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振动的排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52310发布日期:2019-03-19 23:33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车内振动的排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振动噪声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内振动的排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汽车的nvh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汽车的舒适性逐渐成为市场差异化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汽车振动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车轮、发动机以及传动系统的不平衡等外部和内部的激振作用,容易产生整车和局部的振动。明显的异常振动会使驾驶员与乘客产生不舒服分感觉,严重时振动会造成结构的共振和疲劳,从而破坏结构,影响使用寿命。

某商用车市场反馈发现,在特定车速110km/h时,车厢内出现异常振动,该车速为用户常用车速,因而引起消费者极大抱怨。为减少或消除该异常振动现象,改善汽车的整体性能,需要找出侧围异常振动所对应的频率及引起该频率异常振动的根本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内振动的排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排查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内振动的排查方法,其中,包括:

在侧围c柱的设定位置布置多个振动传感器;

控制车速在110km/h±4km/h;

控制后车轮的动平衡、径向力均匀性和尺寸均匀性;

激励后轮轮心,测试后桥和板簧的振动响应,从而得到轮心到后桥、板簧的第一传递函数;

如果所述第一传递函数出现设定的峰值,则确定后轮轮心到后桥和板簧这一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

优选地,如果所述第一传递函数未出现设定的峰值,则测试c柱到车身、底盘接附点的车身侧的第二传递函数;

如果所述第二传递函数出现设定的峰值,则确定c柱到车身、底盘接附点这一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

优选地,如果确定c柱到车身、底盘接附点这一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所述排查方法还包括:

提升侧围呼吸模态频率。

优选地,提升侧围呼吸模态频率具体包括:

在c柱内板设置加强件。

优选地,所述振动传感器的数量是9个。

本发明提供的车内振动的排查方法,在侧围c柱的设定位置布置多个振动传感器,在设定的车速下,控制作为振动激励源的后车轮的动平衡、径向力均匀性和尺寸均匀性,再检测后轮轮心到后桥和板簧这一传递路径的第一传递函数,如果该第一传递函数出现设定的峰值,则确定该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由此实现振动的排查。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第一传递函数未出现设定的峰值,则测试c柱到车身、底盘接附点的车身侧的第二传递函数;如果所述第二传递函数出现设定的峰值,则确定c柱到车身、底盘接附点这一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由此进一步实现精确地振动排查。

在得到排查结果后,通过提升侧围呼吸模态频率来降低车内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内振动的排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振动的排查方法,包括:

s1,在侧围c柱的设定位置布置多个振动传感器。

可以在侧围c柱上设置9个振动传感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他的数量。

s2,控制车速在110km/h±4km/h。

测试时采用的测试车速是110km/h,实际可能达到的车速约为106km/h。

s3,控制后车轮的动平衡、径向力均匀性和尺寸均匀性。

首先,5档车速在110km/h时,发动机及传动轴激励均高于100hz,动力传动系统非此问题激励源;其次,计算106km/h时车轮一阶激励频率为13.82hz,与问题频率基本一致;同时,通过测试可知,后桥振动频率与车内响应点频率相一致;最后,开展转毂倒拖试验,后轮拖动时与四轮拖动时车内响应点振动相当,综上,可以确认激励来自后轮一阶激励。

影响车轮一阶激励的三个主要因素:质量不均匀性、尺寸不均匀性和刚性不均匀性。轮胎质量的均匀性可以通过轮胎动平衡体现,表示的是轮胎转动时存在的平衡,当轮胎质量不均匀时,即轮胎动不平衡,将会引起轮胎侧向振动。轮胎尺寸不均匀指的是轮胎径向及侧向的尺寸偏差,当尺寸不均匀时,轮胎旋转就会产生振动或摆动。由于轮胎胶料混炼不均匀等因素造成轮胎径向刚度不均匀,使轮胎径向力产生波动,导致车辆高速行驶振动。为了验证是否是车轮均匀性引起的问题,通过控制后车轮的动平衡、径向力均匀性、尺寸均匀性进行验证。

s4,激励后轮轮心,测试后桥和板簧的振动响应,从而得到轮心到后桥、板簧的第一传递函数;如果所述第一传递函数出现设定的峰值,则确定后轮轮心到后桥和板簧这一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

优选地,如果所述第一传递函数未出现设定的峰值,则测试c柱到车身、底盘接附点的车身侧的第二传递函数;

如果所述第二传递函数出现设定的峰值,则确定c柱到车身、底盘接附点这一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

如果确定c柱到车身、底盘接附点这一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所述排查方法还包括:提升侧围呼吸模态频率。动态测试ods分析显示,在110km/h时,侧围呈现呼吸模态的振动特征,由此可以确定110km/h时,侧围呼吸模态发生了共振。

一种实验结果是,后轮激励对侧围异常振动有一定的影响,但非主因;后桥传递路径对侧围振动无影响;在车速110km/h左右,车身呼吸模态产生共振是引起侧围振动大的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原因。

解决此问题需要提升侧围呼吸模态频率,避开车轮一阶激励。通过在c柱内板增加加强件来优化c柱结构,将此c柱加强方案在样车上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发现侧围无明显的y向共振现象。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内振动的排查方法,包括:在侧围C柱的设定位置布置多个振动传感器;控制车速在110Km/h±4Km/h;控制后车轮的动平衡、径向力均匀性和尺寸均匀性;激励后轮轮心,测试后桥和板簧的振动响应,从而得到轮心到后桥、板簧的第一传递函数;如果所述第一传递函数出现设定的峰值,则确定后轮轮心到后桥和板簧这一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本发明提供的排查方法在侧围C柱的设定位置布置多个振动传感器,在设定的车速下,控制作为振动激励源的后车轮的动平衡、径向力均匀性和尺寸均匀性,再检测后轮轮心到后桥和板簧这一传递路径的第一传递函数,如果该第一传递函数出现设定的峰值,则确定该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由此实现振动的排查。

技术研发人员:董银萍;邓厚科;宋文凤;陈晓宇;冯磊;江谋列;尹梦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19
技术公布日:2019.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