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0178发布日期:2018-08-21 17:21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病理组织切片封片装置。



背景技术:

封片机的应市改变了传统病理切片的封片技术,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医疗从业人员节省了大量劳力。然而,市面上常见的封片机多采用双吸盘结构,结构复杂,既增加成本又增加不稳定因素。采用双吸盘结构,使用时,当第一个吸盘吸住盖玻片后,机构会绕一个圆心走一段弧形,使第二个吸盘接触到盖玻片,从而实现盖玻片之间的分离、吸取。由于双吸盘会存在一定的压力差的因素,容易导致在走弧形后,第二个吸盘吸住盖玻片的一瞬间,盖玻片因压力差及突然的弧形变化而碎裂。并且双吸盘法通常采用了固定算法来控制吸盘上升下降的高度,并不能准确控制吸盘与盖玻片接触的密闭性。机构产生丢步后无法得到补偿,就会形成过压、过位、偏位的问题。因而改进病理封片装置的结构以避免盖玻片碎裂问题,并且具有检测盖玻片碎裂、未成功吸附的功能成为当前的技术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病理封片装置,以解决现有封片设备在取片、封片过程中盖玻片容易破碎、偏位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封片装置,包括电机、导轨、设于导轨上的可活动底座以及通过转轴连接底座的吸头;底座和吸头在电机带动下沿导轨运动;吸头绕转轴转动;吸头下表面上设置有一吸盘,用于抽气的气管和真空泵连通吸盘并固定在吸头上;吸头内部设置有检测盖玻片是否破碎、是否成功吸附的检测装置;底座上还设置用于感应吸头运动并控制电机运动的感应装置。

优选地,所述吸头的下表面为弧形面,包括靠近转轴的内端和远离转轴的外端;所述吸盘固定在下表面内端。

优选地,所述吸盘与吸头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吸盘与吸头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吸头与底座通过从上而下排列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连接;吸头绕第二转轴旋转运动;第一转轴限制吸头旋转幅度。

优选地,底座左右两侧设置限制吸头左右摆动的卡位结构。

优选地,所述设置于底座上的感应装置为感应开关。

优选地,所述吸头上还设置感应板;所述感应板随吸头转动而运动至感应开关通断的位置,并控制感应开关的信号通断。

优选地,所述封片装置,还包括设于底座和吸头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于吸头,一端固定于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单吸盘以及感应开关结构,一方面解决了取片、封片过程中盖玻片容易碎裂的问题;另一方面自检测功能避免了过压、过位问题;同时底座上有卡位,限制住了吸头左右微量摆动造成的盖玻片偏位问题,简化现有封片设备的机构,既节约装置成本又简化了控制逻辑所需要的计算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封片装置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封片装置取片过程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封片装置封片过程示意图;

其中,盖玻片1,吸盘2,吸头3,感应板4,感应开关5,弹簧6,底座7,气管8,导轨9,电机10,第二转轴11,第一转轴12,载玻片13,检测装置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封片装置包括电机10、导轨9、底座7,底座在电机10的带动下可沿导轨9运动。底座7上固定有吸头3,吸头3通过第二转轴11和第一转轴12固定在底座7上,吸头3可绕转轴11进行旋转,同时转轴12对吸头进行限位。受限制的吸头可转动角度为0~10度,即吸头带动盖玻片一端弯曲向上时,可转动幅度不超过10度。吸头3底面为弧形面,底面靠近转轴的为内端,远离转轴的为外端,吸盘2设置于吸头底面内端。气管8及真空泵联通吸盘2,并固定在吸头3上。吸头3上还设置有感应板4,感应板4与固定在底座7上的感应开关5配合使用。吸头3上还连接有弹簧6,弹簧6两端分别固定在吸头3和底座7上,位于两者之间,起到缓冲、弹压的作用。吸头内部设置有检测盖玻片是否破碎、是否成功吸附的检测装置14。在关机状态时,吸头3在弹簧6的作用下处于倾斜状态,其外端向下倾斜。

如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封片装置取片过程如下:启动装置后,电机10带动底座7沿着导轨9下降,与底座连接的吸头3也跟着底座7下降至盖玻片1上方。吸头3的外端首先接触盖玻片1,随着吸头3继续下降,外端由于弹簧6收缩保持在与盖玻片1接触的位置;而吸头内端由于吸头3绕转轴11旋转而开始下降。随着吸头内端下降,内端上的吸盘2接触盖玻片,当吸盘2紧密贴合盖玻片1时,感应板4刚好接触感应开关5并产生指令让电机10停止运动。及时停止运动,避免吸头3对盖玻片造成过压、过位的问题,也避免了盖玻片碎裂的问题。停止运动后,真空泵通过气管8进行抽气,形成真空,从而将盖玻片1吸在吸盘2上。当吸盘2吸住盖玻片1后,电机10重新开始运动,带动底座7和吸头3往上运动,盖玻片1被吸盘2吸住的一端会先被带起来,吸头外端在弹簧6的作用下,压住盖玻片未被吸住的一端,盖玻片1会沿着吸头3底部的弧面弯曲,从而将两张黏在一起的盖玻片分离开。完全分离后,盖玻片1一端会被吸盘2吸住,另一端完全处于自然状态,整张盖玻片1呈倾斜的平直状态。这样有利于释放因弯曲产生的应力,避免了盖玻片产生碎裂的现象。在这过程中,如果盖玻片1碎裂、或者没有吸附上盖玻片1,系统内部的压力值不符合设定值,以及吸头上的检测装置14检测不到盖玻片的存在,就会立即报警并重新动作。

当完成吸取盖玻片后,装置会整体移动到封片的位置,如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封片装置封片过程如下:在电机10驱动下,底座7和吸头3向下运动,此时盖玻片1外端先接触到载玻片13,在弹簧6的压力下,外端紧贴着载玻片13;吸头内端在转轴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盖玻片1在吸盘2的带动下顺着吸头3弧面贴合到载玻片13上。载玻片13上事先滴加的胶水,则会在盖玻片1作用下从一端向另外一端扩散驱走气体,从而铺满整个盖玻片1,减少气泡的产生。当盖玻片1完全贴合在载玻片上时,感应板4接触感应开关5,电机接收到感应开关5输出信号,会停止运动,避免吸头3对盖玻片造成过压、过位的问题,也避免了盖玻片碎裂的问题。此时系统会进行去真空处理,将盖玻片1与吸盘2松开,电机1驱动底座7往上走,实现吸盘2与盖玻片1分离,完成整个取片、封片的动作。在此过程中,底座上设置的卡位结构始终限制住吸头左右的摆动,从而解决了盖玻片盖到载玻片上时出现歪斜、偏位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