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片压合检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背光源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41846发布日期:2018-11-07 08:32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片压合检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背光源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膜片压合检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背光源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背光源为电子显示产品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在背光源制造的最后工序中,需要对背光源进行光学特性检测,检测背光源上是否存在灰尘、气泡、白点、白斑等缺陷,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保证产品质量。

对于某些种类的背光源,在检测过程中,背光源的缺陷在通常情况下是观测不出,只有在受到一定压力的条件下,缺陷才显现出来,因此对于某些种类的背光源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工件施加一定的压力。但是,现今都是采用手工按压背光源方式来检测,这种手工按压的方式往往存在一定的误检率,对于一些微小的异物难以检出,进而导致不良品流入市场当中,同时,手工按压由于受力不均容易造成背光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透明密封膜对背光源施加压力的膜片压合检测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检测方法;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便捷地对背光源进行检测,采具有该装置的检测方法能够使背光源的检测更加稳定,准确以及降低产品的误检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膜片压合检测装置,包括膜片压合治具、背光源承放治具、成像检测装置以及用于驱动膜片压合治具靠近或者远离背光源承放治具的膜片升降驱动装置,所述膜片压合治具设置有透明密封膜;所述背光源承放治具设置有用于将背光源点亮的点亮块和抽真空机构,抽真空机构用于抽真空以使得透明密封膜压持在背光源承放治具所承载的外界的背光源上,成像检测装置经由透明密封膜对背光源承放治具所承载的背光源进行检测。

其中的,所述背光源承放治具设置有用于承放背光源的承放凹腔,所述抽真空机构包括设置于承放凹腔的底面的多个第一抽真空孔和与承放凹腔隔离设置的多个第二抽真空孔。

进一步的,抽真空机构还包括与多个所述第一抽真空孔均连通的第一抽真空腔和与多个所述第二抽真空孔均连通的第二抽真空腔。

其中的,所述背光源承放治具设置有用于与背光源的四周抵触的多个定位块。

其中的,所述膜片压合治具包括压合板,所述压合板设有用于显露透明密封膜的镂空部,所述透明密封膜的四周与镂空部的四周的压合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合板设置有用于将透明密封膜覆盖镂空部并压合在压合板的膜片压合块。

其中的,所述膜片升降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背光源承放治具一侧的支架、活动设置于支架的升降块以及用于驱动升降块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所述膜片压合治具弹性连接于升降块。

其中的,所述成像检测装置包括拍照装置及用于调整拍照装置的拍摄位置的拍摄位置调整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源膜片压合检测方法,包括前述的一种膜片压合检测装置;其检测步骤如下:

步骤a:将待检测外界的的背光源放置并限位在背光源承放治具上;

步骤b:膜片升降驱动装置驱动膜片压合治具下降,膜片压合治具的下降带动透明密封膜下降,使透明密封膜压合到背光源承放治具的表面;

步骤c:背光源承放治具的抽真空机构启动,对透明密封膜与背光源承放治具之间所形成的空腔进行抽气,使透明密封膜完全贴合在背光源承放治具所承放的背光源表面,透明密封膜的贴合迫使背光源的电量条与点亮块接触;

步骤d:通电点亮块使背光源点亮,成像检测装置经由透明密封膜对点亮的背光源进行拍照识别,从而判断背光源是否存在气泡、异物、白点、白班等不良现象;

步骤e:抽真空机构取消抽气,膜片升降驱动装置驱动膜片压合治具上升,将已经完成检测的背光源从背光源承放治具中移走。

其中的,在步骤c中,还包括步骤c1:采用多个第二抽真空孔对承放凹腔的四周的透明密封膜进行抽真空,以使透明密封膜的四周先与背光源承放治具贴合;步骤c2:采用多个第一抽真空孔对承放凹腔内的透明密封膜进行抽真空,以使透明密封膜向承放凹腔内凹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膜片压合检测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背光源检测方法,采用透明密封膜压合背光源,其结构简单和使用快速便捷,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手工按压方式的检测效率低的问题;透明密封膜不影响成像检测装置对背光源受压下显露缺陷的识别,并且可以有效地对背光源施加均匀的压力,使背光源能够稳定地被按压在背光源承放治具进行检测;同时,又可以避免了手工按压带来的损坏风险,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本发明的检测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背光源承放治具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膜片压合治具与膜片升降驱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膜片压合治具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成像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膜片压合治具;11-透明密封膜;12-压合板;121-镂空部;122-凹槽;13-压合块;131-凸边;14-旋转转盘;15-转盘转动驱动电机;2-背光源承放治具;21-点亮块;22-抽真空机构;23-承放凹腔;231-第一抽真空腔;221-第一抽真空孔;241-第二抽真空腔;222-第二抽真空孔;24-定位块;3-成像检测装置;31-拍照装置;32-拍摄位置调整装置;321-第一导轨;322-第一滑块;323-第一丝杆;324-第二导轨;325-第二滑块;326-第二丝杆;327-支撑座;328-第三导轨;329-第三滑块;330-第三丝杆;4-膜片升降驱动装置;41-支架;42-升降块;43-升降驱动装置;4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膜片压合检测装置,包括设置膜片压合治具1、背光源承放治具2、成像检测装置3以及用于驱动膜片压合治具1靠近或者远离背光源承放治具2的膜片升降驱动装置4,所述膜片压合治具1设置有透明密封膜11;所述背光源承放治具2设置有用于将背光源点亮的点亮块21和抽真空机构22,抽真空机构22用于抽真空以使得透明密封膜压持在背光源承放治具2所承载的外界的背光源上,成像检测装置3经由透明密封膜对背光源承放治具2所承载的背光源进行检测。具体地,透明密封膜11优先选用透明的光学膜,采用透明的光学膜可以使点亮的背光源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是否存在白点及异物等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将待检测的背光源放置到背光源承放治具2上固定,接着膜片升降驱动装置4驱动膜片压合治具1下降,膜片压合治具1的下降使透明密封膜11压合到背光源承放治具2的表面,使透明密封膜11与背光源承放治具2的表面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背光源被放置与空腔内;然后启动抽真空机构22,对密闭空腔进行抽气,使密闭空腔产生低气压,在气压的作用下,透明密封膜11受到向下的压力,从而使放置在背光源承放治具2上的背光源表面受到透明密封膜11均匀向下的按压力,以将背光源按压在背光源承放治具2上,同时透明密封膜11也将背光源的点亮条按压使其与点亮块21接触;最后,通过外界的电源将点亮块21通电,以点亮背光源,此时成像检测装置3便经由透明密封膜11对点亮的背光源进行拍照检测,从而判断背光源是否存在气泡、异物、白点、白班等不良现象;检测完之后,抽真空机构22取消抽气,向透明密封膜11与背光源承放治具2之间所形成的空腔进行通入空气,进而释放对透明密封膜11的吸附力,接着膜片升降驱动装置4驱动膜片压合治具1上升,膜片压合治具1的上升带动透明密封膜11离开背光源承放治具2,然后对检测完的背光源进行良品与不良品的分类存放。本发明采用透明密封膜11压合背光源,其结构简单和使用快速便捷,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手工按压方式的检测效率低的问题;透明密封膜11不影响成像检测装置3对背光源受压下显露缺陷的识别,并且可以有效地对背光源施加均匀的压力,使背光源能够稳定地被按压在背光源承放治具2进行检测;同时,又可以避免了手工按压带来的损坏风险,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本发明的检测准确度。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2,所述背光源承放治具2设置有用于承放背光源的承放凹腔23,所述抽真空机构22包括设置于承放凹腔23的底面的多个第一抽真空孔221和设置于承放凹腔23四周的多个第二抽真空孔222;第二抽真空孔222与承放凹腔23隔离设置。具体地,多个第一抽真空孔221与外界的第一抽真空装置连通;多个第二抽真空孔222与外界的第二抽着真空装置连通;所述承放凹腔23自背光源承放治具2的上表面向下凹设而成,承放凹腔23的深度等于或者略小于背光源的厚度,由此使背光源放置在承放凹腔23内时,背光源的表面略高于背光源承放治具2的表面,以使透明密封膜11在被抽真空的吸附作用下对背光源施加压力。

在实际应用中,承放凹腔23的设置,可以使背光源被放置到承放凹腔23内后,背光源的表面与承放凹腔23四周的背光源承放治具2的表面齐平,以使透明密封膜11能够更佳地被吸附在背光源承放治具2上;当透明密封膜11压合到背光源承放治具2的表面时,首先开启第二抽真空装置对多个第二抽真空孔222进行抽气,以使背光源承放治具2对透明密封膜11的四周进行吸附,由此先让位于承放凹腔23四周的透明密封膜11紧贴在背光源承放治具2上,用以将透明密封膜11先稳定均匀地贴合于背光源承放治具2,并且使承放凹腔23的四周处于密封状态,进而使承放凹腔23与透明密封膜11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然后开启第一抽真空装置对多个第一抽真空孔221进行抽气,一方面可以将背光源稳定吸附在背光源承放治具2上,另一方可以使空腔内形成低气压,使位于承放凹腔23区域的透明密封膜11在低压的作用下向承放凹腔23内凹陷,在贴合的过程中,透明密封膜11对背光源产生向下的压力,以将背光源均匀地按压在背光源承放治具2上,并且将背光源的点亮条按压使其与点亮块21接触。多个第二抽真空孔222对承放凹腔23四周的透明密封膜11进行抽真空吸附,一方面用以将透明密封膜11先稳定地贴合在背光源承放治具2,以防止透明密封膜11在检测过程中发生移位而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为背光源提供一个密闭的空间,以利于多个第一抽真空孔221对该密闭的空间进行抽真空,由此使该区域的透明密封膜11所受的吸附力更加均匀,从而使透明密封膜11与背光源表面贴合更加充分,大大地提高本发明的工作稳定性和提高本发明的检测准确度。

具体地,参见图3,抽真空机构22还包括与多个所述第一抽真空孔221均连通的第一抽真空腔231和与多个所述第二抽真空孔222均连通的第二抽真空腔241。第一抽真空腔231与第一抽真空装置连通,第二抽真空腔241与第二抽真空装置连通。在工作时,第一抽真空装置对整个第一抽真空腔231进行抽气从而控制多个第一抽真空孔221实现同时抽气,该结构设计简单紧凑,工作稳定可靠,并且使多个第一抽真空孔221能够更加均匀地将透明密封膜11吸附,从而提高本发明的检测准确度;同样,第二抽真空腔241与对个第二抽真空孔222的配合的作用与效果跟前述第一抽真空腔231的作用与效果是一样的,在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2,所述背光源承放治具2设置有用于与背光源的四周抵触的多个定位块24。多个定位块24围绕背光源的四周装设在承放治具上,并对背光源的四周进行抵触,以将背光源紧固在承放治具上,以防止背光源在检测过程中发生位置的偏移而影响检测结果,由此提高本发明的检测准确性。具体地,多个定位块24可拆卸地连接于承放凹腔23内,以便于多个定位块24的位置调整,使背光源承放治具2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尺寸的背光源,以提高背光源承放治具2的使用灵活性。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4和图5,所述膜片压合治具1包括压合板12,所述压合板12设有用于显露透明密封膜11的镂空部121,所述透明密封膜11的四周与镂空部121的四周的压合板12连接。镂空部121的设置,以便于成像检测装置3能够透过镂空部121的透明密封膜11对背光源进行拍照检测。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4和图5,所述压合板12设置有用于将透明密封膜11覆盖镂空部121并压合在压合板12的膜片压合块13。该膜片压合块13的设置,以便于透明密封膜11的固定、拆卸以及更换便捷。

具体地,参见图4和图5,所述镂空部121的四周设有用于容设透明密封膜11的凹槽122,所述压合块13的四周设有与凹槽122相配合的凸边131,凸边131将透明密封膜11压紧与镂空部121的凹槽122上。该结构的设计简单紧凑,能够将透明密封膜11稳定地固定在压合板12上,并且有效地增强透明密封膜11四周的紧固力,以防止透明密封膜11在压合背光源时发生松动的问题。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4,所述膜片升降驱动装置4包括设置于背光源承放治具2一侧的支架41、活动设置于支架41的升降块42以及用于驱动升降块42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43,所述膜片压合治具1弹性连接于升降块42。具体地,所述升降驱动装置43为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支架41连接,驱动气缸的缸体与升降块42连接;所述膜片压合治具1经由弹簧44与升降块42弹性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升降驱动装置43驱动升降块42下降,进而带动膜片压合治具1靠近背光源承放治具2移动,使透明密封膜11压合到背光源承放治具2并覆盖背光源承放治具2所承载的背光源;当透明密封膜11与背光源承放治具2接触的瞬间,膜片压合治具1与升降块42之间的弹簧44起到缓冲的作用,以减少透明密封膜11对背光源的惯性冲击力。

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6,所述成像检测装置3包括拍照装置31及用于调整拍照装置31的拍摄位置的拍摄位置调整装置32。具体地,所述拍照装置31采用面阵相机或者线阵相机等。在实际应用中,拍照装置31用于对背光源在点亮状态下进行拍照识别,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气泡、异物、白点、白班等不良现象;拍摄位置调整装置32用以调整拍照装置31的位置,以使拍照装置31能够更为精确地对背光源进行拍照识别,减少检测误差,从而提高本发明的检测精度。

具体地,参见图6,所述拍摄位置调整装置32包括设置于背光源承放治具2一侧的支架41、沿着支架41的x轴方向设置的第一导轨321、沿着第一导轨321滑动设置的第一滑块322、与第一导轨321平行设置并与第一滑块322螺接的第一丝杆323、沿着支架41的y轴方向设置于第一滑块322的第二导轨324、沿着第二导轨324滑动设置的第二滑块325、与第二导轨324平行设置并与第二滑块325螺接的第二丝杆326、设置于第二滑块325的支撑座327、沿着支架41的z轴方向设置于支撑座327的第三导轨328、沿着第三导轨328滑动设置的第三滑块329以及与第三导轨328平行设置并与第三滑块329螺接的第三丝杆330,所述拍照装置31与第三滑块329连接。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转动第一丝杆323,便可调整拍照装置31在支架41的x轴方向的位置;通过转动第二丝杆326,便可调整拍照装置31在支架41的y轴方向的位置;通过转动第三丝杆330,便可调整拍照装置31在支架41的z轴方向的位置;该拍摄位置调整装置32的结构设计简单紧凑,移动稳定可靠,能够使拍照装置31实现更为精准地位置调节,以提高本发明的检测精度。

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1,本发明还包括旋转转盘14及用于驱动旋转转盘14转动的转盘转动驱动电机15,所述旋转转盘14上设置有多个背光源承放治具2。转盘转动驱动电机15驱动旋转转盘14转动,进而带动多个背光源承放治具2转动,从而实现除背光源检测之外的多个工序同时进行。

一种背光源膜片压合检测方法,其检测步骤如下:

步骤a:将待检测的外界的背光源放置并限位在背光源承放治具2上;

步骤b:膜片升降驱动装置4驱动膜片压合治具1下降,膜片压合治具1的下降带动透明密封膜11下降,使透明密封膜11压合到背光源承放治具2的表面;

步骤c:背光源承放治具2的抽真空机构22启动,对透明密封膜11与背光源承放治具2之间所形成的空腔进行抽气,使透明密封膜11完全贴合在背光源承放治具2所承放的背光源表面,透明密封膜11的贴合迫使背光源的电量条与点亮块21接触;

步骤d:通电点亮块21使背光源点亮,成像检测装置3经由透明密封膜11对点亮的背光源进行拍照识别,从而判断背光源是否存在气泡、异物、白点、白班等不良现象;

步骤e:抽真空机构22取消抽气,膜片升降驱动装置4驱动膜片压合治具1上升,将已经完成检测的背光源从背光源承放治具2中移走。

其中,在步骤c中,先进行步骤c1:采用多个第二抽真空孔222对承放凹腔23的四周的透明密封膜11进行抽真空,以使透明密封膜11的四周先与背光源承放治具2贴合,以使承放凹腔23与透明密封膜11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接着进行步骤c2:采用多个第一抽真空孔221对承放凹腔23内的透明密封膜11进行抽真空,以使透明密封膜11向承放凹腔23内凹陷,从而使透明密封膜11对背光源施加一定的压力并且将背光源的点亮条下压与点亮块21接触。

采用上述检测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对压合到背光源承放治具2的透明密封膜11进行抽真空吸附,使得透明密封膜11对背光源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实现背光源的自动按压检测,同时,透明密封膜11对背光源施加的压力均匀,避免了手工按压带来的损坏风险,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本发明的检测准确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