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中动脉观察血管干细胞附壁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54209发布日期:2019-03-19 23:4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细胞观察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中动脉观察血管干细胞附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观察血管干细胞、内皮前体细胞的方法主要为体内观察法:局部植入或静脉输入荧光标记(如gfp、cm-dil等标记)的细胞,于不同时间段,取待测靶血管进行观察;或植入/输入其他方式标记(如brdu)的细胞,于不同时间段,取血管标本,用组织化学、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评价。这两种方法共同缺点有:①不能实时观察,观察时间点的选择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观察点的取舍有随机性,从而影响评价的准确性;②了解细胞归巢、黏附动态变化、影响因素难度大,需投入较大的时间和成本。用超顺磁性氧化铁(造影剂)标记细胞磁共振成像可在体原位实时观察细胞附壁,但超顺磁性氧化铁有细胞毒性,如何解读观察结果仍存在争议。此外,还出现了体外观察方法,如专利zl201310156400.7公开了“一种观察血管干细胞附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待观察的血管干细胞,用荧光染料进行标记后,备用;2)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对暴露出中动脉的新鲜离体耳灌流5~10min,灌流液自耳中动脉流入,由耳静脉流出;其中,所述暴露出的中动脉为完整的中动脉或损伤的中动脉;3)将步骤1)得到的经荧光染料标记的血管干细胞加入灌流液中,在恒温恒压条件下,避光循环灌流1~4h后,经洗脱、固定后,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该发明易于实施、操作简便、结果明确,证明了用离体耳中动脉观察荧光标记的血管干细胞附壁是可行的。但是,该专利中需要避光循环灌流的时间为1~4h,耗时较长,该方法推广应用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技术实现要素:鉴以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中动脉观察血管干细胞附壁的方法,主要对灌流步骤进行改进,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灌流时间过长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中动脉观察血管干细胞附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对暴露出中动脉的新鲜离体耳灌流3~5min,灌流液自耳中动脉流入,由耳静脉流出;2)将经荧光染料标记的血管干细胞加入灌流液中,在恒温恒压条件下,避光循环灌流3~5min后,改用灌流助液循环灌流5~8min,再继续用含有经荧光染料标记的血管干细胞的罐流液循环灌流3~5min,经洗脱、固定后,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3)结果判断:损伤的中动脉的受损部位观察到荧光,完整的中动脉未观察到荧光;其中,所述灌流液为含有0.1~0.2mmol/l麦冬多糖的任-洛液,所述灌流助液为含有5~10mmol/l的氯化钾、5~8mmol/l的氯化镁、0.1~0.2mmol/l麦冬多糖和0.5~1.5mmol/l柠檬酸钠的生理盐水。优选的,所述的血管干细胞为内皮前体细胞,内皮前体细胞粘附于损伤的中动脉的受损部位。优选的,所述灌流液为含有0.2mmol/l麦冬多糖的任-洛液。优选的,所述灌流助液为含有5mmol/l的氯化钾、5mmol/l的氯化镁、0.1mmol/l麦冬多糖和1.5mmol/l柠檬酸钠的生理盐水。优选的,灌流速度为2.0ml/min。优选的,加入灌流液中的经荧光染料标记的血管干细胞的量为1×103个细胞/ml灌流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灌流液进行优化,并在灌流过程中采用了灌流助剂,采用本发明方法,灌流时间降至11min,相比于现有技术的1h,灌流时间明显降低,整体缩短利用中动脉观察血管干细胞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任-洛液为:成分含量nacl(g)9kcl(g)0.42cacl2(g)0.24nahco2(g)0.5kh2po4(g)0.5glucose(g)1.0蒸馏水加至(ml)1000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中动脉为兔耳中动脉,兔耳中动脉指耳背部外2/3段耳中动脉(长度随兔品系及年龄为4~10cm)。实施例1一种利用中动脉观察血管干细胞附壁的方法1、方法1)晚期发育的内皮前体细胞(oecs)体外扩增及鉴定: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抽取兔的两股骨的骨髓共6ml,从中分离出超过2×108单个核细胞(mncs)。将mncs接种于胶原蛋白ι包被的培养皿中用内皮细胞基础培养基(ebm-2)及添加剂(包括肝素、抗坏血酸、庆大霉素、两性霉素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皮生长因子等,均为clonetics公司产品)培养28天,获得4~5×107贴壁细胞。细胞呈鹅卵石状,可摄入低密度脂蛋白,能结合血凝素,cd144、caveolin-1表达阳性,cd14、cd45表达阴性,产生一氧化氮,具迁移能力,在基质matrigel-matrix存在时可形成管状结构;3)荧光染料标记:用cm-dil标记oecs,细胞在贴壁状态下2μg/mlcm-dilpbs溶液37℃孵育5min,4℃下15min,pbs洗两遍;4)先用灌流液,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对暴露出中动脉的新鲜离体耳灌流3min,灌流液自兔耳中动脉流入,由兔耳静脉流出;5)离体兔耳灌流法观察自体oecs附壁:将经荧光染料标记的oecs加入灌流液中(1×103个细胞/ml灌流液),在恒温恒压条件下,避光循环灌流3min后,改用灌流助液循环灌流5min,再继续用前述含有经荧光染料标记的血oecs的罐流液循环灌流3min,经洗脱、固定后,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中,所述灌流液为含有0.2mmol/l麦冬多糖的任-洛液,所述灌流助液为含有5mmol/l的氯化钾、5mmol/l的氯化镁、0.1mmol/l麦冬多糖和1.5mmol/l柠檬酸钠的生理盐水,灌流速度为2.0ml/min。实验设2组:①耳中动脉内皮完整组②耳中动脉内皮受损组2、结果与分析实验表明,cm-dil标记的自体oecs恒压灌流11min,荧光显微镜下,耳中动脉内皮受损段可看到极强的红色荧光,在其他部位未看到荧光,在内皮完整耳中动脉未看到荧光。实施例2一种利用中动脉观察血管干细胞附壁的方法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4)先用灌流液,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对暴露出中动脉的新鲜离体耳灌流3min,灌流液自兔耳中动脉流入,由兔耳静脉流出;5)离体兔耳灌流法观察自体oecs附壁:将经荧光染料标记的oecs加入灌流液中(1×103个细胞/ml灌流液),在恒温恒压条件下,避光循环灌流5min后,改用灌流助液循环灌流8min,再继续用前述含有经荧光染料标记的血oecs的罐流液循环灌流5min,经洗脱、固定后,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中,所述灌流液为含有0.1mmol/l麦冬多糖的任-洛液,所述灌流助液为含有10mmol/l的氯化钾、8mmol/l的氯化镁、0.2mmol/l麦冬多糖和0.5mmol/l柠檬酸钠的生理盐水。实验设2组:①耳中动脉内皮完整组②耳中动脉内皮受损组2、结果与分析实验表明,cm-dil标记的自体oecs恒压灌流18min,荧光显微镜下,耳中动脉内皮受损段可看到极强的红色荧光,在其他部位未看到荧光,在内皮完整耳中动脉未看到荧光。对比例1采用专利zl201310156400.7公开的“一种观察血管干细胞附壁的方法”。实验结果与zl201310156400.7中所述相同。对比例2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采用灌流助剂,即实施例1中的步骤5)改为:离体兔耳灌流法观察自体oecs附壁:将经荧光染料标记的oecs加入灌流液中(1×103个细胞/ml灌流液),在恒温恒压条件下,避光循环灌流6min,经洗脱、固定后,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显示,耳中动脉内皮受损段和内皮完整耳中动脉均未观察到荧光。对比例3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灌流液中未加入麦冬多糖。实验结果显示,耳中动脉内皮受损段和内皮完整耳中动脉均未观察到荧光。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可知,采用本发明方法,仅需恒压灌流11~18min,即可观察细胞附壁情况,相比对比例1的1h,极大的缩短了操作时间,而且本发明灌流液中的细胞浓度仅为1×103个细胞/ml灌流液,可见在较低细胞浓度下也并不影响观察结果。对比例实施例1与对比例2、对比例3的结果可知,采用灌流助剂和灌流液中加入麦冬多糖,可有效缩短灌流时间。在未采用灌流助剂和含有麦冬多糖的灌流液的前提下,可能由于灌流时间过短,耳中动脉内皮受损段未能观察到荧光。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