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旋转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1343发布日期:2018-12-08 06:3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旋转探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涉及动力电池充放电领域,尤其是一种自旋转探针。

背景技术

在动力电池充放电的测试工序中,有些电池的电池极柱由于长时间放置,其表面会氧化产生隔离层,或者有粉尘、电解液等物体吸附在电池极柱上,也会形成隔离层。针床与电池压合从而充放电的过程中,探针(一般包括电流针和电压针)与电池极柱被隔离层阻隔,加大探针与电池间的阻值,由于探针上的电流针用于为电池极柱传输大电流,大电流经过隔离层会产生热损,导致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流针与电池极柱之间的温度持续上升,造成探针烧坏或者出现起火等异常现像。

发明创造内容

本发明创造为改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自旋转探针,该自旋转探针的电流针能与电池极柱有效接触。

为此,提供了一种自旋转探针,包括电流针,电流针具有电流针头和电流针杆,电流针头固定在电流针杆的底部,电流针杆的外周侧上套有可滑动的套筒,套筒能够被固定在针床上,套筒设有导块,电流针杆设有受导结构,电流针杆后退时,受导结构随之后退并受导块引导产生横向移动分量,从而使电流针杆横向旋转。

其中,受导结构具体是开在电流针杆外周侧上的导槽,所述导块具体是伸入到导槽内的销钉,导槽具有倾斜段以产生所述横向旋转分量。

其中,导槽具有连接在所述倾斜段末端的上竖直段和/或下竖直段,上竖直段和/或下竖直段平行于自身轴线,从而使电流针杆横向旋转后再沿自身轴线移动。其中,还包括电压针,电流针沿其轴线开有通道,所述电压针插在通道内,电压针与电流针之间绝缘。

其中,电流针头和/或电压针的底面设有密集分布的锯齿。

其中,所述电压针的外周侧套有胶套从而实现电压针与电流针之间绝缘。

其中,所述胶套包括底部胶套、中间胶套,所述通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阶梯,中间胶套的顶部顶住阶梯,电压针的底部外周侧设有第二阶梯,底部胶套的底部压在第二阶梯上,电压针的外周侧套有回缩弹簧,回缩弹簧被夹在底部胶套和中间胶套之间。

其中,所述胶套包括顶部胶套,顶部胶套的一端伸入通道内,另一端探出通道外,电压针的顶部外周侧固定有卡环,卡环位于顶部胶套的上方并卡住顶部胶套。

其中,所述电流针杆的外周侧上套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被夹在套筒和电流针头之间。

其中,所述套筒上方的电流针杆外周侧上固定有限位件来卡住套筒。

其中,所述限位件具体是防松螺母,防松螺母与电流针杆外周侧通过螺纹进行锁紧固定。

有益效果:

本发明创造通过套筒将探针安装于针床上,当针床带动探针压合时,探针接触到电池极柱,电池极柱挤压探针从而使电流针杆随之后退并从套筒的上方更加伸出,电流针杆后退时,受导结构随之后退并受导块引导产生横向移动分量,从而使电流针杆横向旋转,旋转的过程中电流针头的底面轻微刮破电池极柱的隔离层,达到电流针头与电池极柱有效接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自旋转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旋转探针的剖面图。

图3为自旋转探针隐藏套筒、护套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流针头;2——电流针杆;3——电压针;4——底部胶套;5——顶部胶套;6——中间胶套;7——回缩弹簧;8——套筒;9——防松螺母;10——复位弹簧;11——卡环;12——m6螺母;13——护套;14——容置槽;15——第一阶梯;16——第二阶梯;a——导槽;b——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自旋转探针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见图2,电流针由电流针头1与电流针杆2组成,其中电流针杆2由黄铜制造,而电流针头1由高硬度的皮铜加工而成。电流针杆2的底部嵌入电流针头1中,两者连接处之间的缝隙用铝热剂填充,铝热剂具体采用热熔焊接方式灌入缝隙,使电流针头1固定在电流针杆2的底部。

电流针杆2呈圆柱状,其外周侧上套有可滑动的套筒8,套筒8上有两个图中未示出的螺丝安装沉头孔来将套筒8固定到针床上。电流针杆2的外周侧上开有两条对称设置的导槽a,导槽a的中段倾斜,该中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平行于自身轴线的上竖直段和下竖直段,两条销钉b分别卡在电流针杆2的两条导槽a上。见图2,套筒8上开有两个贯穿套筒的通孔,两条销钉b分别经两个通孔嵌入到套筒8上从而紧配在一起。护套13卡在套筒8的外周侧,其盖住通孔从而防止销钉b掉出来。套筒8的底部开有圆形的容置槽14。复位弹簧10套在电流针杆2的外周侧上,其一端陷入容置槽14中,另一端顶住电流针头1,从而被夹在套筒8和电流针头1之间,电流针头1压合电池极柱时,复位弹簧10的弹力使得电流针头1紧压在电池极柱上。

电流针杆2位于套筒8上方的部位的外周侧上还套有m6螺母12与防松螺母9,m6螺母12位于防松螺母9上方。防松螺母9与电流针杆2外周侧通过螺纹进行锁紧固定,其相当于一个限位件来卡住套筒8,不让套筒8从上方弹出电流针杆2。m6螺母12通过螺纹拧到电流针杆2上,并将针床的电流线紧密夹在m6螺母12与防松螺母9之间,有效防止接线不紧或者松开的现象。

电流针沿其轴线被挖出一条圆孔通道,圆孔通道内插有一根电压针3,电压针3与针床的电压线连接。电压针3的外周侧套有底部胶套4、中间胶套6和顶部胶套5,通过这三个胶套使得电压针3接触不到电流针,防止电压针3与电流针形成短路(当然,也可以通过在电压针3的外周侧上刷漆等方式来实现绝缘)。其中,圆孔通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阶梯15,中间胶套6的顶部顶住阶梯,电压针3的底部外周侧设有第二阶梯16,底部胶套4的底部压在第二阶梯16上。电压针3的外周侧套有回缩弹簧7,回缩弹簧7被夹在底部胶套4和中间胶套6之间,使得电压针3在压合时可回缩,在压合后可复位。顶部胶套5一端伸入通道内,另一端探出圆孔通道外,电压针3的顶部外周侧固定有卡环11,卡环11位于顶部胶套5的上方并卡住顶部胶套5,防止电压针3从下方掉出圆孔通道。

电流针头1和电压针3的底面都雕刻出密集分布的锯齿。使用时,通过套筒8将探针安装于针床上,见图3,当针床带动探针压合时,探针接触到电池极柱,电池极柱挤压探针使电流针杆2随之后退并从套筒8的上方更加伸出,套筒8上装的两个销钉b沿着电流针杆2上的导槽a移动,销钉b在导槽a的倾斜段中移动的过程中,由于销钉b固定在套筒8上不能活动,迫使电流针在压合电池极柱的过程中有横向旋转动作,电流针旋转时带动电压针3一起旋转,此过程中电流针头1和电压针3底面的锋利的锯齿轻微刮破电池极柱的隔离层,达到电流针头1、电压针3与电池极柱有效接触的目的。销钉b离开导槽a的倾斜段后,进入导槽a的下竖直段,在下竖直段的轨迹限定作用使电流针杆2沿自身轴线移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