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勘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33345发布日期:2018-10-12 21:09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勘探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是全球油气勘探的主要类型。据统计,全球总资源量8777亿吨油当量,其中碳酸盐岩6320亿吨,占比72%(据cnpc,2011);全球探明储量4074亿吨油当量,其中碳酸盐岩2037亿吨,占比50%(据bp,2012);全球剩余油气可采储量3261亿吨油当量,其中碳酸盐岩1695亿吨,占比52%(据cnpc,2011);全球油气产量69.5亿吨,其中碳酸盐岩43.8亿吨,占比63%(2011年数据,据bp,2012)。

全球碳酸盐岩勘探主要发现在50-70年代,但近期仍有大发现,其中深层-超深层、岩性地层等类型酸盐岩油气田比例上升,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成为近年全球尤其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据统计,2011-2014年中国油气勘探在碳酸盐岩、岩性、前陆、海域、致密油气、页岩气等领域共取得“16油16气”规模储量区,其中深层海相碳酸盐岩领域石油勘探取得2项发现(塔里木盆地),探明储量占全国12%,天然气勘探取得4项发现(四川盆地3项,鄂尔多斯盆地1项),探明储量占全国34%(据赵政樟,2015)。

传统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认为,碳酸盐岩储层与油气藏类型主要有四类:生物礁、颗粒滩、白云岩、岩溶风化壳。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长期聚焦于岩溶风化壳领域,按照“逼近主力烃源岩,立足大型古隆起、古斜坡寻找大型油气田”的勘探思路,先后发现了塔河、轮南等为代表的多个大中型海相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田,累计探明储量超过20亿吨。

随着多年对国内外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的勘探开发,中浅层、古隆起区的碳酸盐岩储量与产量递减明显,勘探开发深层乃至特深层油气藏,特别是走出古隆起区对构造低部位(斜坡、低隆、坳陷、凹陷、洼陷等)的勘探成为近年来国内重要方向之一,国外在该领域的勘探开发涉及较少。近年来,随着国内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三大海相盆地勘探开发的逐步推进,构造低部位海相碳酸盐岩目的层埋藏深度较大,同时储集体发育程度变差,勘探风险较大。中浅层、古隆起区储层与油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认识程度高,而构造低部位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传统的储集层形成与油气成藏富集理论,对顺北地区奥陶系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出现的储集层特征与成因、油气藏富集规律等一系列新问题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勘探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勘探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断裂解析和油气藏解剖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寒武多期供烃特性、深埋断溶成储特性、原地垂向输导特性、喜山成藏为主特性、走滑断裂控富特性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模式;

基于所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模式进行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勘探。

可选地,寒武多期供烃特性具体为:原地分布的深层中下寒武统原地烃源岩在长期深埋低地温梯度条件下多期生排烃,是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形成的前提条件。

可选地,深埋断溶成储特性具体为:在埋藏条件下由走滑断裂带多期活动形成的构造破碎带,叠加沿走滑断裂带复杂埋藏流体的溶蚀改造而形成的裂缝-洞穴型储集体。

可选地,原地垂向输导特性具体为:原地烃源岩多期生排烃,并沿走滑断裂带向上垂向运聚于中下奥陶统储集体内,是原生油气藏运移输导的优势路径。

可选地,喜山成藏为主特性具体为: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走滑断裂带多期活动、油气藏经历多期成藏过程,其中,喜山期成藏为油气藏主要的成藏期。

可选地,走滑断裂控富特性具体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与富集受走滑断裂带控制,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规模与走滑断裂带的活动强度成正比关系。

可选地,同一走滑断裂带内部油气藏具有如下特征:沿断裂带分布特征、横向分段特征、段内分隔特征、非均质性强特征。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断裂解析和油气藏解剖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寒武多期供烃特性、深埋断溶成储特性、原地垂向输导特性、喜山成藏为主特性、走滑断裂控富特性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模式;基于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模式进行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勘探,形成了“在盆地构造低部位,沿深大走滑断裂带寻找大型碳酸盐岩特深断溶体油气田(藏)”的勘探方法,大大拓展了盆地构造低部位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的勘探潜力,开辟了中国海相盆地深层碳酸盐岩的勘探开发思路,对油气增储上产具有重大意。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勘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模式图;

图2b示出了同一走滑断裂带内部油气藏的油气剖面图;

图2c示出了同一走滑断裂带内部不同分段油气藏特征差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提供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勘探方法可以用于勘探开发深层乃至特深层的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尤其是基于传统地质认识难于寻找规模储集体的地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勘探开发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为例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勘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断裂解析和油气藏解剖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寒武多期供烃特性、深埋断溶成储特性、原地垂向输导特性、喜山成藏为主特性、走滑断裂控富特性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模式。

本发明通过进行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实例解剖、研究区断裂与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解析,建立了具有寒武多期供烃特性、深埋断溶成储特性、原地垂向输导特性、喜山成藏为主特性、走滑断裂控富特性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成藏模式。

其中,寒武多期供烃特性具体为:原地分布的深层中下寒武统原地烃源岩在长期深埋低地温梯度条件下多期生排烃,是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形成的前提条件;

深埋断溶成储特性具体为:在埋藏条件下由走滑断裂带多期活动形成的构造破碎带,叠加沿走滑断裂带复杂埋藏流体的溶蚀改造而形成的深层裂缝-洞穴型储集体,该储集体基质物性差、不整合与风化壳不发育,储层类型以裂缝-洞穴型为主,主要受走滑断裂带控制;

原地垂向输导特性具体为:原地烃源岩多期生排烃,并沿走滑断裂带向上垂向运聚于中下奥陶统储集体内,是原生油气藏运移输导的优势路径;

喜山成藏为主特性具体为: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走滑断裂带多期活动、油气藏经历多期成藏过程,其中,喜山期成藏为油气藏主要的成藏期;

走滑断裂控富特性具体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与富集受走滑断裂带控制,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规模与走滑断裂带的活动强度成正比关系。

具体地,深层多处于盆地构造低部位(斜坡、低隆、坳陷、凹陷、洼陷等),由于长期持续沉降,烃源岩与储集层埋藏深度极大。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在长期的深埋过程中,原地分布的深层中下寒武统原地烃源岩长期持续深埋,其中以寒武系下统玉尔吐斯组缓坡台地背景下斜坡-深水陆棚相烃源岩最为典型,烃源岩演化程度逐渐升高,具备低地温梯度条件下多期生烃和排烃的潜力,可以提供充足的油气源;顺北地区奥陶系储集层不整合与岩溶作用不发育,晚奥陶世以后储集层进入快速深埋阶段,储集体基质物性较差,岩性致密,但加里东中晚期以来走滑断裂带多期活动,形成了沿走滑断裂带广泛分布的构造破碎带,构造破碎带叠加了复杂埋藏流体(主要是下渗大气水和热液)的溶蚀改造,从而形成了与传统碳酸盐岩主要储集层类型差异明显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型裂缝-洞穴型储集体,即,断溶体,其中,该储集体具有“沿断裂带分布、厚度大、内部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是一种新类型的碳酸盐岩储集体,该类型储集体发育主要受走滑断裂带控制(如图2a所示)。走滑断裂带是油气向上垂向运聚的优势路径,形成了沿走滑断裂带分布的油气聚集带,压差驱动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关键动力条件,油气沿走滑断裂带垂向运移至中下奥陶统储集体而形成油气柱高度大、不受构造控制、内部无统一油水界面的深层断溶体油气藏(如图2a所示)。深层断溶体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烃源岩演化生烃、走滑断裂带晚奥陶世以来多期活动沟通源储、压差驱动下受断裂带和储集层共同控制的油气运移与聚焦,以及油气藏保存改造的动态成藏过程,油气藏经历加里东晚-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喜山期等多期成藏过程,但现今主体以喜山期成藏为主。走滑断裂带是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与富集的主控因素,走滑断裂带的活动强度越大,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的规模越大;同一走滑断裂带内部油气藏表现为“沿断裂带分布、横向分段、段内分隔、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其中,拉分-平移断储层联通性相对好,压隆段储层内部分割性强(如图2b、图2c所示)。

“寒武多期供烃、深埋断溶成储、原地垂向输导、喜山成藏为主、走滑断裂控富”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模式,描绘了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形成、改造与保存过程,深化了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条件、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的认识,完善了深层走滑断裂带控制的断溶体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技术体系。

另外,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模式的提出,展示了海相盆地深层碳酸盐岩领域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同时,也证明在古隆起之外构造低部位(斜坡、低隆、坳陷、凹陷、洼陷等)的深层致密海相碳酸盐岩,基质物性差,不整合与风化壳不发育,走滑断裂带具备形成圈闭和规模成藏的地质条件,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建立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模式,突破了传统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因类型与油气富集规律的固有认识,大大拓展了盆地构造低部位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的勘探潜力,以及大大拓展了中国海相盆地深层碳酸盐岩的勘探开发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前景。

步骤s101,基于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模式进行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勘探。

在建立了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模式之后,可以基于该模式进行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勘探,从而开发出更多的油气。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针对海相盆地古隆起、古斜坡之外构造低部位(如低隆、坳陷、凹陷、洼陷等)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其基质物性差、岩性致密难于寻找规模储集体,且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思路、方法不明的问题,通过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实例解剖、研究区断裂与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解析,建立具有寒武多期供烃特性、深埋断溶成储特性、原地垂向输导特性、喜山成藏为主特性、走滑断裂控富特性的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模式;基于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成藏模式进行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勘探,形成了“在盆地构造低部位,沿深大走滑断裂带寻找大型碳酸盐岩特深断溶体油气田(藏)”的勘探方法,大大拓展了盆地构造低部位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的勘探潜力,开辟了中国海相盆地深层碳酸盐岩的勘探开发思路,打破了传统勘探指导思想的禁锢,对油气增储上产具有重大意义,且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子,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改动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