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道内检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线圈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2598发布日期:2018-08-28 23: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用于管道内检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线圈保护结构,包括外框保护系统(1)、柔性缓冲系统(2)和内框保护系统(3);其特征在于:外框保护系统(1)和内框保护系统(3)分别与柔性缓冲系统(2)相连,通过柔性缓冲系统(2)实现内外框的间接连接;相对于被检测管道,内框保护系统具有随动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道内检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线圈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外框保护系统(1)包括用于防护的外框侧端(4)、用于实现外框保护系统(1)与柔性缓冲系统(2)相连接的柔性缓冲系统安装孔(5)、用于将与线圈连接导线固定的线圈导线固定孔(10)和用于与设备连接的安装孔(11);与设备连接的安装孔(11)位于外框保护系统(1)前后两端的四角,柔性缓冲系统安装孔(5)位于与设备连接的安装孔(11)的内侧,线圈导线固定孔(10)设置在外框保护系统一端的两个与设备连接的安装孔(11)之间,外框侧端(4)位于外框保护系统(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道内检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线圈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内框保护系统(3)包括线圈保护内框(6)、耐磨片(7)、线圈(8)和内框背板(9);线圈保护内框(6)的两端设有与内框背板(9)连接的装配孔(15),装配孔(15)的内侧设有凹陷的耐磨片卡台(21)耐磨片(7)置于耐磨片卡台(21)中,部分留在外面,线圈(8)粘置在耐磨片(7)上侧平面;内框背板(9)的上面设有连接线圈保护内框(6)与内框背板(9)的安装孔(17),两端内侧设有背板与柔性缓冲系统安装孔(18);内框背板(9)通过安装孔(17)与线圈保护内框(6)上的装配孔(15)用螺丝连接;线圈保护内框(6)、耐磨片(7)与内框背板(9)之间形成空腔,胶灌后使耐磨片(7)和线圈(8)胶灌为一体;内框背板(9)上设有能够对内框保护系统(3)的空腔进行胶灌的背板灌胶透气孔(20)和线圈接线引出孔(19),连接线圈的导线通过线圈接线引出孔(19)引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管道内检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线圈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耐磨片(7)采用0.2mm至0.5mm厚度的金属耐磨薄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道内检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线圈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柔性缓冲系统(2)的边沿设有与外框连接孔(14)和与内框连接安装孔(13),设置在四角的为与外框连接孔(14),中间的为与内框连接安装孔(13);柔性缓冲系统(2)的中间开有线圈接线引出孔(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道内检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线圈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外框保护系统(1)和内框保护系统(3)通过连接垫片连接在一起;内框保护系统(3)通过其内框背板(9)上的背板与柔性缓冲系统安装孔(18)和柔性缓冲系统(2)上的与内框连接安装孔(13)用螺丝连接在一起;外框保护系统(1)通过其上的柔性缓冲系统安装孔(5)与柔性缓冲系统(2)四角的与外框连接孔(14)用螺丝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管道内检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线圈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垫片采用双孔的安装压片。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