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髓涂片数字化的流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82453发布日期:2018-11-27 22:00阅读:20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医学骨髓涂片检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髓涂片数字化的流程方法。



背景技术:

骨髓细胞形态学镜检是血液学中关键诊断手段之一,常用于诊断多种病症,包括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贫血和全血细胞减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骨髓恶性肿瘤诊断指南》,在诊断时需要进行详细、精确的显微镜人工检查。正常骨髓含有发育阶段的所有分化细胞,从早期前体干细胞到功能成熟细胞,包括作为大多数血细胞前体的造血干细胞以及被认为是骨髓的守门员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干细胞。这些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取决于涂片、染色和图像采集过程。对于某些疾病,能够通过一些已发现的更加特异的免疫或分子标记对非典型细胞计数进行精确评估,然而这些标记物不适用于所有疾病。目前人工镜检仍然是主要或唯一的诊断和治疗疗效监测的方法。其主要缺陷在于:

(1)工作效率较低。传统的镜检均需血液学家/病理学家人工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做出诊断。从拿到染色完成的标本涂片开始,需要经过以下流程:1、阅读检查申请单,确认患者信息和临床内容及要求检查项。2、肉眼观察涂片标本,选择染色和推片相对满意的涂片。3、低倍镜观察涂片,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量,评估细胞增生情况,观察有无稀释或异常细胞。4、油镜观察涂片,选择骨髓小粒周围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采用弓字形或城垛形移动方式,计数分类200个有核细胞,25个巨核细胞,边观察分类边将结果记录在纸质的有核细胞分类表或细胞计数器中。5、根据镜检结果及临床信息和其他检查结果对本次标本做出形态学诊断,推断或解释。6、将分类结果和检查结果录入报告系统并打印纸质报告。当前,骨髓检查的报告周期还是偏长,一般在3个工作日左右,有的医院甚至一周发出报告,过长的报告周期不适宜于现代医学的反应性。长时间的人工显微镜观察,也容易造成形态学检验人员眼部和颈椎的疲劳。

(2)需较强的工作经验。形态学是经典的强经验性医学。没有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和技术熟练程度提高难以做出高质量的检查报告。专业的形态学技能是与持续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相伴随的,同时需要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交融在一起。形态学的把握及其意义评判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其中还包括了时常会遇到的一些灵活性和特殊性,即使有时相同或类似的细胞数量和形态,在临床和其他结果不一样下也会有结果的差异。医学教材中描述的都是基础的,十分典型的细胞形态,往往侧重于教学的意义而缺乏普遍性,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患者,不同厚薄的涂片,不同的区域和染色差异的标本中,细胞大小和形状变化是较大的。因此,合格的血液学家/病理学家培养也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导致很多医院出现了形态学检验人员缺失、断层的现象。

(3)镜检标准不统一。当前,我国进行的传统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主要依靠骨髓涂片人工镜检。血片虽一直提倡,但现状是经常被轻视或疏忽。其他检查方式也往往分属于不同科室或部门,几乎都是单项目而忽视了这些检查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些原本薄弱的血细胞检验部门,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化的特定环境影响下,放松了对血细胞形态学的检验诊断,影响了血液形态学的发展和整体诊断水平的提升。2008年ICSH报告的骨髓标本和报告标准化指南中,强调完整的形态学诊断常常需要骨髓涂片与血片(包括细胞化学染色)等综合检查。通过综合检查可以合理的将几种相关检查方法加以互补和整合,推动血液形态学的整体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骨髓涂片数字化的流程方法,该方法将骨髓物理涂片转化为数字化涂片。简化人工镜检的流程;提高骨髓检查报告结果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方便开展远程会诊,降低物理涂片的周转时间,尤其是特殊样本;为所有员工提供持续教育,进而提高骨髓形态学经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髓涂片数字化的流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骨髓物理涂片相关的病历信息;

(2)生成骨髓物理涂片的全局图像;

(3)生成骨髓物理涂片的待数字化区域以及有核细胞采集数量和巨核细胞分类数量;

(4)生成该骨髓物理涂片的数字标签;

(5)打印并将数字标签粘贴在对应的骨髓物理涂片的特定区域;

(6)重复(1)~(5)步骤,直至生成并粘贴所有骨髓物理涂片的数字标签;

(7)将带有数字标签的骨髓物理涂片装入玻片盒;

(8)将玻片盒装入骨髓细胞扫描设备的入口;

(9)将玻片盒传送至扫描设备的上片位;

(10)通过红外扫描结构确认并记录玻片盒中有骨髓物理涂片的位置;

(11)将骨髓物理涂片从玻片盒传送至载物台;

(12)读取骨髓物理涂片的数字标签;

(13)切换至低倍镜扫描(3)生成的待数字化区域并标记和识别其中的目标观察物;

(14)生成(13)扫描区域的拼接图像;

(15)切换至高倍镜扫描(3)生成的巨核细胞分类数量的巨核细胞,标记并识别巨核细胞;

(16)生成(15)扫描的巨核细胞图像;

(17)在骨髓物理涂片上滴加专用镜油;

(18)切换至油镜扫描(3)生成的待数字化区域里的有核细胞采集数量的有核细胞,标记并识别;

(19)生成(18)扫描的有核细胞图像;

(20)生成骨髓物理涂片的数字化涂片;

(21)将骨髓物理涂片从载物台传送至玻片盒;

(22)重复(11)~(22)步骤,直至玻片盒中所有的骨髓物理涂片都生成数字化涂片;

(23)将玻片盒从上片位传送至专用的扫描设备的入口;

(24)取出玻片盒,完成了骨髓涂片数字化的全部过程。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5)中的特定区域为玻片的标签区,其中玻片通过横向刻度线分为标签区和检测区。

本发明的优点:将骨髓物理涂片转化为数字化涂片,简化人工镜检的流程;提高骨髓检查报告结果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方便开展远程会诊,降低物理涂片的周转时间,尤其是特殊样本;为所有员工提供持续教育,进而提高骨髓形态学经验。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是一种骨髓涂片数字化的流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骨髓物理涂片相关的病历信息;

(2)生成骨髓物理涂片的全局图像;

(3)生成骨髓物理涂片的待数字化区域以及有核细胞采集数量和巨核细胞分类数量;

(4)生成该骨髓物理涂片的数字标签;

(5)打印并将数字标签粘贴在对应的骨髓物理涂片的标签区;

(6)重复(1)~(5)步骤,直至生成并粘贴所有骨髓物理涂片的数字标签;

(7)将带有数字标签的骨髓物理涂片装入玻片盒;

(8)将玻片盒装入骨髓细胞扫描设备的入口;

(9)将玻片盒传送至扫描设备的上片位;

(10)通过红外扫描结构确认并记录玻片盒中有骨髓物理涂片的位置;

(11)将骨髓物理涂片从玻片盒传送至载物台;

(12)读取骨髓物理涂片的数字标签;

(13)切换至低倍镜扫描(3)生成的待数字化区域并标记和识别其中的目标观察物;

(14)生成(13)扫描区域的拼接图像;

(15)切换至高倍镜扫描(3)生成的巨核细胞分类数量的巨核细胞,标记并识别巨核细胞;

(16)生成(15)扫描的巨核细胞图像;

(17)在骨髓物理涂片上滴加专用镜油;

(18)切换至油镜扫描(3)生成的待数字化区域里的有核细胞采集数量的有核细胞,标记并识别;

(19)生成(18)扫描的有核细胞图像;

(20)生成骨髓物理涂片的数字化涂片;

(21)将骨髓物理涂片从载物台传送至玻片盒;

(22)重复(11)~(22)步骤,直至玻片盒中所有的骨髓物理涂片都生成数字化涂片;

(23)将玻片盒从上片位传送至专用的扫描设备的入口;

(24)取出玻片盒,完成了骨髓涂片数字化的全部过程。

本发明的优点:将骨髓物理涂片转化为数字化涂片,简化人工镜检的流程;提高骨髓检查报告结果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方便开展远程会诊,降低物理涂片的周转时间,尤其是特殊样本;为所有员工提供持续教育,进而提高骨髓形态学经验。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