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确测量楼板板厚的可收纳测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1770发布日期:2018-08-24 18:0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器,特别涉及一种精确测量楼板板厚、可收纳、自动轻松收杆的简易测量器。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建设检验及验收过程中,为了保证楼板的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需要对楼板的厚度进行测量。

一般现在测量板厚的方法分为二种:一种是利用电磁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结合的电子仪器,使用时,需要两个人,一个人在楼上,一个人楼下,楼下的人要顶住发射仪,楼上的人要通过通讯沟通加上扫雷式的方法让接收仪和发射仪位于同一中心才能测量,显然效率不高,虽然精度高,不过由于设备昂贵,加上测量板厚的使用频率不高的原因(一般建筑工地都是集中式一两次测量就可以了),很少普及;

第二种是利用原始的方法在楼板上钻孔或是用PVC管预留测量孔,前者就可想而知了,由于楼板的钢筋密集,钻孔的过程中遇到钢筋就等于白忙活,后者在浇捣混凝土的时候总会倾斜,所以造成了测量孔基本不是理论上的竖直孔,还是带有倾斜角度的孔,传统的测量是在孔底顶住一块钢板,再拿卷尺伸入孔中测量,由于孔是倾斜的,测量的数据会有误差,楼板的厚度规范标准在+8mm、-5mm以内,因为有所误差,所以很容易造成由于测量不准而对楼板进行后期处理,如果测量不精准,就等于形同虚设。

授权公告号CN204612649U,专利名称为“一种楼板厚度的测量工具”,授权公告号为CN206056451U,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检测混凝土楼板厚度的工具”,授权公告号CN204831113,专利名称为“楼板厚度测量游标卡尺”,授权公告号CN203385360U,专利名称为“混凝土结构厚度测量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5898027U,专利名称为“一种楼板板厚测量工具”,授权公告号CN205898026U,专利名称为“一种楼板板厚测量工具”,授权公告号CN203396325U,专利名称为“一种混凝土楼板厚度测量的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5981025,专利名称为“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厚度的检测装置”均公开了一种利用T型铰接结构的测量仪的设计思路,但是它们在测量斜孔就显得无能为力,拿设计楼板板厚为100mm,测量孔的孔径20mm为例,楼板的标准层基本在100mm和120mm之间,当测量孔的倾斜角度为2°时,其垂直孔的孔径只剩下17mm不到,当测量孔的倾斜角度为12°时(如图14所示),测量孔的垂直孔已经是不能存在了,然而板厚越厚,允许的角度就越小,而测量孔的孔径不能无限放大,对后期修补和防水会是一大挑战,而上述这些专利之所以没有被普及,是没有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另外,假设测量孔的实际孔是垂直孔,上述专利的刻度杆也不能准确测量,因为保证不了刻度杆的水平程度,这种精确度不高的测量还不如直接用卷尺直接在孔内测量板厚来的方便。

再则,授权公告号CN204612649U,专利名称为“一种楼板厚度的测量工具”的专利对于读数进行了优化,利用读数差使读数能够设置在较上方,这样会增加竖杆的长度和重量,在搬运的过程中显得笨拙。

还有,T型结构的测量器,在收工的时候,不约而同的采用水平杆自由运动至竖向状态,等水平杆静止时才能把测量器拉上来,使测量的时间增长,或是一些采用双杆拉杆的方法,结构也是过于复杂。

所以,怎样让测量更准确、应付斜孔及以上,是我们当下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确测量楼板板厚的可收纳测量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精确测量楼板板厚的可收纳测量器,包括具有刻度标识的竖杆和用于挡接楼板板底的转杆,转杆铰接在竖杆的底端,当转杆与楼板板底挡接时,其挡接的水平面与竖杆上的零刻度对齐,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尺,滑尺套接于竖杆外且可沿竖杆进行往复运动,滑尺的两侧具有挡接楼板板面的挡接部,滑尺上具有可观看竖杆刻度读数的可视窗,挡接部的顶面与竖杆垂直且设有用于测量竖杆水平方向的第一万向水平仪。

所述竖杆对应刻度的两侧侧壁设有凹槽,滑尺上设有与凹槽适配的凸缘,滑尺通过凹槽和凸缘的配合实现限位往复运动。

所述可视窗的一侧设有镜筒,镜筒为透明材质,镜筒相对于可视窗另一端的口部设有凸透镜,凸透镜与镜筒固定连接,镜筒与竖杆具有夹角。

所述夹角为30度至60度。

所述镜筒两侧设有角度仪组件,镜筒的两侧还设有供第一销轴通过的孔,镜筒与角度仪组件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当滑尺的挡接部与楼板贴合时,所述第一销轴所处水平面与楼板板面齐平。

所述角度仪组件包括对称的两个固定盘和两个活动盘,固定盘和活动盘的外侧设有角度刻度标识,固定盘内设有供活动盘置入的腔体,腔体的一侧设有供活动盘进出的第一开口,活动盘通过所述第一销轴的配合下可作圆缺往复运动,活动盘具有挡接楼板的挡接面,挡接面与竖杆的最大角度为90度。

所述固定盘和活动盘的截面均为扇形。

所述两个固定盘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杆,两个活动盘之间设有第二固定杆。

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用于测量挡接面水平方向的第二万向水平仪。

所述挡接部的侧部设有用于卡紧滑尺和竖杆的调节螺杆。

所述转杆被铰接点分为两段,且称为A段和B段,B段的长度和/或重量大于A段。

所述竖杆的侧壁且相对于铰接点的上方设有凸件,凸件的底部设有磁铁或能被磁铁吸附的金属,所述A段的轴向口部设有磁铁或能被磁铁吸附的金属,当A段运动至凸件附近时,凸件实现对A段的磁性吸附力。

所述竖杆内设有可容纳物件的腔室,竖杆的顶部设有供物件伸入的第二开口。

包括与第二开口适配的盖体,盖体通过套接方式与竖杆固定连接。

所述竖杆的径向设有贯通竖杆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T型铰接的结构设计的测量器,其竖杆上设计了滑尺,滑尺上装入了万向水平仪,在孔斜率不大的情况下,能够测量竖杆的水平程度,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

滑尺上设置了角度仪,竖杆配合角度仪上的万向水平仪,能够测量孔斜率大的孔,让测量器实用度更高。

滑尺上设置了装有放大镜的镜筒,大大方便读数;

竖杆和水平杆之间巧妙地设置了磁铁,能在测量完毕后轻松使测量器保持竖直从而从孔中取仪器,减短了测量时间;

由于测量器的使用频率不高的原因,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收纳功能,很大程度防止了被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仪组件和滑尺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尺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仪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仪组件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仪组件角度刻度标记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A段与凸件局部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测量孔斜率小时使用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在测量孔斜率大时使用状态图;

图12为图11中B处放大图;

图13为角度关系原理图;

图14为测量孔倾斜角度为12°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4所示,一种精确测量楼板板厚的可收纳测量器,包括具有刻度标识的竖杆100和用于挡接楼板300板底的转杆200,转杆200铰接在竖杆100的底端,当转杆200与楼板300板底挡接时,其挡接的水平面与竖杆100上的零刻度对齐,包括滑尺400,滑尺400套接于竖杆100外且可沿竖杆100进行往复运动,滑尺400的两侧具有挡接楼板300板面的挡接部410,滑尺400上具有可观看竖杆100刻度读数的可视窗420,挡接部410的顶面与竖杆100垂直且设有用于测量竖杆100水平方向的第一万向水平仪430,转杆200和竖杆100可采用第二销轴230连接,第二销轴230一端采用套接方式插入竖杆100的孔进行固定连接,另一端也同样采用套接方式插入一个挡接转杆200的挡接件240,这样方便拆装和收纳,可视窗420处为透明。

所述竖杆100对应刻度的两侧侧壁设有凹槽110,滑尺400上设有与凹槽110适配的凸缘440,滑尺400通过凹槽110和凸缘440的配合实现限位往复运动,凹槽110和凸缘440的配合能使竖杆100和滑尺400贴在一起,避免滑尺400绕竖杆100旋转。

所述可视窗420的一侧设有镜筒450,镜筒450为透明材质,镜筒450相对于可视窗420另一端的口部设有凸透镜451,凸透镜451与镜筒450固定连接,镜筒450与竖杆100具有夹角,镜筒450为透明材质是为了增加进光量,便于读数,也可设计成筒壁镂空状结构,凸透镜451和镜筒450可配合凹凸结构及上盖的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属于普通镜筒450作法,在此不作过多赘述,凸透镜451对刻度进行了放大,方便读数,因为验收时人员众多,不必每个人都要蹲下来读数。

所述夹角为30度至60度,优选35度,此角度更方便靠近读数。

所述镜筒450两侧设有角度仪组件500,镜筒450的两侧还设有供第一销轴452通过的孔453,镜筒450与角度仪组件500通过第一销轴452连接,当滑尺400的挡接部410与楼板300贴合时,所述第一销轴452所处水平面与楼板300板面齐平,镜筒450内的第一销轴452为测量的基准,可在上面涂上红色等醒目油漆加以上色,第一销轴452在滑尺400往复运动的过程中紧贴竖杆100的刻度标识,这样第一销轴452就成了测量角度的顶点和长度刻度的对准线,因为第一销轴452是贯通镜筒450、固定盘510和活动盘520的,固定盘510可通过限位槽454和第一限位凸块514的配合,加上配合第一销轴452与镜筒450形成固定连接。

所述角度仪组件500包括对称的两个固定盘510和两个活动盘520,固定盘510和活动盘520的外侧设有角度刻度标识,固定盘510内设有供活动盘520置入的腔体,腔体的一侧设有供活动盘520进出的第一开口511,活动盘520通过所述第一销轴452的配合下可作圆缺往复运动,活动盘520具有挡接楼板300的挡接面521,挡接面521与竖杆100的最大角度为90度,活动盘520通过第一销轴452旋转至固定盘510内或外,挡接面521与楼板300贴合时,就能从角度仪组件500读出角度值,从镜筒450内读出长度值,固定盘510和活动盘520还可设置锁钩512,防止活动盘520自己旋转出固定盘510外,由于是伸缩式的角度仪,所以角度刻度的标注法举例为:固定盘510为顺时针方向标注,竖直处为0度,终止处为40度,而活动盘520顺时针从90度标向40度,如图8所示,固定盘510的第一开口511处为角度读数值。

所述固定盘510和活动盘520的截面均为扇形,固定盘510和活动盘520可设计成两个扇形,展开后类似四分之一的圆,这样方便画上刻度,同时固定盘和活动盘上分别设有第二限位凸块515和第三限位凸块524来限制展开的最大角度。

所述两个固定盘510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杆513,两个活动盘520之间设有第二固定杆522,第一固定杆513增加了两个固定盘510的稳定性,第二固定杆522增加了两个活动盘520的稳定性。

所述第二固定杆522上设有用于测量挡接面521水平方向的第二万向水平仪523,这样就能测出挡接面521的水平方向,让挡接面521保持水平,测量更精准,第一万向水平仪430和第二万向水平仪523均为装配式。

所述挡接部410的侧部设有用于卡紧滑尺400和竖杆100的调节螺杆411,靠近竖杆100的一端可设计一些防滑类的垫片412,增加了调节螺杆411和竖杆100的摩擦力,另一端设计一些一字型把手,方便松紧调节螺杆411,调节螺杆411的加入可使测量后整体定型,方便验收。

所述转杆200被铰接点分为两段,且称为A段210和B段220,B段220的长度和/或重量大于A段210,A段210可设计成空心,B段220设计成实心,优选B段220长度大于A段210,这样凸件120就能对B段220进行挡接,在测量器下放的过程中保持转杆200倾斜,下放完后转杆200能迅速旋转。

所述竖杆100的侧壁且相对于铰接点的上方设有凸件120,凸件120的底部设有磁铁121或能被磁铁吸附的金属,所述A段210的轴向口部设有磁铁或能被磁铁吸附的金属211,当A段210运动至凸件120附近时,凸件120实现对A段210的磁性吸附力。

所述竖杆100内设有可容纳物件的腔室,竖杆100的顶部设有供物件伸入的第二开口130,腔室能够把拆下来的转杆200、第二销轴230和挡接件240收纳进去,因为测量器的使用频率低的原因,转杆200露在外面难免会被破坏,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包括与第二开口130适配的盖体600,盖体600通过套接方式与竖杆100固定连接,方便锁住腔室内的物件。

所述竖杆100的径向设有贯通竖杆100的通孔140,通孔140用来系挂绳,方便悬挂。

使用时,先将转杆200的B段220旋转至上方并按住,由于凸件120的挡接,转杆200处于非垂直状态,将测量器放入测量孔处,当B段220完全伸出楼板300板底时,转杆200在重力差的作用下旋转,此时上拉竖杆100,转杆200与楼板300板底挡接,此时观看滑尺400上的第一万向水平仪430,使其居中,此时滑尺400的挡接部410底部与楼板300面贴合,旋转调节螺杆411锁紧滑尺400与竖杆100,从镜筒450的凸透镜451处观看竖杆100的刻度线,以第一销轴452为基准线进行读数,此读数即为楼板300厚度;

当发现滑尺400上的第一万向水平仪430不能居中时,说明测量孔的斜率过大,此时打开角度仪组件500上的锁钩512使活动盘520旋转出固定盘510,按住活动盘520的第二固定杆522使其底部的挡接面521贴合楼板300面,观看第二固定杆522上的第二万向水平仪523,调整竖杆100使第二万向水平仪523居中,然后旋转调节螺杆411锁紧滑尺400与竖杆100,读取角度仪上的角度数值,从镜筒450的凸透镜451处观看竖杆100的刻度线,以第一销轴452为基准线进行读数,此读数为测量孔的长度,此数据乘以刚刚读取的角度值的正弦值就能得出楼板300厚度;

收取时,将竖杆100下放,转杆200在重力的作用下旋转,A段210与凸件120由于磁性相吸附力,就能轻松将竖杆100拔出测量孔。

角度关系式:假设角度仪所测角度为β,所测长度为L,所测楼板300厚度为H,那么由图13所示可清晰算出H=L×SinB,为了方便现场计算,在角度仪的刻度盘上可以把正弦值的对照表刻上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