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北斗定位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5586发布日期:2018-09-11 22:09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北斗定位终端。



背景技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和俄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现有北斗定位终端有各种形状和大小,且在手持时容易掉落地上,一般的北斗定位终端的外壳不能固定各种不同大小、形状的北斗定位终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手持式北斗定位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持式北斗定位终端,包括第一扇形块,所述第一扇形块的一侧设置固定有固定装置,第一扇形块的另一侧和连接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装置的另一端和第二扇形块的一端固定,第二扇形块的一侧设置固定有固定装置,且第二扇形块的底端设置固定有手柄;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弹簧、支撑块和橡胶块,弹簧的一端和支撑块的中部焊接固定,支撑块远离弹簧的一侧胶合有橡胶块;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滑槽、挡块、滑块、滚轮和滑轨,滑槽的内部设置挡块,挡块的一端和滑轨垂直固定,滑轨的上端套接有滑块,滑块的两端设置固定有滚轮,滚轮和滑槽的内壁滚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一端和第一扇形块的一侧的内壁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扇形块和第二扇形块的一侧均设置有滑槽,且第一扇形块和第二扇形块的一侧均和滑块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内插设有滑轨,且滑轨和滑块的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块的外形为长方体,挡块的材料为高锰钢或中锰钢,且挡块和滑槽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拉第一扇形块和第二扇形块,此时滑块倚着滚轮在滑轨上滑动,当滑块碰到挡块时,停止拉动,将北斗定位终端放置在其中,然后将第一扇形块和第二扇形块慢慢合拢,不仅使得北斗定位终端很好的固定,而且能够适应于大小不同的北斗定位终端。

2、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块压缩弹簧进行局部调整固定,可以使得可以固定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北斗定位终端,同时对北斗定位终端掉落时起到减震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持式北斗定位终端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持式北斗定位终端的结构后视图;

图3为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扇形块、2第二扇形块、3手柄、4固定装置、41弹簧、42支撑块、43橡胶块、5连接装置、51滑槽、52挡块、53滑块、54滚轮、55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手持式北斗定位终端,包括第一扇形块1,第一扇形块1的一侧设置固定有固定装置4,第一扇形块1的另一侧和连接装置5的一端固定,连接装置5的另一端和第二扇形块2的一端固定,第二扇形块2的一侧设置固定有固定装置4,且第二扇形块2的底端设置固定有手柄3,固定装置4包括弹簧41、支撑块42和橡胶块43,弹簧41的一端和第一扇形块1的一侧的内壁焊接固定,弹簧41的另一端和支撑块42的中部焊接固定,支撑块42远离弹簧41的一侧胶合有橡胶块43,连接装置5包括滑槽51、挡块52、滑块53、滚轮54和滑轨55,滑槽51的内部设置挡块52,挡块52的外形为长方体,挡块52的材料为高锰钢或中锰钢,且挡块52和滑槽51滑动连接,挡块52的一端和滑轨55垂直固定,滑块53的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内插设有滑轨55,且滑轨55和滑块53的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块53的两端设置固定有滚轮54,滚轮54和滑槽51的内壁滚动连接,第一扇形块1和第二扇形块2的一侧均设置有滑槽51,且第一扇形块1和第二扇形块2的一侧均和滑块53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把北斗定位终端放置在盒体中固定,可以通过手柄3把持,放置大小不同的北斗定位终端是可以调节固定装置4和连接装置5,先将第一扇形块1和第二扇形块2分开到最大,通过拉第一扇形块1和第二扇形块2,此时滑块53倚着滚轮54在滑轨55上滑动,当滑块53碰到挡块52时,停止拉动,将北斗定位终端放置在其中,然后将第一扇形块1和第二扇形块2慢慢合拢,使得北斗定位终端固定住,再可以通过支撑块42压缩弹簧41进行局部调整。通过上述方式,不仅可以放置固定大小形状各样的北斗定位终端,而且能够更好的拿持,同时掉落时可以进行保护和减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