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测电笔及线缆测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08005发布日期:2018-12-19 05:09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测电笔及线缆测量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电工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测电笔及线缆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机械设备线路经常会遇到线路断电的情况,现有测电笔只能测试设备和线缆有无电压,在线缆不带电的情况下,通常采用万用电表测试线缆通路、断路、短路等故障。但是万用电表比较昂贵,非专业人员一般不配备,同时,万用电表使用时也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测电笔及线缆测量方法,以解决现有测电笔无法测试线缆通路、断路、短路等故障,使用万用电表测量这些故障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测电笔,包括:金属端头、绝缘笔体、电阻、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弹簧、笔尾金属卡槽、显示屏、电压感应单元、切换开关、电源、测试端、第一晶体三极管、第二晶体三极管和第三晶体三极管,所述测试端包括可拆卸笔夹、绝缘导线和金属卡环,所述绝缘笔体由透明材料制成;

所述电阻、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所述弹簧、所述电压感应单元、所述电源、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和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设置在所述绝缘笔体内部,所述显示屏、所述切换开关和所述可拆卸笔夹设置在所述绝缘笔体外部,所述绝缘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可拆卸笔夹,所述绝缘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金属卡环;

所述金属端头设置在所述绝缘笔体的一端,所述笔尾金属卡槽设置在所述绝缘笔体的另一端,所述金属端头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端,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所述电阻连接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基极,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均通过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笔尾金属卡槽,所述电压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电阻两端,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电压感应单元;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通过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笔尾金属卡槽。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上述多功能测电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端头外部的防静电套。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上述多功能测电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笔体外部的夹片。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金属端头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绝缘笔体的一端。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为氖泡,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显示屏为数字显示屏。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绝缘笔体的表面设有防滑纹。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金属端头的顶部为一字头或十字头。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多功能测电笔的线缆测量方法,包括:

在测量线缆是否带电时,将切换开关的第一端与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将金属端头接触线缆;

在线缆不带电的情况下,测量线缆通路或断路时,将线缆的火线一端和零线一端短接在一起,将测试端的金属卡环卡到笔尾金属卡槽内,将切换开关的第一端与切换开关的第三端连接,将金属端头接触线缆的火线另一端,取下可拆卸笔夹连接线缆的零线的另一端;

在线缆不带电的情况下,测量线缆是否接地时,将测试端的金属卡环卡到笔尾金属卡槽内,将切换开关的第一端与切换开关的第三端连接,将金属端头接触线缆,取下可拆卸笔夹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功能测电笔包括金属端头、绝缘笔体、电阻、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弹簧、笔尾金属卡槽、显示屏、电压感应单元、切换开关、电源、测试端、第一晶体三极管、第二晶体三极管和第三晶体三极管,其中,测试端包括可拆卸笔夹、绝缘导线和金属卡环,在带电情况下通过将切换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测量线缆电压,在不带电情况下通过将切换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三端连接,测量线缆的通路、断路、接地状态等,集多种测试功能于一身,解决现有测电笔无法测试线缆通路、断路、短路等故障,使用万用电表测量这些故障使用不便的问题,而且可随身携带,需要时立即取出使用,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测电笔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晶体三极管与第一发光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测量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该多功能测电笔包括:金属端头、绝缘笔体、电阻、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弹簧、笔尾金属卡槽、显示屏、电压感应单元、切换开关、电源、测试端、第一晶体三极管、第二晶体三极管和第三晶体三极管,所述测试端包括可拆卸笔夹、绝缘导线和金属卡环,所述绝缘笔体由透明材料制成。

所述电阻、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所述弹簧、所述电压感应单元、所述电源、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和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设置在所述绝缘笔体内部,所述显示屏、所述切换开关和所述可拆卸笔夹设置在所述绝缘笔体外部,所述绝缘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可拆卸笔夹,所述绝缘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金属卡环。

所述金属端头设置在所述绝缘笔体的一端,所述笔尾金属卡槽设置在所述绝缘笔体的另一端,所述金属端头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端,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所述电阻连接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基极,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均通过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笔尾金属卡槽,所述电压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电阻两端,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电压感应单元;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通过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笔尾金属卡槽。

具体地,线缆是否带电的测试方法,只要将切换开关的第一端与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即可对线缆进行测量,若带电则显示屏上显示数字,第一发光单元发光。

线缆通断电的测试方法:在确认线缆不带电的情况下,将线缆的火线、零线一端短接在一起,将切换开关的第一端与切换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把测试端的金属卡环卡到笔尾金属卡槽内,取下可拆卸笔夹,把金属端头和可拆卸笔夹分别接火线、零线的另一端。若第二发光单元发光,则说明该线路通路,否则为断路。

线缆接地的测试方法:在确认线缆不带电的情况下,将切换开关的第一端与切换开关的第三端连接,将金属端头接线缆,把测试端的金属卡环卡到笔尾金属卡槽内,取下可拆卸笔夹并接地,若笔中第二发光单元发光,则说明该线缆为实接地(低电阻接地),否则为虚接地(高电阻接地)或未接地。

核对多芯电缆线号的方法:原理与线缆通断电的测试方法相同,只需将多芯电缆的每条导线分别进行测试便可快速核对出线号。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在带电情况下通过将切换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测量线缆电压,在不带电情况下通过将切换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三端连接,测量线缆的通路、断路、接地状态等,集多种测试功能于一身,解决现有测电笔无法测试线缆通路、断路、短路等故障,使用万用电表测量这些故障使用不便的问题,而且可随身携带,需要时立即取出使用,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上述多功能测电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端头外部的防静电套。

这里,通过在电笔的金属端头外部套设防静电套,避免静电对电笔的金属端头造成破坏,适合实际应用。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上述多功能测电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笔体外部的夹片。

具体地,可以通过设置在绝缘笔体外部的夹片,将多功能测电笔夹在衣服或者其他地方,避免发生测电笔漏掉的情况。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金属端头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绝缘笔体的一端。

这里,金属端头与绝缘笔体可拆卸安装,在需要使用测电笔时,将金属端头安装在绝缘笔体一端,操作简单,在不需要使用测电笔时,将金属端头从绝缘笔体一端拆卸下来,方便携带。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为氖泡,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

具体地,氖泡是一种无色惰性气体(氖气)的灯泡管,装在测电笔中,在电场激发下能产生透射力很强的红光,当物体带电时,测电笔测试氖泡发红,否则氖泡不亮,适合测电笔测电使用。发光二极管在制作时,使用的材料不同,就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满足多种场景需要。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

这里,纽扣电池体积小,占用空间小,选用纽扣电池可以进一步缩小多功能测电笔的体积,减轻多功能测电笔的重量,使多功能测电笔便于携带。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显示屏为数字显示屏。

具体地,在测量线缆是否带电时,将切换开关的第一端与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将金属端头接触线缆,对线缆进行测量,如果带电显示屏上显示数字,方便测量人员查看。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绝缘笔体的表面设有防滑纹。

这里,通过在绝缘笔体的表面增设防滑纹,避免测量人员在使用测电笔时手滑造成测电笔滑落,损坏测电笔,适合应用。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金属端头的顶部为一字头或十字头。具体地,金属端头的顶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满足多种测试场景的测试需要。

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上述多功能测电笔的线缆测量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在测量线缆是否带电时,将切换开关的第一端与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将金属端头接触线缆。

s302:在线缆不带电的情况下,测量线缆通路或断路时,将线缆的火线一端和零线一端短接在一起,将测试端的金属卡环卡到笔尾金属卡槽内,将切换开关的第一端与切换开关的第三端连接,将金属端头接触线缆的火线另一端,取下可拆卸笔夹连接线缆的零线的另一端。

s303:在线缆不带电的情况下,测量线缆是否接地时,将测试端的金属卡环卡到笔尾金属卡槽内,将切换开关的第一端与切换开关的第三端连接,将金属端头接触线缆,取下可拆卸笔夹接地。

具体地,在核对多芯电缆线号时:原理与线缆通断电的测试方法相同,只需将多芯电缆的每条导线分别进行测试便可快速核对出线号。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在带电情况下通过将切换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测量线缆电压,在不带电情况下通过将切换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三端连接,测量线缆的通路、断路、接地状态等,集多种测试功能于一身,解决现有测电笔无法测试线缆通路、断路、短路等故障,使用万用电表测量这些故障使用不便的问题,而且可随身携带,需要时立即取出使用,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例中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