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散岩心切片标本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98895发布日期:2018-08-19 03:05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和一种松散岩心切片标本。



背景技术:

现有地质钻井取心领域中,岩心从井底取出后,一般通过切割机将其切成薄片,然后进行保存。但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硬质岩心,对于松散岩心(如砂土类岩心或黏土类岩心),由于其本身的松散特性,不能采用切割机进行纵向剖切,因而难以形成切片进行保存。黏土类岩心随着水分慢慢挥发,会发生龟裂,而丢失其结构、构造等重要信息;砂土类岩心随着水分慢慢挥发,会逐渐变成松散砂粒,而丢失其结构、构造信息。因此,如何对黏土类、砂土类等松散岩心进行切片并密封保存,是地质勘探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松散岩心切片标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20,对松散岩心进行干燥;步骤s30,对干燥后的所述松散岩心进行灌胶处理,使所述松散岩心固化形成切片;步骤s50,对所述切片进行灌胶处理,使所述切片镶嵌在固化后的透明胶层中,得到所述松散岩心切片标本;其中,在所述步骤s30和所述步骤s50中,采用透明树脂胶进行灌胶处理。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先对松散岩心进行干燥,以避免水分过多导致后续透明树脂胶难以向下渗透,然后采用透明树脂胶对干燥后的松散岩心进行灌胶处理,使得松散的松散岩心能够固化形成切片,再采用透明树脂胶对切片进行灌胶处理,使得切片镶嵌在固化后的透明胶层中,从而形成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由于透明树脂胶具有稳定的物化性能,因而制得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既保证了松散岩心样品的完整性,不会损失松散岩心切片上应保有的所有结构、构造细节,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为各项实验测试分析的准确性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且松散岩心完全包封在透明树脂胶内,不受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人为因素影响,物化性质不变,有利于长期保存,能够为以后的科研需要提供准确的原始岩心;同时,透明树脂胶优异的透明性能,显著优化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外观,便于对松散岩心进行360°全方位观察和描述,并提升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档次,非常适于对外展出。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50具体包括:步骤s504,将所述切片放入模具内,并使所述切片的展示面朝上;步骤s506,向所述模具内灌入所述透明树脂胶,使所述透明树脂胶固化形成所述透明胶层;步骤s508,设定时间后取下所述模具,得到所述松散岩心切片标本。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选择上下面比较清晰、平整和完整的一面作为切片的展示面,将展示面朝上放入模具内再进行灌胶,一方面对该展示面进一步封装,另一方面,避免切片在脱模过程中对展示面的破坏,保证展示面的清晰度、平整性和完整性,方便对松散岩心进行全方位观察和描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506中,向所述模具内灌入的透明树脂胶的高度超过所述切片的上表面3mm-5mm;和/或,在所述步骤s508中,所述设定时间为6h-8h。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步骤s506中,将灌入的透明树脂胶的高度超过切片的上表面的高度限定在3mm-5mm的范围内,既避免了透明树脂胶过少导致固化后的透明胶层过薄致使后续打磨抛光时导致岩心切片外漏的情况发生,又避免了透明树脂胶过多导致固化后的透明胶层过厚影响松散岩心的观察效果。当然,不同的模具,其尺寸不尽相同,放入模具内的切片的厚度也不尽相同,故而灌入模具内的透明树脂胶的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步骤s508中,将透明树脂胶的固化时间限定在6h-8h的范围内,既避免了固化时间过短导致透明树脂胶固化不完全的情况发生,又避免了固化时间过长导致切片标本的制作周期过长的情况发生。当然,不同的透明树脂胶,其成分不尽相同,故而设定时间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步骤s50之后,还包括:步骤s60,对所述松散岩心切片标本进行打磨抛光处理,使所述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光滑平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松散岩心切片标本进行打磨抛光,能够使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光滑平整,进而使得松散岩心切片标本更加透明、光亮,这样既使得封装在标本内部的松散岩心更加清晰真切,有利于观察内部细节,具有更高的科研价值,又进一步优化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外观,进一步提升了切片标本的档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60具体包括:步骤s602,采用打磨机将所述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打磨平整;步骤s604,采用抛光机对所述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展示面进行抛光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先采用打磨机对切片标本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打磨处理时的磨削量相对较大,能够快速将切片标本上过于凹凸不平的位置磨平,可以大大缩短后续的抛光时间,从而缩短切片标本的制作周期;由于切片标本一般仅有一个展示面,故而只需对展示面进行抛光处理即可,这样也有利于缩短制作周期,节约制作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602中,依次采用150目、500目、1000目、1500目、2500目的砂纸对所述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打磨处理工艺中,选用的砂纸的目数及其顺序对打磨处理的效果及处理时间影响很大,本单位的技术人员付出了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通过多次试验和研究后发现,依次采用150目、500目、1000目、1500目、2500目的砂纸对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时,能够利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得到较为优异的打磨效果。当然,不同的切片标本,其具体情况不尽相同,故而选用的砂纸目数及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切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厚度时,在所述步骤s504之前,还包括:步骤s502,在所述模具内侧涂覆第一设定厚度的所述透明树脂胶,使所述透明树脂胶半固化在所述模具的内表面上形成隔离胶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设厚度为0.5cm-1.5cm,所述第一设定厚度为1mm-3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对切片灌胶处理之前,先在模具内侧涂覆一层透明树脂胶,透明树脂胶半固化后会在模具的内表面上形成隔离胶层,能够对模具起到隔离效果,这样,在将切片放入模具后,能够避免模具直接对切片的破坏;且在脱模时,隔离胶层可以有效避免松散岩心切片粘结在模具的内壁上,使得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脱模更加方便;同时保证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光滑平整,降低了后续的打磨抛光步骤的工作强度;此外,隔离胶层会与放入模具内的切片粘合在一起并最终固化为一体一起出模,这保证了切片被全方位封装在透明树脂胶内,而不会局部外漏,因而有利于切片标本的长期保存。

优选地,将预设厚度限定在0.5cm-1.5cm(如0.5cm、1cm、1.5cm等)的范围内,便于最终的切片标本控制在合适的厚度范围内,既能够较好地展示内部构造,又不至于过于笨重。

涂覆的透明树脂胶的厚度为1mm-3mm(如1mm、2mm、3mm等),既避免了过厚导致浪费,又避免了过薄导致不均匀,且便于操作;而该步骤中,透明树脂胶的半固化时间为2h-4h(如2h、3h、4h等),这样既使得透明树脂胶具有一定的硬度,不至于被放入模具的切片压变形,也避免了切片渗进透明树脂胶内,从而保证了切片表面的平整性,又保证了透明树脂胶完全固化后能够与切片粘结成为一体一起出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切片的厚度大于预设厚度时,在所述步骤s30与所述步骤s50之间,还包括:步骤s40,对所述切片进行灌胶处理,待所述切片固化后,对所述切片进行减薄处理;或者,步骤s40’,对所述切片进行减薄处理;其中,在所述步骤s50中,对减薄后的所述切片进行灌胶处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切片的厚度大于预设厚度时,对其进行灌胶处理时既会耗费过多的透明树脂胶,又会延长固化时间,且容易使最终得到的切片标本过厚,不利于封装保存,也影响外观质量。因此,当初次灌胶处理后得到的切片厚度大于预设厚度时,需要对其进行减薄处理,然后再进行最终的灌胶镶嵌,这样使得最终成型后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厚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保存,节省运输和存储空间。

其中,对于质地比较松软容易切割修整的松散岩心切片(如砂土类岩心切片),可以直接采用小刀进行修整,对其进行减薄处理,必要时可以采用切割机,但不能将固化后的岩心表面破坏;而对于质地相对硬一些不容易切割的松散类岩心切片(如黏土类岩心切片),为了避免减薄处理时破坏切片,需对其再次进行灌胶处理,使松散岩心固化更加完全,以避免减薄处理时破坏切片表面或内部构造。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s40时,所述步骤s40具体包括:步骤s402,在模具内侧涂覆第二设定厚度的所述透明树脂胶,使所述透明树脂胶半固化在模具的内表面上形成隔离胶层;步骤s404,将所述切片放入所述模具内,并使所述切片已灌胶的平面朝下;步骤s406,向所述模具内灌入所述透明树脂胶,使所述切片表面形成第三设定厚度的透明胶层;步骤s408,取下模具,对所述切片进行减薄处理;步骤s410,对所述切片进行打磨处理,使所述切片的表面光滑平整;当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s40’时,在所述步骤s40’中,采用刀具或切割机对所述切片进行减薄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设厚度为0.5cm-1.5cm;和/或,在所述步骤s402中,所述第二设定厚度为1mm-3mm;和/或,在所述步骤s406中,所述第三设定厚度为0.5cm-1cm;和/或,在所述步骤s408中,采用切割机对所述切片进行减薄处理;和/或,在所述步骤s410中,依次采用150目、500目、1000目、1500目、2500目的砂纸对所述切片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

将预设厚度限定在0.5cm-1.5cm(如0.5cm、1cm、1.5cm等)的范围内,便于最终的切片标本控制在合适的厚度范围内,既能够较好地展示内部构造,又不至于过于笨重。

如前所述,在对厚度大于预设厚度的切片进行二次灌胶处理之前,先在模具内侧涂覆一层透明树脂胶,使模具的内表面上形成隔离胶层,能够对模具起到隔离效果,这样,在将厚度大于1cm的切片放入模具后,能够避免模具直接对切片的破坏,且便于切片脱模,同时保证了脱模后的切片表面光滑平整,降低了后续的打磨抛光步骤的工作强度;此外,隔离胶层会与放入模具内的切片粘合在一起并最终固化为一体一起出模,这保证了切片被全方位封装在透明树脂胶内,固化较为完全,即该层透明树脂胶对厚度大于1cm的松散岩心起到了固定作用,因而便于对其进行切割,使其减薄至所需厚度(1cm左右)。而将切片放入模具内时,使切片已灌胶的剖面朝下,即两次灌胶处理时分别从松散岩心的两侧进行,这样透明树脂胶会从切片的另一侧向下渗透,从而保证了切片固化得更加完全,便于后续的切割减薄处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30具体包括:步骤s302,将所述松散岩心修饰平整,并清理边角碎渣;步骤s304,将所述透明树脂胶匀速倒在所述松散岩心的表面,使所述透明树脂胶向下渗透第四设定厚度;步骤s306,待所述透明树脂胶半固化后,将所述松散岩心反扣在玻璃板上;步骤s308,清理掉松散的岩心,并将岩心边角修饰干净,得到条状岩心;步骤s310,待所述透明树脂胶完全固化后,对所述条状岩心进行修饰处理,得到所述切片。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松散岩心剖面修饰平整并清理边角碎渣后,先将透明树脂胶匀速倒在松散岩心的表面,使其均匀缓慢地向下渗透,将松散的松散岩心粘结在一起;待透明树脂胶半固化后倒扣在玻璃板上,由于透明树脂胶的渗透能力有限,因而仍会有一部分松散岩心未被粘结,此时透明树脂胶处于半软半硬的状态,可以很轻松地清理掉这些松散岩心以及边角部位,得到条状岩心;然后再静置一段时间,待透明树脂胶完全固化后,对条状岩心进行修饰处理,即可得到形状较为规则的切片,既便于后续的加工处理,又便于观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步骤s304中,所述第四设定厚度为0.5cm-1cm;和/或,在所述步骤s310中,采用吹风机或吸尘器对所述条状岩心进行修饰处理,将所述条状岩心的所有边角清扫干净,并清理掉松散的碎渣。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透明树脂胶渗透到松散岩心内部的厚度限定在0.5cm至1cm的范围内,在满足松散岩心的研究需要的基础上,降低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难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条状岩心的边角进行修饰,使得成型的条状岩心更加干净整洁,方便对条状岩心进行后续加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步骤s20之前,还包括:步骤s10,选取出井后的松散岩心。

在该技术方案中,刚刚出井的松散岩心,能够准确反映当地的地质,在松散岩心切片标本长时间保存后,依然能够准确反映出当时的地质条件,因而具有更高的科研价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10具体包括:步骤s102,采用两个半圆筒管包裹出井后的松散岩心,得到圆柱状岩心;步骤s104,沿所述圆柱状岩心的纵截面剖开,得到具有剖面的松散岩心,并将所述岩心放到岩心盒内;其中,在所述步骤s20中,对具有剖面的所述松散岩心进行干燥。

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两个半圆筒(优选为pvc管)包裹松散岩心,便于松散岩心的分离,而分离后的松散岩心,一半用于物化试验,另一半用于制作切片标本封装保存;具体分离时可以采用铁丝,沿着两个半圆筒之间的间隙划过,即可得到两个半圆柱状的岩心,且得到的两部分岩心时能够形成比较平整的剖面,使得透明树脂胶在渗透入松散岩心的过程中更加均匀,在同一时间内渗透的深度基本相同,从而方便对松散岩心的后续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s10还包括:步骤s106,将所述松散岩心的所述剖面修饰平整,并清理边角碎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松散岩心的剖面进行修饰,使得成型的松散岩心更加干净整洁,方便对松散岩心进行后续加工;该步骤相当于在对松散岩心进行灌胶处理前进行的粗修饰,而灌胶处理过程中的修饰则为精修饰,粗修饰步骤能够使最初的松散岩心的剖面较为平整,从而提升灌胶处理的效果,并大大减少后续精修饰步骤的工作量,甚至减少精修饰步骤的次数,有利于缩短制作周期;而后续的精修饰步骤则进一步提升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质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步骤s20中,将所述松散岩心放置于阴凉处自然风干,其中,干燥温度为10℃至40℃,干燥时间为5天至10天;和/或,所述透明树脂胶为环氧树脂ab胶,所述透明树脂胶的固化温度为10℃-40℃,a:b=2:1-5:1。

在该技术方案中,上述步骤利用自然条件对松散岩心进行干燥,不需要另外设置干燥设备,降低制作成本。当然,也可以将松散岩心至于烘箱中或暖气室内或者其他条件下进行干燥,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环氧树脂ab胶具有高粘结强度、固化后具有高硬度、高抗化学性,还具有抗黄变效应,因而使得松散岩心切片保存更加长久;其固化温度为10℃-40℃,优选为15℃-30℃;其a:b的比值在2-5之间,优选为4。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松散岩心为黏土岩心或砂土岩心。

当然不局限于黏土岩心或砂土岩心,也适用于其他种类的松散岩心,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这些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松散岩心切片标本,所述松散岩心切片标本采用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制作方法制成。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因采用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制作方法制成,因而既保证了松散岩心样品的完整性,不会损失松散岩心切片上应保有的所有构造细节,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为各项实验测试分析的准确性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且不受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人为因素影响,物化性质不变,有利于长期保存,能够为以后的科研需要提供准确的原始岩心;同时具有优良的外观,便于对松散岩心进行360°全方位观察和描述,并具有较高的档次,非常适于对外展出。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的具体流程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50的具体流程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所述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0的具体流程框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所述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0的具体流程框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第二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第三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13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s20,对松散岩心进行干燥;

步骤s30,对干燥后的松散岩心进行灌胶处理,使松散岩心固化形成切片;

步骤s40,对切片进行灌胶处理,使切片镶嵌在固化后的透明胶层中,得到松散岩心切片标本;

其中,在步骤s30和步骤s40中,采用透明树脂胶进行灌胶处理。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先对松散岩心进行干燥,以避免水分过多导致后续透明树脂胶难以向下渗透,然后采用透明树脂胶对干燥后的松散岩心进行灌胶处理,使得松散的松散岩心能够固化形成切片,再采用透明树脂胶对切片进行灌胶处理,使得切片镶嵌在固化后的透明胶层中,从而形成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由于透明树脂胶具有稳定的物化性能,因而制得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既保证了松散岩心样品的完整性,不会损失松散岩心切片上应保有的所有构造细节,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为各项实验测试分析的准确性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且松散岩心完全包封在透明树脂胶内,不受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人为因素影响,物化性质不变,有利于长期保存,能够为以后的科研需要提供准确的原始岩心;同时,透明树脂胶优异的透明性能,显著优化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外观,便于对松散岩心进行360°全方位观察和描述,并提升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档次,非常适于对外展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在步骤s50之后,还包括:

步骤s60,对松散岩心切片标本进行打磨抛光处理,使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光滑平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对松散岩心切片标本进行打磨抛光,能够使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光滑平整,进而使得松散岩心切片标本更加透明、光亮,这样既使得封装在标本内部的松散岩心更加清晰真切,有利于观察内部细节,具有更高的科研价值,又进一步优化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外观,进一步提升了切片标本的档次。

进一步地,步骤s60具体包括:

步骤s602,采用打磨机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打磨平整;

步骤s604,采用抛光机对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展示面进行抛光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先采用打磨机对切片标本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打磨处理时的磨削量相对较大,能够快速将切片标本上过于凹凸不平的位置磨平,可以大大缩短后续的抛光时间,从而缩短切片标本的制作周期;由于切片标本一般仅有一个展示面,故而只需对展示面进行抛光处理即可,这样也有利于缩短制作周期,节约制作成本。

优选地,在步骤s602中,依次采用150目、500目、1000目、1500目、2500目的砂纸对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打磨处理工艺中,选用的砂纸的目数及其顺序对打磨处理的效果及处理时间影响很大,本单位的技术人员付出了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通过多次试验和研究后发现,依次采用150目、500目、1000目、1500目、2500目的砂纸对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时,能够利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得到较为优异的打磨效果。当然,不同的切片标本,其具体情况不尽相同,故而选用的砂纸目数及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7所示,在步骤s20之前,还包括:

步骤s10,选取出井后的松散岩心。

在该实施例中,刚刚出井的松散岩心,能够准确反映当地的地质,在松散岩心切片标本长时间保存后,依然能够准确反映出当时的地质条件,因而具有更高的科研价值。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步骤s10具体包括:

步骤s102,采用两个半圆筒管包裹出井后的松散岩心,得到圆柱状岩心;

步骤s104,沿圆柱状岩心的纵截面剖开,得到具有剖面的松散岩心,并将岩心放到岩心盒内;

其中,在步骤s20中,对具有剖面的松散岩心进行干燥。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两个半圆筒(优选为pvc管)包裹松散岩心,便于松散岩心的分离,而分离后的松散岩心,一半用于物化试验,另一半用于制作切片标本封装保存;具体分离时可以采用铁丝,沿着两个半圆筒之间的间隙划过,即可得到两个半圆柱状的岩心,且得到的两部分岩心时能够形成比较平整的剖面,使得透明树脂胶在渗透入松散岩心的过程中更加均匀,在同一时间内渗透的深度基本相同,从而方便对松散岩心的后续处理。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步骤s10还包括:

步骤s106,将松散岩心的剖面修饰平整,并清理边角碎渣。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对松散岩心的剖面进行修饰,使得成型的松散岩心更加干净整洁,方便对松散岩心进行后续加工;该步骤相当于在对松散岩心进行灌胶处理前进行的粗修饰,而灌胶处理过程中的修饰则为精修饰,粗修饰步骤能够使最初的松散岩心的剖面较为平整,从而提升灌胶处理的效果,并大大减少后续精修饰步骤的工作量,甚至减少精修饰步骤的次数,有利于缩短制作周期;而后续的精修饰步骤则进一步提升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切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厚度时,步骤s50具体包括:

步骤s502,在模具内侧涂覆第一设定厚度的透明树脂胶,使透明树脂胶半固化在模具的内表面上形成隔离胶层;

步骤s504,将切片放入模具内,并使切片的展示面朝上;

步骤s506,向模具内灌入透明树脂胶,使透明树脂胶固化形成透明胶层;

步骤s508,设定时间后取下模具,得到松散岩心切片标本。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选择上下面比较清晰、平整和完整的一面作为切片的展示面,将展示面朝上放入模具内再进行灌胶,一方面对该展示面进一步封装,另一方面避免切片在脱模过程中对展示面的破坏,保证展示面的清晰度、平整性和完整性,方便对松散岩心进行全方位观察和描述。

其中,在对切片灌胶处理之前,先在模具内侧涂覆一层透明树脂胶,透明树脂胶半固化后会在模具的内表面上形成隔离胶层,能够对模具起到隔离效果,这样,在将切片放入模具后,能够避免模具直接对切片的破坏;且在脱模时,隔离胶层可以有效避免松散岩心切片粘结在模具的内壁上,使得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脱模更加方便;同时保证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光滑平整,降低了后续的打磨抛光步骤的工作强度;此外,隔离胶层会与放入模具内的切片粘合在一起并最终固化为一体一起出模,这保证了切片被全方位封装在透明树脂胶内,而不会局部外漏,因而有利于切片标本的长期保存。

优选地,预设厚度为0.5cm-1.5cm。

将预设厚度限定在0.5cm-1.5cm(如0.5cm、1cm、1.5cm等)的范围内,便于最终的切片标本控制在合适的厚度范围内,既能够较好地展示内部构造,又不至于过于笨重。

优选地,在步骤s502中,第一设定厚度为1mm-3mm。

涂覆的透明树脂胶的厚度为1mm-3mm(如1mm、2mm、3mm等),既避免了过厚导致浪费,又避免了过薄导致不均匀,且便于操作;而该步骤中,透明树脂胶的半固化时间为2h-4h(如2h、3h、4h等),这样既使得透明树脂胶具有一定的硬度,不至于被放入模具的切片压变形,也避免了切片渗进透明树脂胶内,从而保证了切片表面的平整性,又保证了透明树脂胶完全固化后能够与切片粘结成为一体一起出模。

优选地,在步骤s506中,向模具内灌入的透明树脂胶的高度超过切片的上表面3mm-5mm。

将灌入的透明树脂胶的高度超过切片的上表面的高度限定在3mm-5mm的范围内,既避免了透明树脂胶过少导致固化后的透明胶层过薄致使后续打磨抛光时导致岩心切片外漏的情况发生,又避免了透明树脂胶过多导致固化后的透明胶层过厚影响松散岩心的观察效果。当然,不同的模具,其尺寸不尽相同,放入模具内的切片的厚度也不尽相同,故而灌入模具内的透明树脂胶的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优选地,在步骤s508中,设定时间为6h-8h。

将透明树脂胶的固化时间限定在6h-8h的范围内,既避免了固化时间过短导致透明树脂胶固化不完全的情况发生,又避免了固化时间过长导致切片标本的制作周期过长的情况发生。当然,不同的透明树脂胶,其成分不尽相同,故而设定时间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当切片的厚度大于预设厚度时,在步骤s30与步骤s40之间,如图7所示,还包括:

步骤s50,对切片进行灌胶处理,待切片固化后,对切片进行减薄处理;

其中,在步骤s40中,对减薄后的切片进行灌胶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当质地相对硬一些不容易切割的松散类岩心切片(如黏土类岩心切片)的厚度大于预设厚度时,对其进行灌胶处理时既会耗费过多的透明树脂胶,又会延长固化时间,且容易使最终得到的切片标本过厚,不利于封装保存,也影响外观质量。因此,当初次灌胶处理后得到的切片厚度大于预设厚度时,需要对其进行减薄处理;而为了避免减薄处理时破坏切片,需对其再次进行灌胶处理,使松散岩心固化更加完全,以避免减薄处理时破坏切片表面或内部构造,然后再进行最终的灌胶镶嵌,这样使得最终成型后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厚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保存,节省运输和存储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步骤s40具体包括:

步骤s402,在模具内侧涂覆第二设定厚度的透明树脂胶,使透明树脂胶半固化在模具的内表面上形成隔离胶层;

步骤s404,将切片放入模具内,并使切片已灌胶的剖面朝下;

步骤s406,向模具内灌入透明树脂胶,使切片表面形成第三设定厚度的透明胶层;

步骤s408,取下模具,对切片进行减薄处理;

步骤s410,对切片进行打磨处理,使切片的表面光滑平整。

如前所述,在对厚度大于预设厚度的切片进行二次灌胶处理之前,先在模具内侧涂覆一层透明树脂胶,使模具的内表面上形成隔离胶层,能够对模具起到隔离效果,这样,在将厚度大于预设厚度的切片放入模具后,能够避免模具直接对切片的破坏,且便于切片脱模,同时保证了脱模后的切片表面光滑平整,降低了后续的打磨抛光步骤的工作强度;此外,隔离胶层会与放入模具内的切片粘合在一起并最终固化为一体一起出模,这保证了切片被全方位封装在透明树脂胶内,固化较为完全,即该层透明树脂胶对厚度大于1cm的松散岩心还起到了固定作用,因而便于对其进行切割,使其减薄至所需厚度(1cm左右)。而将切片放入模具内时,使切片已灌胶的剖面朝下,即两次灌胶处理时分别从松散岩心的两侧进行,这样透明树脂胶会从切片的另一侧向下渗透,从而保证了切片固化得更加完全,便于后续的切割减薄处理。

优选地,在步骤s402中,第二设定厚度为1mm-3mm。

涂覆的透明树脂胶的厚度为2mm,既避免了过厚导致浪费,又避免了过薄导致不均匀,且便于操作;而该步骤中,透明树脂胶的半固化时间大约为1h。

优选地,在步骤s406中,第三设定厚度为0.5cm-1cm。

将第三设定厚度限定在0.5cm-1cm的范围内,既避免了透明胶层过薄导致后续切割处理时容易破坏松散岩心的情况发生,又避免了透明胶层过厚导致后续减薄处理工作量大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在步骤s408中,采用切割机对切片进行减薄处理。

由于两次灌胶后的切片具有相应的硬度,因而可以采用切割机对切片进行减薄处理,既能够避免破坏岩心切片,又能够快速将切片减薄至所需厚度(1cm左右),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制作周期。

优选地,在步骤s510中,依次采用150目、500目、1000目、1500目、2500目的砂纸对切片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当切片的厚度大于预设厚度时,在步骤s30与步骤s50之间,还包括:步骤s40’,对切片进行减薄处理。

其中,在步骤s40’中,采用刀具或切割机对切片进行减薄处理。

当质地比较松软容易切割修整的松散类岩心切片(如黏土类岩心切片)的厚度大于预设厚度时,对其进行灌胶处理时也既会耗费过多的透明树脂胶,又会延长固化时间,且容易使最终得到的切片标本过厚,不利于封装保存,也影响外观质量。因此,当这种松散岩心切片初次灌胶处理后得到的切片厚度大于预设厚度时,也需要对其进行减薄处理,由于其质地松软容易切割修整,因此可以直接采用小刀进行修整,对其进行减薄处理,必要时可以采用切割机,但不能将固化后的岩心表面破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步骤s30具体包括:

步骤s302,将松散岩心剖面修饰平整,并清洗边角碎渣;

步骤s304,将透明树脂胶匀速倒在松散岩心的表面,使透明树脂胶向下渗透第四设定厚度;

步骤s306,待透明树脂胶半固化后,将松散岩心反扣在玻璃板上;

步骤s308,清理掉松散的岩心,并将岩心边角修饰干净,得到条状岩心;

步骤s310,待透明树脂胶完全固化后,对条状岩心进行修饰处理,得到切片。

在该实施例中,先将透明树脂胶匀速倒在松散岩心的表面,使其均匀缓慢地向下渗透,将松散的松散岩心粘结在一起;待透明树脂胶半固化后倒扣在玻璃板上,由于透明树脂胶的渗透能力有限,因而仍会有一部分松散岩心未被粘结,此时透明树脂胶处于半软半硬的状态,可以很轻松地清理掉这些松散岩心以及边角部位,得到条状岩心;然后再静置一段时间,待透明树脂胶完全固化后,对条状岩心进行修饰处理,即可得到形状较为规则的切片,既便于后续的加工处理,又便于观察。

优选地,在步骤s304中,第四设定厚度为0.5cm-1cm。

将透明树脂胶渗透到松散岩心内部的厚度限定在0.5cm至1cm的范围内,在满足松散岩心的研究需要的基础上,降低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难度。

优选地,在步骤s310中,采用吹风机或吸尘器对条状岩心进行修饰处理,将条状岩心的所有边角清扫干净,并清理掉松散的碎渣。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对条状岩心的边角进行修饰,使得成型的条状岩心更加干净整洁,方便对条状岩心进行后续加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20中,将松散岩心放置于阴凉处自然风干,其中,干燥温度为10℃至40℃(优选15℃-30℃),干燥时间为5天至10天(如图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等)。

上述步骤利用自然条件对松散岩心进行干燥,不需要另外设置干燥设备,降低制作成本。

当然,也可以将松散岩心至于烘箱中或暖气室内或者其他条件下进行干燥,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透明树脂胶为环氧树脂ab胶,透明树脂胶的固化温度为10℃-40℃,a:b=2:1-5:1。

在该实施例中,环氧树脂ab胶具有高粘结强度、固化后具有高硬度、高抗化学性,还具有抗黄变效应,因而使得松散岩心切片保存更加长久;其固化温度为10℃-40℃,优选为15℃-30℃;其a:b的比值在2-5之间,优选为4。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松散岩心为黏土岩心或砂土岩心。

当然不局限于黏土岩心或砂土岩心,也适用于其他种类的松散岩心,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这些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松散岩心切片标本采用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制作方法制成。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因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制作方法制成,因而既保证了松散岩心样品的完整性,不会损失松散岩心切片上应保有的所有构造细节,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为各项实验测试分析的准确性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且不受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人为因素影响,物化性质不变,有利于长期保存,能够为以后的科研需要提供准确的原始岩心;同时具有优良的外观,便于对松散岩心进行360°全方位观察和描述,并具有较高的档次,非常适于对外展出。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一(如图11所示)

图11示出了切片厚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厚度时的黏土岩心切片标本或砂土岩心切片标本的制备方法:

步骤s102,采用两个半圆筒管包裹出井后的松散岩心,得到圆柱状岩心,其中,松散岩心为黏土岩心;

步骤s104,沿圆柱状岩心的纵截面剖开,得到具有剖面的松散岩心,并将岩心放到岩心盒内;

步骤s20,对松散岩心进行干燥(其中,将松散岩心放置于阴凉处自然风干,室温最好保持在15℃-30℃之间,一般5-10天为宜,从岩心四周初步可以看出岩心已经干燥,保留好岩心标签);

步骤s302,将松散岩心剖面修饰平整,并清洗边角碎渣;

步骤s304,将透明树脂胶匀速倒在松散岩心的表面,使透明树脂胶向下渗透第四设定厚度(约0.5cm-1cm);

步骤s306,(约1h后)待透明树脂胶半固化后,将松散岩心反扣在玻璃板上;

步骤s308,清理掉松散的岩心,并将岩心边角修饰干净,得到条状岩心;

步骤s310,(约3h后)待透明树脂胶完全固化后,对条状岩心进行修饰处理,得到切片;

步骤s502,在模具内侧涂覆第一设定厚度(约2mm)的透明树脂胶,使透明树脂胶半固化(约2-4h后)在模具的内表面上形成隔离胶层;

步骤s504,将切片放入模具内,并使切片的展示面朝上;

步骤s506,向模具内灌入透明树脂胶,使透明树脂胶固化形成透明胶层,其中,向模具内灌入的透明树脂胶的高度超过切片的上表面3mm-5mm;

步骤s508,设定时间(约6-8h)后取下模具,得到松散岩心切片标本;

步骤s602,采用打磨机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打磨平整,其中,依次采用150目、500目、1000目、1500目、2500目的砂纸对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

步骤s604,采用抛光机对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展示面进行抛光处理。

将制作好的岩心切片标本标签用胶带粘贴在底部,并放到水平桌面上48个小时完全硬化后用泡沫袋装好备用。

实施例二(如图12所示)

图12示出了切片厚度大于预设厚度时的黏土岩心切片标本的制备方法:

步骤s102,采用两个半圆筒管包裹出井后的松散岩心,得到圆柱状岩心,其中,松散岩心为黏土岩心;

步骤s104,沿圆柱状岩心的纵截面剖开,得到具有剖面的松散岩心,并将岩心放到岩心盒内;

步骤s20,对松散岩心进行干燥,其中,将松散岩心放置于阴凉处自然风干,室温最好保持在15℃-30℃之间,一般5-10天为宜,从岩心四周初步可以看出岩心已经干燥,保留好岩心标签;

步骤s302,将松散岩心剖面修饰平整,并清洗边角碎渣;

步骤s304,将透明树脂胶匀速倒在松散岩心的表面,使透明树脂胶向下渗透第四设定厚度(约0.5cm-1cm);

步骤s306,(约1h后)待透明树脂胶半固化后,将松散岩心反扣在玻璃板上;

步骤s308,清理掉松散的岩心,并将岩心边角修饰干净,得到条状岩心;

步骤s310,(约3h后)待透明树脂胶完全固化后,对条状岩心进行修饰处理,得到切片;

步骤s402,在模具内侧涂覆第一设定厚度(约2mm)的透明树脂胶,使透明树脂胶半固化(约2-4h后)在模具的内表面上形成隔离胶层;

步骤s404,将切片放入模具内,并使切片已灌胶的剖面朝下;

步骤s406,向模具内灌入透明树脂胶,使切片表面形成第三设定厚度(约0.5cm-1cm)的透明胶层;

步骤s408,取下模具,(采用切割机)对切片进行减薄处理;

步骤s410,对切片进行打磨处理,使切片的表面光滑平整,其中,依次采用150目、500目、1000目、1500目、2500目的砂纸对切片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

步骤s504,将切片放入模具内,并使切片的展示面朝上;

步骤s506,向模具内灌入透明树脂胶,使透明树脂胶固化形成透明胶层,其中,向模具内灌入的透明树脂胶的高度超过切片的上表面3mm-5mm;

步骤s508,设定时间(约6-8h)后取下模具,得到松散岩心切片标本;

步骤s602,采用打磨机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打磨平整,其中,依次采用150目、500目、1000目、1500目、2500目的砂纸对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

步骤s604,采用抛光机对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展示面进行抛光处理。

将制作好的岩心切片标本标签用胶带粘贴在底部,并放到水平桌面上48个小时完全硬化后用泡沫袋装好备用。

实施例三(如图13所示)

图13示出了切片厚度大于预设厚度时的砂土岩心切片标本的制备方法:

步骤s102,采用两个半圆筒管包裹出井后的松散岩心,得到圆柱状岩心;其中,松散岩心为砂土岩心;

步骤s104,沿圆柱状岩心的纵截面剖开,得到具有剖面的松散岩心,并将岩心放到岩心盒内;

步骤s20,对松散岩心进行干燥,其中,将松散岩心放置于阴凉处自然风干,室温最好保持在15℃-30℃之间,一般5-10天为宜,从岩心四周初步可以看出岩心已经干燥,保留好岩心标签;

步骤s302,将松散岩心剖面修饰平整,并清洗边角碎渣;

步骤s304,将透明树脂胶匀速倒在松散岩心的表面,使透明树脂胶向下渗透第四设定厚度(约0.5cm-1cm);

步骤s306,(约1h后)待透明树脂胶半固化后,将松散岩心反扣在玻璃板上;

步骤s308,清理掉松散的岩心,并将岩心边角修饰干净,得到条状岩心;

步骤s310,(约3h后)待透明树脂胶完全固化后,对条状岩心进行修饰处理,得到切片;

步骤s40’,(采用小刀或切割机)对切片进行减薄处理;

步骤s504,将切片放入模具内,并使切片的展示面朝上;

步骤s506,向模具内灌入透明树脂胶,使透明树脂胶固化形成透明胶层,其中,向模具内灌入的透明树脂胶的高度超过切片的上表面3mm-5mm;

步骤s508,设定时间(约6-8h)后取下模具,得到松散岩心切片标本;

步骤s602,采用打磨机将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打磨平整,其中,依次采用150目、500目、1000目、1500目、2500目的砂纸对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

步骤s604,采用抛光机对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展示面进行抛光处理。

将制作好的岩心切片标本标签用胶带粘贴在底部,并放到水平桌面上48个小时完全硬化后用泡沫袋装好备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松散岩心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松散岩心切片标本,通过将透明树脂胶倒在松散岩心上,待树脂胶固化后形成透明的松散岩心切片标本,使得要保存的松散岩心完全包封在透明树脂胶内,不受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人为因素影响,物化性质不变,能够为以后科研提供准确的原始岩心;使用透明树脂胶包封松散岩心后,可以对松散岩心进行360°全方位观察和描述,方便快捷;使用的透明树脂胶化学稳定性和可操作性高,透明树脂胶抛光后透明、光亮,观赏性好。将易破碎的岩心整理包封后,可恢复其科研价值,挽回经济损失,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