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星敏感器地面试验用遮光罩陷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9091发布日期:2018-11-14 04:5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陷光装置,属于杂光抑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进行星敏感器的地面试验时,光源的出射光束照射至星敏感器遮光罩的挡光环、侧壁以及其周围结构的表面时会发生散射或衍射。形成的散射光或衍射光会对星敏感器的测试背景区域造成杂光污染,进而影响星敏感器像面处的能量分布以及星敏感器遮光罩消光比的测量精度。然而,目前尚无有效技术手段能够解决由光源出射光束直射至星敏感器遮光罩而引起的一次杂光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在现有星敏感器地面试验时出现的由光源出射光束直射至星敏感器遮光罩而引起的一次杂光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星敏感器地面试验用遮光罩陷光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星敏感器地面试验用遮光罩陷光装置包括壳体、光阑1和杂光吸收单元;

壳体为不设后面板的矩形体,在壳体的前面板2上设置有入光口3;

光阑1设置在壳体的前面板2上,星敏感器遮光罩4设置在壳体内,光阑1、入光口3和星敏感器遮光罩4同轴设置,星敏感器遮光罩4的前端面与壳体前面板2的外表面共面;

光阑1的孔径等于星敏感器遮光罩4的前开口端的内径,入光口3的直径大于星敏感器遮光罩4的前开口端的内径;

杂光吸收单元包括多个锥形结构5,锥形结构5的大端开口、小端封闭,多个锥形结构5开口端朝外地密布设置在壳体的顶板6、左侧板7和右侧板8上;

在壳体的外表面、光阑1的框架以及锥形结构5的内、外表面上均涂覆有消光黑漆。

作为优选的是,光阑1与壳体通过内螺钉固定。

作为优选的是,锥形结构5与壳体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的是,光阑1为电动可变光阑。

作为优选的是,电动可变光阑的调节范围为50~200mm。

作为优选的是,锥形结构5为圆锥形结构。

作为优选的是,圆锥形结构的高与底面直径的比值等于或大于4。

作为优选的是,消光黑漆的吸光率为97.5%。

本发明所述的星敏感器地面试验用遮光罩陷光装置,在其壳体的顶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由密布设置有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开口端向外设置,当光源的出射光束射向星敏感器遮光罩时,杂光进入锥形结构的内部,并且发生多次发射,从而被涂覆在锥形结构内表面上的消光黑漆吸收,进而实现了陷光的效果。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星敏感器地面试验用遮光罩陷光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在现有星敏感器地面试验时出现的由光源出射光束直射至星敏感器遮光罩而引起的一次杂光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所述的星敏感器地面试验用遮光罩陷光装置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实施例提及的光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提及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提及的星敏感器遮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提及的光阑与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提及的光阑、星敏感器遮光罩与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提及的锥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星敏感器地面试验用遮光罩陷光装置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下面结合图1至图6说明本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述的星敏感器地面试验用遮光罩陷光装置包括壳体、光阑1和杂光吸收单元;

壳体为不设后面板的矩形体,在壳体的前面板2上设置有入光口3;

光阑1设置在壳体的前面板2上,星敏感器遮光罩4设置在壳体内,光阑1、入光口3和星敏感器遮光罩4同轴设置,星敏感器遮光罩4的前端面与壳体前面板2的外表面共面;

光阑1的孔径等于星敏感器遮光罩4的前开口端的内径,入光口3的直径大于星敏感器遮光罩4的前开口端的内径;

杂光吸收单元包括多个锥形结构5,锥形结构5的大端开口、小端封闭,多个锥形结构5开口端朝外地密布设置在壳体的顶板6、左侧板7和右侧板8上;

在壳体的外表面、光阑1的框架以及锥形结构5的内、外表面上均涂覆有消光黑漆。

本实施例的光阑1与壳体通过内螺钉固定,锥形结构5与壳体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的光阑1为电动可变光阑,其调节范围为50~200m。

本实施例的锥形结构5为圆锥形结构,其高为38mm,底面直径为5mm。

本实施例的消光黑漆的吸光率为97.5%。

本实施例所述的星敏感器地面试验用遮光罩陷光装置,在壳体的每个锥形结构设置侧的边缘设置有向外延展的挡板,挡板用于保护锥形结构5。

本实施例的壳体的后端开口设置,这种敞开式的结构便于星敏感器整机的安装及拆卸,能够满足不同型号星敏感器地面验证的需求。

在进行星敏感器地面试验时,通过调节光阑1的孔径的大小,使得光阑1的孔径与星敏感器遮光罩4的前开口端的内径相一致,进而在入光口3内侧形成局部密闭空间,阻挡光源的出射光束照射至星敏感器遮光罩4的外侧壁。

在进行星敏感器地面试验时,本实施例所述的星敏感器地面试验用遮光罩陷光装置固定在星敏感器遮光罩4的周围,能够充分抑制光源的出射光束在星敏感器遮光罩4的周围发生散射或衍射效应。

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星敏感器地面试验用遮光罩陷光装置,属于杂光抑制技术领域,解决了在现有星敏感器地面试验时出现的由光源出射光束直射至星敏感器遮光罩而引起的一次杂光污染问题。所述陷光装置:壳体为不设后面板的矩形体,在壳体的前面板上设置有入光口。光阑设置在壳体的前面板上,星敏感器遮光罩设置在壳体内,光阑、入光口和星敏感器遮光罩同轴设置,星敏感器遮光罩的前端面与壳体前面板的外表面共面。星敏感器遮光罩的前开口端的内径等于光阑的孔径,小于入光口的直径。锥形结构的大端开口、小端封闭,多个锥形结构开口端朝外地密布设置在壳体的顶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在壳体的外表面、光阑的框架以及锥形结构的内、外表面上均涂覆有消光黑漆。

技术研发人员:汪洪源;王秉文;武少冲;颜志强;刘祥;康文;魏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8.01
技术公布日:2018.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