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胶搭接强度拉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3556发布日期:2018-08-21 16:2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密封胶搭接强度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胶搭接强度拉条。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的塑壳和铅端子密封都需要用到密封胶,密封胶的搭接强度是反应密封胶与密封材料的结合力强弱的一个指标,搭接强度越大说明两者的结合力越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6099-2013《密封胶搭接剪切强度试验方法》中第6.2条b)、使用合适的涂覆装置,在基材表面一端涂覆一层厚度为0.46mm~0.56mm、面积为645mm2的密封胶。在这之后将涂有密封胶的基材用角钢固定在模具上,将未涂密封胶的基材使用角钢固定在模具上,两个基材高度不同,因此两个基材密封胶接触区域平行并保持一定的距离,多余的密封胶被从侧部挤出后用刮刀除去。密封胶区域由模具和固定其的角钢进行保证,但是在涂覆时密封胶区域的形状与涂胶量无法可视化并合理控制,涂胶量过少时会导致两个基材密封胶接触区域之间存在间隙;涂胶区域偏大时会导致角钢部分与胶体接触而不便于拆卸。另外,一些柔性较大的基材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试件制备时,角钢会导致基材变形,这会导致两个基材的间距产生变化,最终导致涂覆胶的厚度不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封胶搭接强度拉条,搭接高度一致性好,搭接方便、减少了制样时间。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密封胶搭接强度拉条,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筋条,所述筋条与所述本体形成开口朝向所述本体端部的凹槽,所述本体上与所述凹槽相对设置有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筋条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矩形截面的长和宽均为0.5毫米。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本体包括矩形的拉伸部、矩形连接部以及位于所述拉伸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过渡部,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拉伸部的宽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拉伸部端部,所述通孔到所述拉伸部两侧距离相等。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筋条为u形,所述筋条与所述连接部侧端平行。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过渡部包括连接所述拉伸部与所述连接部的斜边,两根所述斜边关于所述拉伸部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通孔为圆形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0毫米。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底座以及铰接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压盖,所述压盖包括矩形框体以及可沿所述矩形框体移动的滑条。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框体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条沿所述滑轨平移,所述滑条形状为圆弧形,所述滑条的开口一侧与所述筋条开口端同向设置,所述滑条与所述框体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弹簧的拉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滑条的移动方向。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压盖与所述底座通过卡扣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卡槽,所述压盖上设有弹片卡扣。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筋条的设置使涂胶过程可视化,因此涂胶面积与胶量可控,两个拉条接触涂覆胶的区域间距一致,涂覆胶分布均匀;减少了后续刮胶或补胶操作,且无需对拉条进行固定,搭接方便,大大减少了制样时间;使用夹持结构配合拉条本体,避免了本体之间区域可能出现的黏胶空缺的情况,并能够保证涂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拉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夹持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如下:

1.本体,11.通孔,12.拉伸部,13.连接部,14.过渡部,2.筋条,3.凹槽,4.夹持结构,41.底座,42.压盖,43.滑条,44.弹簧,45.弹片卡扣,46.卡槽,47.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密封胶搭接强度拉条,包括本体1,本体1上设有筋条2,筋条2与本体1形成开口朝向本体1端部的凹槽3,本体1上与凹槽3相对设置有通孔11。制样过程中,用吸管把待测的密封胶填满带凹槽3的拉条测试端;将不具有凹槽3的拉条测试端水平放在填满密封胶的拉条上面,紧密贴合后用夹子轻轻将两者夹和在一起。如果密封胶多余,则其会从凹槽3与本体1端部一侧开口溢出,这时用刮刀刮除;如果密封胶不够,可以通过凹槽3开口进行补充。如图1所示,筋条2为u形,筋条2与连接部13侧端平行。筋条2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矩形截面的长和宽均为0.5毫米。

筋条2的设置使涂胶过程可视化,涂胶面积与胶量可控,筋条2位于两个拉条表面之间,使得两个拉条接触涂覆胶的区域间距一致,涂覆胶分布均匀。制样过程中便于对胶量进行控制,减少了后续刮胶或补胶操作,且无需对拉条进行固定,搭接方便,大大减少了制样时间。

本体1包括矩形的拉伸部12、矩形连接部13以及位于拉伸部12和连接部13之间的过渡部14,连接部13的宽度大于拉伸部12的宽度。通孔11位于拉伸部12端部,通孔11到拉伸部12两侧距离相等。过渡部14包括连接拉伸部12与连接部13的斜边,两根斜边关于拉伸部12对称设置。

如图2所示,该拉条还包括配套的夹持结构4,夹持结构4包括底座41以及铰接设置在底座41上的压盖42,压盖42包括矩形框体47以及可沿矩形框体47移动的滑条43。拇指推动滑条43可使其沿本体表面接触移动,使用时将一个拉条置于底座41上,底座41包括与本体1配合的方形槽,以及与过渡部14配合的梯形区域,因此能够将本体1和过渡部14嵌入底座41内。在凹槽3内注入黏胶后,将另一根拉条置于第一根拉条上端,闭合压盖42以限制两根拉条的相对运动,压盖42与底座41卡住拉条两侧位置,此时可往复平移滑条43以使得两根拉条间的黏胶均匀化,最终使得多余黏胶从凹槽3开口处流出并使用刮刀刮除。

框体47上设置有滑轨,滑条43沿滑轨平移,滑条43形状为圆弧形,滑条43的开口一侧与筋条开口端同向设置,滑条43的中部与框体47之间通过弹簧44连接,弹簧44的拉伸方向平行于滑条43的移动方向。向拉条凹槽3一侧推动滑条43时,端部黏胶向中部一侧移动,最终从凹槽3一侧中部区域排出。滑条43两端卡在导轨内,弹簧44一端套在滑条43上。压盖42与底座41通过卡扣连接,底座41上设有卡槽46,压盖42上设有弹片卡扣45。如图1所示,通孔11为圆形孔,通孔11的直径为10毫米。制成的组合拉条可通过该圆形通孔11垂直的挂起来,悬挂状态下,底座41的倾斜内侧表面与拉条的过渡部14侧表面接触,避免夹持结构4对悬挂的两个拉条之间产生影响。

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发明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封胶搭接强度拉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筋条,所述筋条与所述本体形成开口朝向所述本体端部的凹槽,所述本体上与所述凹槽相对设置有通孔。该拉条搭接高度一致性好,搭接方便、减少了制样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2.01
技术公布日:2018.08.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