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流量计检定的高精度气吹式换向称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3549发布日期:2019-02-22 20:2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用于流量计检定的高精度气吹式换向称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液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流量计检定的高精度气吹式换向称重系统。



背景技术:

流量表的校验以及油液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实验中,在测量管路或者设备中需要连接换向机构,用到换向机构改变油液的流通路径及方向来满足实验的需求,油液经过换向器时通常是通过油液自身的重力从换向机构内流出,但是当油液经过换向机构时会有部分油液滞留或者粘附在换向机构的内壁上,靠自身的重力很难流出,所以给试验结果带来严重的干扰,严重超出了实验误差的范围,且当油液通过换向机构进入称重时,对于较大的称重箱在使用时,进油量较大,但是为了称重准确进油管又不能与称重箱直接接触,因此进油口的大进油量对整个称重系统会产生较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称重系统的稳定性及称重精度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进油口的大进油量也会产生油液飞溅,同样影响油液的称重并对实验结果的精度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流量计检定的高精度气吹式换向称重系统。

具体内容如下:用于流量计检定的高精度气吹式换向称重系统,该系统包括吹气换向进油装置和带有分油器的称重箱;其特征是:

所述的吹气换向进油装置包括固定板、换向气缸、进油管、y型的换向头和吹气机构,所述的进油管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进油管水平段的自由端通过转动副水平固定在固定板上,在进油管的水平段上固定一块与竖直段对应平行的连接板,所述的换向气缸通过小悬臂水平固定在固定板的侧面,换向气缸与进油管固定在固定板的同一侧面,换向气缸的一端铰接在连接板上,所述的换向头为y型的的空腔体、包括主流道和两个对称的分流道,在换向头主流道的空腔内通过竖直隔板将主流道的空腔分隔为分别与分流道的空腔相对应的两个部分,换向头的主流道通过大悬臂竖直固定在固定板的侧面,所述的进油管竖直段的自由端从换向头主流道的上端口伸入到换向头内,进油管竖直段的自由端的端口位于竖直隔板的正上方;

所述的吹气机构包括进气管、设有吹气口和连通腔室的吹气箍圈,所述的吹气箍圈沿换向头的主流道和分流道的连接处水平固定在换向头的外侧壁上,在吹气箍圈内设有沿吹气箍圈一周首尾连通的连通腔室,在吹气箍圈内均匀设有若干个斜向下分别连通换向头分流道的空腔和吹气箍圈的连通腔室的吹气口,在吹气箍圈两对称的侧面上分别固定一个与连通腔室相连通的进气管;

所述的带有分油器的称重箱包括电子天平及其上部固定的称重箱和固定在称重箱内部的分油器,所述的称重箱为上端开口的圆筒状,称重箱的底部通过支柱固定在电子天平的承重面上,所述的称重箱内部的底部设置为倒圆锥状,在底部倒圆锥的锥尖处设有一根与称重箱内部连通并向外伸出的排油管,在排油管的管路上设有一个电磁阀;所述的分油器包括伞状的分油帽和支撑腿,所述的分油帽的底部通过至少三根支撑腿将其竖向固定在称重箱底部的倒圆锥面上,所述的分油帽的轴线与称重箱的轴线共线,所述的换向头的一分流道的下端口伸入到称重箱内且位于分油帽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的进油管的水平段与固定板另一侧面上对应油路的管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换向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的缸体通过小悬臂水平固定在固定板的侧面,所述的活塞杆的自由端铰接在连接板上。

优选的,所述的进气管与气源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分油帽的母线为凹陷的圆弧状。

优选的,所述的称重箱的底部内表面经过中心线的截面的轮廓线的夹角α为90°。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流量计检定的高精度气吹式换向称重系统,进油管内油液进入换向头内,通过换向气缸控制进油管的摆动角度,从而与换向头不同的分流道相对应,从而实现油液流通路径及方向的改变,油液从换向头的分流道内流出沿经分油帽的上表面分散并沿称重箱的内侧面滑落至称重箱内,防止油液直接冲击箱体底部,增加系统平稳性并防止油液飞溅,使称重更精确并保护电子天平,当油液结束后,气源接通吹气机构的进气管,通过吹气机构的各个吹气口向换向头的分流道内吹气,将换向头内壁上粘附的油液吹出换向头,减少实验数据不必要的误差,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流量计检定的高精度气吹式换向称重系统的剖面图;

图2为吹气换向进油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带有分油器的称重箱的剖面图;

图6为分油器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中:2.分油帽、3.支撑腿、4.称重箱、5.称重箱倒圆锥状的底部、6.支柱、7.排油管、8.电子天平、9.电磁阀、10.分油帽凹陷的轮廓线、11.吹气气缸的活塞杆、12.吹气气缸的缸体、13.进油管的竖直段、14.固定板、15.换向头的主流道、16.进气管、17.连通腔室、18.吹气口、19.换向头的分流道、20.对应油路的管道、21.连接板、22.小悬臂、23.大悬臂、24.吹气机构、25.进油管的水平段、26.竖直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案例一,参见图1-7,用于流量计检定的高精度气吹式换向称重系统,该系统包括吹气换向进油装置和带有分油器的称重箱;

所述的吹气换向进油装置包括固定板、换向气缸、进油管、y型的换向头和吹气机构,所述的进油管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进油管水平段的自由端通过转动副水平固定在固定板上,在进油管的水平段上固定一块与竖直段对应平行的连接板,所述的换向气缸通过小悬臂水平固定在固定板的侧面,换向气缸与进油管固定在固定板的同一侧面,换向气缸的一端铰接在连接板上,所述的换向头为y型的的空腔体、包括主流道和两个对称的分流道,在换向头主流道的空腔内通过竖直隔板将主流道的空腔分隔为分别与分流道的空腔相对应的两个部分,换向头的主流道通过大悬臂竖直固定在固定板的侧面,所述的进油管竖直段的自由端从换向头主流道的上端口伸入到换向头内,进油管竖直段的自由端的端口位于竖直隔板的正上方;

所述的吹气机构包括进气管、设有吹气口和连通腔室的吹气箍圈,所述的吹气箍圈沿换向头的主流道和分流道的连接处水平固定在换向头的外侧壁上,在吹气箍圈内设有沿吹气箍圈一周首尾连通的连通腔室,在吹气箍圈内均匀设有若干个斜向下分别连通换向头分流道的空腔和吹气箍圈的连通腔室的吹气口,在吹气箍圈两对称的侧面上分别固定一个与连通腔室相连通的进气管。

所述的带有分油器的称重箱包括电子天平及其上部固定的称重箱和固定在称重箱内部的分油器,所述的称重箱为上端开口的圆筒状,称重箱的底部通过支柱固定在电子天平的承重面上,所述的称重箱内部的底部设置为倒圆锥状,在底部倒圆锥的锥尖处设有一根与称重箱内部连通并向外伸出的排油管,在排油管的管路上设有一个电磁阀;所述的分油器包括伞状的分油帽和支撑腿,所述的分油帽的底部通过至少三根支撑腿将其竖向固定在称重箱底部的倒圆锥面上,所述的分油帽的轴线与称重箱的轴线共线,所述的换向头的一分流道的下端口伸入到称重箱内且位于分油帽的正上方,当油液流下时沿经分油帽起分散缓冲作用,防止油液直接冲击箱体底部,增加系统平稳性,使称重准确,保护电子天平。

所述的进油管的水平段与固定板另一侧面上对应油路的管道相连通。

所述的换向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的缸体通过小悬臂水平固定在固定板的侧面,所述的活塞杆的自由端铰接在连接板上。

所述的进气管与气源相连通。

所述的分油帽的母线为凹陷的圆弧状,保证进油管流入到分油帽上的油液尽可能沿分油帽的上表面滑落,防止油液被扬起,产生飞溅。

所述的称重箱的底部内表面经过中心线的截面的轮廓线的夹角α为90°,尽可能保证称重箱内的油液能够冲排油管排出。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流量计检定的高精度气吹式换向称重系统,进油管内油液进入换向头内,通过换向气缸控制进油管的摆动角度,从而与换向头不同的分流道相对应,从而实现油液流通路径及方向的改变,油液从换向头的分流道内流出沿经分油帽的上表面分散并沿称重箱的内侧面滑落至称重箱内,防止油液直接冲击箱体底部,增加系统平稳性并防止油液飞溅,使称重更精确并保护电子天平,当油液结束后,气源接通吹气机构的进气管,通过吹气机构的各个吹气口向换向头的分流道内吹气,将换向头内壁上粘附的油液吹出换向头,减少实验数据不必要的误差,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