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果中氢氰酸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1743发布日期:2018-11-14 00:18阅读:22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氢氰酸的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银杏果中氢氰酸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果俗称银杏果,味道甘美,在我国食用和药用的历史悠久,其种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多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如fe、mg、ca等,也含有许多药物成分如黄酮、聚戊烯醇、萜内酯等。据《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杏果具有定喘止咳、敛肺气、止带浊、缩小便、痰嗽、白带、白浊、便频的作用。银杏果不可一次多食,据报道,部分人群在食用了一定量未加工的银杏果后,出现恶心、呕吐、痉挛、腹泻、呼吸困难、胸闷等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中毒症状。目前国内主要对银杏果种仁中的银杏酸、过敏蛋白、银杏果醇等致毒致敏物质进行研究,然而对其中含量较低的却有剧毒的氢氰酸的检测鲜有研究。

氢氰酸的毒性主要是因为氰根离子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aa3的fe3+结合,使色素细胞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细胞呼吸链中断而窒息,引起组织缺氧导致中毒。关于植物中氢氰酸的检测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国标法用硝酸银滴定法检测氰化物,用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用量计算氢氰酸的含量,此方法使用较多的有毒试剂进行检测操作,而且难以检测出银杏果中含量较低的氢氰酸。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操作简单并可以准确检测银杏果种仁中氢氰酸含量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并可以准确检测银杏果种仁中氢氰酸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银杏果中氢氰酸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a、称取银杏胚乳粉或银杏胚粉作为待检测物;

步骤b、制备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并用稀盐酸调节ph值;

步骤c、将步骤b制备的混合溶液加入到待检测物中,并在恒压条件下水解;

步骤d、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缓冲溶液和naoh溶液,过滤后用去离子水定容;

步骤e、用氰离子选择电极在搅拌状态下测定定容后溶液中氰离子浓度,用氰离子浓度表示待检测物中氢氰酸的浓度。

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用cn-1标准溶液进行仪器校准的步骤。

进一步改进在于,每称取2.5g银杏胚乳粉或银杏胚粉,则制备1ml600μ/mlα-淀粉酶、1ml560μ/mlβ-淀粉酶和20ml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则加入10ml缓冲溶液和1ml2mol/l的naoh溶液。

进一步改进在于,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4.9。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水解的条件为室温下水解30min。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溶液为kh2po4和na2hpo4的混合溶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考虑了银杏果中氢氰酸物质对银杏致毒性的影响,并准确测量了种仁内氢氰酸的含量。本方法通过酶解的方法将银杏果种仁中的氢苷水解得到氰离子,并通过离子计进行测量,这个过程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使用大量有毒试剂进行测量;离子计精确度比传统滴定法精度高,能够准确测量出银杏果种仁内较低的含量的氢氰酸的真实浓度;本方法操作步骤简单,耗时短,在实践操作中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劳动力。本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应用于不同种源地的银杏果种仁氢氰酸含量的检测、银杏果不同方法脱毒后氢氰酸的检测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验仪器:bante931-cn离子计,恒压漏斗,100ml锥形瓶,100ml容量瓶,稀盐酸,α-淀粉酶2000μ/ml,β-淀粉酶2000μ/ml,0.025mol/lkh2po4+0.025mol/lna2hpo4缓冲液(ph=6.9),50ug/ml的cn-1标准溶液,均为分析纯。

实验方法:

首先,取50mg/l的cn-1标准溶液稀释,配制成10mg/l和1mg/l的标准液用于仪器校准。然后,称取银杏胚乳粉和银杏胚粉各2.50g,分别移入50ml锥形瓶中;将恒压漏斗紧密连接在锥形瓶上,拧紧恒压漏斗的活塞,各加1ml600μ/mlα-淀粉酶,1ml560μ/mlβ-淀粉酶和20ml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并用稀盐酸调节ph至4.9后盖上恒压漏斗的斗塞,打开恒压漏斗下方的活塞,使混合溶液分别与银杏胚乳粉和银杏胚粉混合,进行恒压水解;室温下水解30min后,加10ml缓冲溶液(kh2po4+na2hpo4)和1ml2mol/lnaoh溶液于恒压漏斗中;过滤至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氰离子选择电极在搅拌状态下测定各溶液中氰离子浓度。

采用上述方法检测不同无性系银杏种仁中氢氰酸含量,并得出下表:

表1不同无性系银杏种仁中氢氰酸含量(μg/g)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性<0.05。

根据表1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从2016年7月到10月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参试的28不同无性系的银杏种仁中氢氰酸的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月份中,参试的28个银杏种仁中氢氰酸含量变化不是很大,其中2016年7月各无性系银杏种仁中氢氰酸含量变化幅度最低,为2.65±0.65~4.52±0.43μg/g,变异系数为16.3%;其中氢氰酸含量最高的为58号,是最低无性系(23号)的1.71倍,其次为48号,63号和67号,含量较低的为20、65和21号。2016年8月各无性系银杏种仁中氢氰酸含量变化幅度最大,为3.15±0.54~1.09±0.62μg/g,变异系数为22.5%;其中氢氰酸含量最高的为45号,是最低无性系(60号)的2.88倍,其次为46号,57号和58号,含量较低的为63、40和43号。2016年9月份取样的参试银杏种仁中氢氰酸含量变化幅度为1.84±0.39~3.33±0.51μg/g,变异系数为15.0%;其中氢氰酸含量最高的是32号,为最低无性系(67号)的1.81倍,其次是70号,46号和21号,含量较低的为49、60和54号。2016年10月参试各无性系银杏种仁中氢氰酸含量变化幅度为7.97±0.84~3.93±0.31μg/g,变异系数为18.5%;其中氢氰酸含量最高的是16号,最低无性系(60号)的2.03倍,其次是43号,49号和25号,含量较低的为12、47和58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