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地面积校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26093发布日期:2018-12-19 05:5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地面积校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国土勘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土地面积校对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建设用地,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

为了规范用地,需要对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面积进行测量,以便进行管理,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纠纷。

由于城市建设用地都有原始数据可以追踪和校对,因此规范用地过程中,需要在一定时期对土地进行测量,并确定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的所在面积,与图纸校对,并将不规范的用地申报给有关部门。

需要测量土地面积,并将测量后的数据与原始图纸核对,传统的测量方法仅仅是明确面积,目前没有较好的比对方法来确保比对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土地面积校对方法,其具有方便将测量地图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精确比对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土地面积校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土地原始地图及地图比例;

s2:将测量后的地图转化图像,并进行比例标定;

s3:特征提取,读取图像中的线条痕迹和区块痕迹;

s4:根据图像中线条特征与原始地图中的线条对比和/或根据图像中区块特征与原始地图中的区块特征对比;

s5:显示图像的所有拼接点,将图像中的拼接点与原始地图的拼接点重合,确定两者的重合度相似度;

s6:根据相似度确定对比结果,当拼接点的相似度高于90%时,取当下拼接点为参考点,当拼接点的相似度低于80%时,根据参考点调整各个拼接点之间所在位置;

s7:确定对比结果,明确图像与原始地图的对比结果,并将对比后的图像存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测量后的地图数据转化为图像,对转化后的图像进行处理,并提取图像中的线条痕迹或者是区块痕迹,通过将图像中的线条痕迹或者是区块痕迹与原始地图对比,对比过程中,确定相似度高的地方确定为拼接点的参考点,相似度较低的部分通过可以根据参考点的位置微调其它拼接点,拼接点的形成可以是线条痕迹或区块痕迹,在拼接点调整完毕后,两者的对比数据误差得到了控制,最后确定图像上的面积与原始地图上的面积,比对后得到较佳数据进行储存。

进一步设置:在步骤s3中,线条痕迹对比需要进行线条方向标定,标定的线条方向为比对区域内图像的线条方向,若没有识别线条痕迹则为全范围对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条痕迹需要确定图像中的各种棱边,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棱边,无法提取相应的线条痕迹,则进行全范围对比,也可以是全范围提取区块痕迹对比。

进一步设置:在步骤s3中,区块痕迹对比需要进行图像处理进行轮廓提取,图像处理包括对图像进行亮度/对比度调整、曝光度调整、色相/饱和度调整、亮度曲线调整、去除图像噪声、图像比例缩放、图像旋转、图像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区块痕迹对比中,通过对图像进行处理,可以使得图像的轮廓分界点更为清楚,更易识别和提取。

进一步设置:在步骤s4中的图像比对中,需要选取比对范围,并确定比对的图像和原始地图的比例是否一致;是,则进行对比;否,则调用比对算法与其比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图像比对需要核对图像和原始图纸的比例,确保比对的准确度。

进一步设置:在步骤s1中,测量后所得的地图需要与原始地图验证核对,验证通过后进行步骤s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量后的地图需要进行信息校对,原始图纸和测后地图的地理位置确保一致。

进一步设置:在步骤s7中,将图像区域和原始地图区域进行网格划分,计算区域中网格的数量,然后乘以每个单个网格的面积即可得到区域面积,比较两者的区域面积即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网格划分,相当于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像素点,并利用像素点进行计算面积。

本发明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计算机装置,其具有方便将测量地图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精确比对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计算机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在处理存储于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用于实现如上述土地面积校对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三是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具有方便将测量地图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精确比对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土地面积校对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一个标准的土地面积校对方法,尽可能的降低比对过程中的误差,确保对比数据的准确性;将上述的比对方法应用至计算机装置或者是可储存计算机程序的储存介质上,进行程序比对,去除了该比对方法手动操作的误差,在计算机程序中得到更为精准的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土地面积校对方法的示意图一;

图2是土地面积校对方法的示意图二;

图3是土地面积校对方法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一种土地面积校对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土地原始地图及地图比例;将测量后所得的地图需要与原始地图验证核对,验证的信息可以地理坐标的核对,也可以是编号的核对,验证通过后进行步骤s2。

s2:归一化,将测量后的地图转化图像,转化过程可以利用软件自动转化,也可以手动打印,选择透明度较好的图纸页呈现图像,并进行比例标定,确保两者的比例一致,并利用比例尺显示。

s3:特征提取,读取图像中的线条痕迹和区块痕迹。需要说明的是:线条痕迹对比需要进行线条方向标定,标定的线条方向为比对区域内图像的线条方向,若没有识别线条痕迹则为全范围对比。

在全范围对比过程中,切换至区块痕迹对比,区块痕迹对比需要进行图像处理进行轮廓提取,图像处理包括对图像进行亮度/对比度调整、曝光度调整、色相/饱和度调整、亮度曲线调整、去除图像噪声、图像比例缩放、图像旋转、图像移动,在图像处理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取可能存在的轮廓和分界线,并将其确定为线条痕迹。

s4:根据图像中线条特征与原始地图中的线条对比和/或根据图像中区块特征与原始地图中的区块特征对比,如图3所示,在比对过程中,需要将线条特征和区块特征作为单独的拼接点。比对拼接点时,需要选取比对范围,并再次确定比对的图像和原始地图的比例是否一致;是,则进行对比;否,则调用比对算法与其比对。

s5:显示图像的所有拼接点,将图像中的拼接点与原始地图的拼接点一对一比对,或者是一对多比对重合,确定两者上的拼接点的重合度和相似度。

s6:根据相似度确定对比结果,当拼接点的相似度高于90%时,取当下拼接点为参考点,当拼接点的相似度低于80%时,根据参考点调整各个拼接点之间所在位置。

s7:确定对比结果,将图像区域和原始地图区域进行网格划分,计算区域中网格的数量,然后乘以每个单个网格的面积即可得到区域面积,比较两者的区域面积即可。比较得到数据后,将对比后的图像存储。

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

一种计算机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在处理存储于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用于实现如上述土地面积校对方法。

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土地面积校对方法。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