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成扫描仪实现对浓度的定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41562发布日期:2018-09-04 22:1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浓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集成扫描仪实现对浓度的定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比色学作为一门技术手段,因其操作简便且测量准确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农残检测、毒品检测及人体生物分子检测等多个领域中。比色分析是通过人眼直接观察或利用颜色分析软件对样品检测区的数字图片进行色度学定量分析,包括rgb、cmyk、hsb等,以便确定溶液浓度与各种色度值的某种线性或非线性关系,进而分析未知样品得到其浓度值或者其他参数值。获取高质量的样品图片是比色分析中相当关键的步骤。随着人们对高质量图片的不断追求,扫描仪因其可消除环境光强对成像的影响以及具有接近日照光的光源等众多优点而倍受研究学者青睐。如wen等人利用透射式扫描成像获取了通过银染显色和共价结合绑定在透明聚碳酸酯基底上样品的图片,实现了对人体igg的定量检测(jingwen.,xiaolishi.,yininghe.,jianjunzhou.,yunchaoli.,novelplasticbiochipsforcolorimetricdetectionofbiomolecules,analyticalandbioanalyticalchemistry,2012,404(6-7):1935-1944)。除此之外,abe等人利用喷墨打印技术在滤纸上制备了微流通道,利用扫描仪成像实现了有机磷农残检测(abek,suzukik,citteriod,inkjet-printedmicrofluidicmultianalytechemicalsensingpaper.analyticalchemistry,2008,80(18):6928-6934)。soldat等人通过对96微量比色皿中的溶液扫描成像,进一步说明了比色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完全取代光谱仪。(douglasj.soldat,phillipbarak,andbrianj.lepore,microscalecolorimetricanalysisusingadesktopscannerandautomateddigitalimageanalysis.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2009,86(5):617-620)。

对于扫描仪的改进方面,人们也进行了很多尝试。在扫描较厚的文件时,为减少外部光源的影响,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185796公开了一种能校正已经受到外部光影响的输出图像的复印机。该复印机以传感器检测的强度级别为基础,修改用于处理从文件扫描出的图像数据的条件,从而根据检测的光级别校正输出图像。该专利发明人使用ccd行传感器延伸超过文件扫描区域,并用延伸超过该区域的部分代替用于检测外部光的光强检测传感器。另外,申请人为日本的中野惠一,公开号为200710102538发明专利“具有平板扫描仪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提出了在不设置用于检测外部光的单独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可靠检测出在扫描操作期间穿透文件支撑基部并且对从放置在透明构件上的文件扫描图像产生影响的外部光的装置。这两项发明都只是在更好地减小外部光的影响上对扫描仪进行了改进,但并没有对其用于图像处理提出任何改进。

发明人为李晓春等人,公开号为103674856a发明专利“基于扫描及色度分析的微通道用于有机磷农残速测方法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适合扫描的微通道,并利用分析色度值进而实现对有机磷农残的快检、定量检测方法,该专利只是用扫描仪获取清晰度更高的图像,再通过photoshop进行分析。不足之处是该方法无法实现全自动化检测,对于现场快速检测而言操作步骤较为复杂,因此不利于现场快速检测应用的普及。

以上研究成果,让人们对将平板扫描仪用于比色分析的想法更加感兴趣,但同时也意识到了该方法目前的明显缺点。目前将扫描仪广泛应用在比色分析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图像分析过程依赖于电脑或者智能手机,扫描得到的图像必须借助于电脑或手机进行分析才能获得扫描仪所得图像中的rgb值;二是浓度计算过程复杂,大多方法都需要检测者手动计算才能根据得到的rgb值得到待测样品的浓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比色分析过程需要借助电脑或智能手机才能获得rgb值,且需人工将rgb代入拟合方程才能获得待测样本浓度,存在的分析效率差等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基于集成扫描仪实现对浓度的定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集成扫描仪实现对浓度的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定量检测装置完成,所述定量检测装置包括stm32开发板,平板扫描仪、96微孔板和试纸条,所述方法是先将待测溶液加入至96微孔板中或将试纸条浸泡在待检液中进行染色,随后使用扫描仪对96微孔板或试纸条进行扫描得到扫描仪输出图像,对于其它可用于比色分析的微体积装置用相似的方法也可得到相应的扫描图像。通过usb接口及数据线将得到的图像传送至电路板中,经分析计算后将溶液的浓度值显示在显示屏上。浓度的具体检测步骤如下:

1)制作标样:将含待测元素的物质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原液,然后将原液稀释得到浓度分别为ρ1、ρ2、ρ3、ρ4、ρ5……ρn的n份标样溶液;

2)配制能与待测元素进行显色反应的相应显色剂;显色剂不唯一,不同待检物质可选择各自的显色剂,同时,对于不同的待测物质,显色反应的环境条件要根据各自的要求而定。

3)标准曲线的制作:按等体积取步骤1中的各不同浓度标样溶液,将各标样溶液分别加入96微孔板的微孔中利用试纸条和显色剂显色,然后将96微孔板和显色试纸条置于扫描仪中进行扫描,对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各个微孔中的r值、g值与b值,并建立标样溶液浓度与r值、g值、b值的直角坐标关系,得出浓度与r值、g值、b值的三条线性关系曲线;

在三条线性曲线中选取相关系数最高、线性区间最大的曲线作为标准曲线建立拟合方程并存储于stm32开发板中,这样可以得到更宽的检测范围与更高的检测精度;

4)将待测样溶液加入96微孔板中,置于扫描仪中采用透射模式进行扫描,经拟合方程换算后会在显示屏上得到相应的浓度。

浓度跨度依照待检物质显色后色度值与浓度值的线性关系而决定,若色度值因浓度值变化较大则选择较小精度实现更准确的定量检测;若色度值因浓度变化较小,则选择较大浓度跨度实现较准确的定量检测。设计原理基于比色分析的原理,因为色度值与待检物浓度要建立线性关系,前提必须是色度值会随着浓度值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浓度跨度会影响最后的测量精度,而最终的标准曲线也是由浓度与颜色的关系而决定的,因此浓度梯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反应后呈现颜色的深浅程度。制作标样时,标样溶液至少取7份(n值),即标样溶液浓度梯度至少为7级。

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大多梯度都选择在0.1mg/l—1mg/l之间,梯度的选择将最终影响到拟合方程的建立,因此梯度越小准确度越高。

标样溶液的体积应与待测溶液的体积保持一致或者尽可能保持较小的差别,而两者的体积应保持在300μl—400μl之间,低于300μl可能影响到扫描图像的rgb值进而影响最终的准确度,而过多的溶液可能会溢出96微孔板。

步骤3)制作标准曲线时,各浓度的标样溶液至少进行3次显色实验,并分别计算多次显色反应的r值、g值、b值平均值,将标样溶液浓度与r值、g值、b值的平均值建立直角坐标关系,得出浓度与r值、g值、b值的三条线性关系曲线。

本发明基于扫描仪扫描成像以及stm32开发板分析处理,实现待测样品浓度的定量检测及显示,具有操作简便、集成化、全自动化、成本低廉以及精度值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离线快速检测。

本发明借助外接stm32开发板代替电脑实现对图像的分析及数值的计算,可以直接显示最终的浓度值,同时本装置可以实现96微孔板、试纸条及三维微流控纸芯片等多种可用于比色分析的微体积装置的扫描,可一次性检测多种不同待测样品的浓度值,在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的同时也使将扫描仪用于比色分析的装置更易广泛普及。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实现了扫描仪的集成化,通过外接电路使其同时具备了图像扫描及图像分析的功能,更易普及使用;(2)可同时精确测量多个溶液的浓度,检测效率高、检测精度高、成本低廉;(3)待检样品实际用量少,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4)适用范围广,不仅仅局限于96微孔板及试纸条,也可扫描其他可用来进行比色分析的微体积装置,普及范围广;(5)由扫描仪得到高精度图片,并通过stm32开发板对图片进行分析计算,使得检测精度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定量检测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平板扫描仪的操作面板示意图;

图3为平板扫描仪的开始界面;

图4为平板扫描仪的工作界面;

图5为cr(vi)标样溶液浓度与r值、g值、b值的线性关系曲线示意图(实施例1,n=7);

图6为cr(vi)标样溶液浓度与r值、g值、b值的线性关系曲线示意图(实施例2,n=12);

图7为cr(vi)标样溶液浓度与r值、g值、b值的线性关系曲线示意图(实施例3,n=14);

图8为no2-标样溶液浓度与r值、g值、b值的线性关系曲线示意图(实施例4,n=7);

图9为no2-标样溶液浓度与r值、g值、b值的线性关系曲线示意图(实施例5,n=9);

图10为no2-标样溶液浓度与r值、g值、b值的线性关系曲线示意图(实施例5,n=11);

图中:1为stm32开发电路板,2为电路板上的液晶显示器,3为连接扫描仪与电路板的数据线;4为平板扫描仪;5为96微孔板;6为试纸条。图2中,1-1为按键“开启/关闭”,控制仪器的开启与关闭;1-2、1-3、1-4、1-5为四个功能按键,分别用于控制扫描96微孔板等不同的微体积装置;1-5及1-6两个按键分别控制扫描仪的两种模式(反射模式及透射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基于集成扫描仪实现对浓度的定量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用于扫描盛有已显色待测溶液的96微孔板、已显色的试纸条、已加入待测溶液的三维微流控纸芯片等可用来进行比色分析的微体积装置;

用于外接stm32开发电路板对所得扫描图像分析计算;

用于显示屏显示待测样品浓度;用于显示结果的显示器为stm32开发板自带显示器,可以显示出已经计算得到的多种待测样品的浓度值;

用于stm32开发板的算法编写,是由c语言编写并运行于stm32开发板平台上;

用于将stm32开发板与办公室平板扫描仪连接;

将扫描仪与开发板用usb接口及数据线连接起来,通过数据线实现扫描仪输出图像的传输;

首先将待测溶液的浓度值与相应的rgb值构成的拟合方程写入算法代码中;

将待测溶液加入至96微孔板中,或者将试纸条浸泡在待测液中使其染色,然后利用平板扫描仪对96微孔板或者试纸条进行扫描得到图像,对于其它可用于比色分析的微体积装置用相似的方法也可得到相应的扫描图像,并将扫描得到的图像由数据线传送至外接stm32开发板中。

对于96微孔板,外接电路首先计算出96个微孔各自的rgb值,并根据已有的拟合方程对其进行计算从而得到相应的溶液浓度值或ph值;对于已染色的试纸条,外接电路计算出试纸条颜色的rgb值,并根据已有的拟合方程对其进行计算从而得到相应的溶液浓度值。对于三维微流控纸芯片等可用来进行比色分析的微体积装置同样可以相应的rgb值并可以根据相应的

计算得到的浓度值或者ph值显示在电路板的显示器上。

将浓度未知的待测样品加入至96微孔板中,同时最多可以测定96种样品的浓度;或者将试纸条浸泡在待测溶液中直至完全染色;将96微孔板及试纸条置于扫描仪中,分别采用投射模式及反射模式对96微孔板及试纸条进行扫描得到扫描图像;对于其它可用于比色分析的微体积装置用相似的方法也可得到相应的扫描图像。

利用已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值与r、g、b中的某一参数建立线性关系,计算出拟合方程并存储于开发板中。将由扫描仪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出96个微孔、试纸条或三维微流控纸芯片等其他微体积装置所得图像的相应rgb值,由事先计算好的拟合方程计算出该rgb值对应的浓度值。

本发明的检测原理是利用扫描仪扫描放有待测样品的96微孔板、已经实现显色的试纸条、已加入待测溶液的三维微流控纸芯片等可用来进行比色分析的微体积装置;随后将扫描得到图像传送至外接stm32开发板上,由stm32开发板实现对图像的分析处理;将处理得到的待测样品浓度等数据显示在stm32开发板的显示器上;可利用此设备完成对96微孔板、试纸条及三维微流控纸芯片等微体积装置的扫描,并将计算得出的浓度值等数据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

下面以96微孔板检测重金属cr(vi)、亚硝酸根离子(no2-)为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被测元素:重金属cr(vi),标样溶液浓度梯度为7级。

(1)cr(vi)标样与待测样的准备:称取0.375g的k2cro4并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得到1000mg/l的cr(vi)原液,然后将其稀释得到浓度分别为0,0.2,0.3,0.5,1,2,3mg/l的cr(vi)溶液,其中浓度为0的溶液即为超纯水,也是一组对照溶液,可以作为一级梯度,该值是必设值。取一定自来水一份,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浓度为0,0.5,3mg/l的cr(vi)溶液,作为待测水样。

(2)cr(vi)显色剂的配制:将0.20g1,5-二苯卡巴肼与1.00g甲基三辛基氯化铵溶于100ml丙酮。配制好的显色剂放到4℃冰箱中避光保存。甲基三辛基氯化铵是阴离子交换剂,与显色剂1,5-dpc共同完成显色反应。

(3)cr(vi)检测标准曲线的制作:为了促进离子的结合,显色反应在酸性环境下进行,具体是通过加入稀硫酸来实现。将1ml的cr(vi)、200μh的稀硫酸与200μh的显色剂相溶,液体会迅速显品红色,并且可以发现cr(vi)的浓度越高品红颜色越深。各取cr(vi)标样400μl加入至96微孔板中,并置于扫描仪中进行扫描,对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各个微孔中的r值、g值与b值。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进行3次实验并分别取r值、g值、b值的平均值。将浓度分别与r值、g值、b值平均值建立关系得出标准曲线,如图5所示。分析相关系数和线性区间可知g值与cr(vi)浓度的线性关系较为理想,选择g值线性曲线作为标准曲线并建立拟合方程,将建立的拟合方程存储于stm32开发板中。

(4)待测样cr(vi)的检测:将待测样分别取400μl加入96微孔板中,置于扫描仪中采用透射模式进行扫描,在显示屏上得到相应的浓度,最终显示结果为0,0.48,2.92mg/l。

(5)为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cr(vi)待测溶液的浓度进行了定量检测,三种cr(vi)待测溶液浓度的检测结果分别为0,0.495,2.993mg/l,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2

被测元素:重金属cr(vi),标样溶液浓度梯度为12级。

(1)cr(vi)标样与待测样的准备:称取0.375g的k2cro4并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得到1000mg/l的cr(vi)原液,然后将其稀释得到浓度分别为0,0.2,0.3,0.5,1,2,3,4,5,6,7,8mg/l的cr(vi)溶液。取一定自来水一份,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浓度为0,3,7mg/l的cr(vi)溶液,作为待测水样。

(2)cr(vi)显色剂的配制:将0.20g1,5-二苯卡巴肼与1.00g甲基三辛基氯化铵溶于100ml丙酮。配制好的显色剂放到4℃冰箱中避光保存。甲基三辛基氯化铵是阴离子交换剂,与显色剂1,5-dpc共同完成显色反应。

(3)cr(vi)检测标准曲线的制作:为了促进离子的结合,显色反应在酸性环境下进行,具体是通过加入稀硫酸来实现。将1ml的cr(vi)、200μh的稀硫酸与200μh的显色剂相溶,液体会迅速显品红色,并且可以发现cr(vi)的浓度越高品红颜色越深。各取cr(vi)标样300μl加入至96微孔板中,并置于扫描仪中进行扫描,对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各个微孔中的r值、g值与b值。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进行3次实验并分别取r值、g值、b值的平均值。将浓度分别与r值、g值、b值平均值建立关系得出标准曲线,如图6所示。分析相关系数和线性区间可知g值与cr(vi)浓度的线性关系较为理想,选择g值线性曲线作为标准曲线并建立拟合方程,将建立的拟合方程存储于stm32开发板中。

(4)待测样cr(vi)的检测:将待测样分别取300μl加入96微孔板中,置于扫描仪中采用透射模式进行扫描,在显示屏上得到相应的浓度,最终显示结果为0,2.95,6.94mg/l。

(5)为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cr(vi)待测溶液的浓度进行了定量检测,三种cr(vi)待测溶液浓度的检测结果分别为0,2.993,6.998mg/l,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3

被测元素:重金属cr(vi),标样溶液浓度梯度为14级。

(1)cr(vi)标样与待测样的准备:称取0.375g的k2cro4并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得到1000mg/l的cr(vi)原液,然后将其稀释得到浓度分别为0,0.2,0.3,0.5,1,2,3,4,5,6,7,8,9,10mg/l的cr(vi)溶液。取一定自来水一份,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浓度为0,3,7mg/l的cr(vi)溶液,作为待测水样。

(2)cr(vi)显色剂的配制:将0.20g1,5-二苯卡巴肼与1.00g甲基三辛基氯化铵溶于100ml丙酮。配制好的显色剂放到4℃冰箱中避光保存。甲基三辛基氯化铵是阴离子交换剂,与显色剂1,5-dpc共同完成显色反应。

(3)cr(vi)检测标准曲线的制作:为了促进离子的结合,显色反应在酸性环境下进行,具体是通过加入稀硫酸来实现。将1ml的cr(vi)、200μh的稀硫酸与200μh的显色剂相溶,液体会迅速显品红色,并且可以发现cr(vi)的浓度越高品红颜色越深。各取cr(vi)标样350μl加入至96微孔板中,并置于扫描仪中进行扫描,对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各个微孔中的r值、g值与b值。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进行3次实验并分别取r值、g值、b值的平均值。将浓度分别与r值、g值、b值平均值建立关系得出标准曲线,如图7所示。分析相关系数和线性区间可知g值与cr(vi)浓度的线性关系较为理想,选择g值线性曲线作为标准曲线并建立拟合方程,将建立的拟合方程存储于stm32开发板中。

(4)待测样cr(vi)的检测:将待测样分别取350μl加入96微孔板中,置于扫描仪中采用透射模式进行扫描,在显示屏上得到相应的浓度,最终显示结果为0,2.99,6.97mg/l。

(5)为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cr(vi)待测溶液的浓度进行了定量检测,三种cr(vi)待测溶液浓度的检测结果分别为0,2.982,6.998mg/l,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4

被测元素:亚硝酸根离子(no2-),标样溶液浓度梯度为7级。

(1)亚硝酸钠溶液标样与待测样的准备:将0.15g亚硝酸钠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得到1000mg/l的no2-溶液原液。配制浓度分别为0、1、2、3、4、5、6mg/l的no2-标准溶液。取一定自来水一份,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浓度为0,3,5mg/l的no2-溶液,作为待测水样。

(2)no2-溶液显色剂的配制:取0.0861g对氨基苯磺酰胺,0.634g柠檬酸和0.0259g盐酸萘乙二胺依次溶于45℃~50℃的10ml超纯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作为显色剂。

(3)no2-检测标准曲线的制作:将标准溶液和显色剂以5:1的比例在离心管内充分混合反应,静置显色10min后,液体会迅速显品红色,并且可以发现no2-的浓度越高品红颜色越深。各取400μlno2-标样溶液加入至96微孔板中,并置于扫描仪中进行扫描,对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各个微孔中的r值、g值与b值。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进行3次实验并分别取r值、g值、b值的平均值。将浓度分别与r值、g值、b值建立关系得出标准曲线,如图8所示。分析可知g值与no2-浓度的线性关系较为理想,选择g值线性曲线作为标准曲线并建立拟合方程,将建立的拟合方程存储于stm32开发板中。

(4)待测样no2-的检测:将待测样分别取400μl加入96微孔板中,置于扫描仪中采用透射模式进行扫描,在显示屏上得到相应的浓度,最终显示结果为0、2.89、4.97mg/l。

(5)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no2-待测溶液的浓度进行了定量检测,三种no2-待测溶液浓度的检测结果分别为0,2.986,5.000mg/l,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5

被测元素:亚硝酸根离子(no2-),标样溶液浓度梯度为9级。

(1)亚硝酸钠溶液标样与待测样的准备:将0.15g亚硝酸钠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得到1000mg/l的no2-溶液原液。配制浓度分别为0、1、2、3、4、5、6、7、8mg/l的no2-标准溶液。取一定自来水一份,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浓度为0,3,5mg/l的no2-溶液,作为待测水样。

(2)no2-溶液显色剂的配制:取0.0861g对氨基苯磺酰胺,0.634g柠檬酸和0.0259g盐酸萘乙二胺依次溶于45℃~50℃的10ml超纯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作为显色剂。

(3)no2-检测标准曲线的制作:将标准溶液和显色剂以5:1的比例在离心管内充分混合反应,静置显色10min后,液体会迅速显品红色,并且可以发现no2-的浓度越高品红颜色越深。各取300μlno2-标样溶液加入至96微孔板中,并置于扫描仪中进行扫描,对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各个微孔中的r值、g值与b值。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进行3次实验并分别取r值、g值、b值的平均值。将浓度分别与r值、g值、b值建立关系得出标准曲线,如图9所示。分析可知g值与no2-浓度的线性关系较为理想,选择g值线性曲线作为标准曲线并建立拟合方程,将建立的拟合方程存储于stm32开发板中。

(4)待测样no2-的检测:将待测样分别取300μl加入96微孔板中,置于扫描仪中采用透射模式进行扫描,在显示屏上得到相应的浓度,最终显示结果为0,2.94、4.99mg/l。

(5)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no2-待测溶液的浓度进行了定量检测,三种no2-待测溶液浓度的检测结果分别为0,2.989,5.000mg/l,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6

被测元素:亚硝酸根离子(no2-),标样溶液浓度梯度为11级。

(1)亚硝酸钠溶液标样与待测样的准备:将0.15g亚硝酸钠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得到1000mg/l的no2-溶液原液。配制浓度分别为0、1、2、3、4、5、6、7、8、9、10mg/l的no2-标准溶液。取一定自来水一份,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浓度为0,3,5mg/l的no2-溶液,作为待测水样。

(2)no2-溶液显色剂的配制:取0.0861g对氨基苯磺酰胺,0.634g柠檬酸和0.0259g盐酸萘乙二胺依次溶于45℃~50℃的10ml超纯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作为显色剂。

(3)no2-检测标准曲线的制作:将标准溶液和显色剂以5:1的比例在离心管内充分混合反应,静置显色10min后,液体会迅速显品红色,并且可以发现no2-的浓度越高品红颜色越深。各取350μlno2-标样溶液加入至96微孔板中,并置于扫描仪中进行扫描,对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各个微孔中的r值、g值与b值。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进行3次实验并分别取r值、g值、b值的平均值。将浓度分别与r值、g值、b值建立关系得出标准曲线,如图10所示。分析可知g值与no2-浓度的线性关系较为理想,选择g值线性曲线作为标准曲线并建立拟合方程,将建立的拟合方程存储于stm32开发板中。

(4)待测样no2-的检测:将待测样分别取350μl加入96微孔板中,置于扫描仪中采用透射模式进行扫描,在显示屏上得到相应的浓度,最终显示结果为0、3.01、5.00mg/l。

(5)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no2-待测溶液的浓度进行了定量检测,三种no2-待测溶液浓度的检测结果分别为0,2.988,5.000mg/l,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由重金属cr(vi)的三个对比检测实施例、no2-的三个对比检测实施例可知,浓度梯度等级(n值)越高,所得拟合曲线的准确度越高,因此,可根据实验条件,适当提高浓度梯度等级。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浓度梯度的级数最少为7级。

通过对比可知,本仪器及方法在所用时间更短、所用仪器更便捷的基础上得到了与紫外分光光度计近似相同的结果,充分说明了本仪器及本方法的准确性。同时,本发明所使用仪器较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成本更低,还能同时测量多份待测溶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