所述车轮适配装置固定在所述车轮上。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按本发明的车轮适配装置的一种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车轮适配装置的示意性的正视图;并且

图2a和2b示出了将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车轮适配装置安装在车轮上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车轮适配装置20的示意性的正视图。

在图1中示出的车轮适配装置20拥有三条支臂22、23、24,所述支臂从所述车轮适配装置20的中心的区域30沿着径向的方向向外延伸。所述支臂22、23、24能够彼此间具有相同的角距或者如在图1中那样具有不同的角距。所述车轮适配装置20也能够具有多于或者少于三条的支臂22、23、24。

所述支臂22、23、24中的每条支臂都分别具有(在图1中仅仅示意性地示出的)固定的元件12、13、14以及能运动的元件32、33、34,所述能运动的元件相对于相应的固定的元件12、13、14能够沿着径向的方向运动。所述支臂22、23、24的长度能够如此通过所述能运动的元件32、33、34的沿着径向的方向的运动来变化。

所述能运动的元件32、33、34通过经由多个滚轮61、62、63、64来导引的绳索牵引装置/皮带60彼此耦合,所述绳索牵引装置/皮带在固定点42、43、44上与所述能运动的元件32、33、34相连接。所述滚轮61、62、63、64布置在所述支臂22、23、24的端部处的区域中。

这种耦合引起以下结果,即:所述第一支臂22的第一能运动的元件32的、沿着径向的方向的运动引起所述第二和第三支臂23、24的能运动的元件33、34的相应的运动。因此,所述车轮适配装置20的、通过支臂22、23、24的外面的端部来预先给定的直径/周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支臂22的能运动的元件32的运动来对称地变化。

所述绳索牵引装置/皮带60的端部通过有弹性的元件、比如弹簧元件53、54来有弹性地得到固定。由此,在没有将沿着径向的方向向外起作用的力施加到所述能运动的元件32、33、34上时,所述能运动的元件32、33、34被所述有弹性的元件53、54朝所述中心的区域30的方向牵引。因此,在“静止状态”中、也就是在没有将沿着径向的方向向外起作用的力施加到所述能运动的元件32、33、34上时所述车轮适配装置20的直径/周长被降低到最低限度。

所述车轮适配装置20额外地具有至少一个闭锁机构50,所述闭锁机构构造用于将至少一个能运动的元件32、33、34固定在所期望的位置中。这能够将所述车轮适配装置20可靠地固定在(在图1中未示出的)车轮上。

图2a和2b示意性地示出了将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车轮适配装置20安装在车轮10上的情况,所述车轮被安置在车辆的示意性地示出的车身11上。

在所述车轮适配装置20的第一支臂22上安置了第一夹头72,所述第一夹头构造用于将所述第一支臂22固定在所述车轮10上。所述第一夹头72尤其通过关节28以能够运动的方式被安置在所述第一支臂22上,以用于简化将所述车轮适配装置20安装在所述车轮10上的过程。

在所述第一夹头72已经被固定在所述车轮10的第一区域、也就是其滚动面、轮辋边缘或者轮辋上之后,将所述车轮适配装置20必要时在利用重力的情况下从所述固定位置上拉开(在图2a中沿着方向a)。由此延长所述第一支臂22,其中使所述第一支臂22的能运动的元件32相对于所述第一支臂22的固定的元件12运动。

由于所述能运动的元件32、33、34的通过绳索牵引装置/皮带60实现的、结合图1所描述的机械的耦合,所述第二和第三支臂23、24的能运动的元件33、34同时以相同的方式向外运动,使得所述车轮适配装置20的直径/周长在相对运所述中心的区域30对称的情况下扩大。

一旦达到了为了将所述车轮适配装置20安装在所述车轮10上所需要的直径/周长,就将所述第二和第三支臂23、24的夹头73固定在所述车轮10的相应的位置上、比如固定在其滚动面、轮辋边缘或者轮辋上(参见图2b)。

如果没有向所述支臂22、23、24施加沿着径向的方向向外起作用的力,那么所述拉入机构的有弹性的元件53、53就将所述能运动的元件32、33、34朝所述中心的区域30的方向牵引。由此将所述车轮适配装置20夹紧并且由此(预)固定在所述车轮10上。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闭锁机构50的关闭,可靠地相对于所属的固定的元件12、13、14对所述能运动的元件32、33、34中的至少一个能运动的元件进行固定。由此,甚至在所述车辆运动时也保证所述车轮适配装置20与所述车轮10的、对车轴测量来说必要的稳定的连接。

在已经结束所述测量之后,打开所述至少一个闭锁机构50并且将所述车轮适配装置20从所述车轮10上移走。

所述拉入机构的有弹性的元件53、53引起以下结果,即:所述支臂22、23、24的能运动的元件32、33、34又被朝所述中心的区域30的方向牵引,从而能够在紧凑的状态中以最小的直径/周长来运送并且支承所述车轮适配装置20。

也能够取代所述有弹性的元件53、53而设置(电动的)马达53、54,所述马达构造用于又将所述支臂22、23、24朝所述中心的区域30的方向牵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