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类食品接触材料双面浸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0147发布日期:2018-08-21 17:2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浸泡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膜类食品接触材料双面浸泡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仅仅限于食品本身,还包括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食品盛装和包装材料、日用餐厨具、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与食品接触的器具等,统称为食品接触材料。塑料由于加工容易,性能优异,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类食品接触材料,为了获得良好的性能在塑料生产过程中通常会添加、增塑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等化合物,而在使用过程中这些添加物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迁移污染食品,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食品接触材料是双面接触食物的,因此在检测污染物迁移的过程中就涉及到双面检测。

常规的塑料薄膜类食品接触材料的双面检测常用的全浸泡方法,多使用切片装置,切片后再进行浸泡,传统的全浸泡方式有如下几种弊端,一、由于全浸泡,薄膜切片的切口部位也完全浸泡在溶液中,导致切口部位容易迁移出更多的添加物,影响实际的测试数据;二、由于薄膜轻薄在全浸泡的过程中会漂浮于液面或者很容易贴在底部或侧壁,造成浸泡面与溶液的接触不完全产生误差,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类食品接触材料双面浸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薄膜类食品接触材料双面浸泡装置,包括浸泡杯、盖设于浸泡杯顶部的杯盖和设置于浸泡杯内的用于夹持薄膜试样的薄膜夹持装置;所述薄膜夹持装置包括底座、嵌设于底座底部的密封圈和盖设于底座的压紧盖;所述底座和压紧盖均设置有浸液孔。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内底板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圈嵌入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包括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内侧,所述密封圈包括分别嵌入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的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压紧盖的接触面均为磨砂面。

进一步的,所述浸泡杯上设置有刻度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浸泡杯设置有溢出口,所述溢出口盖设有密封帽。

进一步的,所述浸泡杯的杯口与所述杯盖的接触面均为磨砂面。

进一步的,所述薄膜夹持装置的顶部与所述杯盖的底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柱。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盖的顶部设置有手持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压紧盖均为环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薄膜类食品接触材料双面浸泡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不需要对薄膜试样进行特殊处理;保证薄膜试样切口处不与浸泡溶液接触,薄膜试样双面与浸泡溶液接触充分减少浸泡误差;打开杯盖可以方便快捷的更换实验试样,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薄膜夹持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浸泡杯;2、杯盖;3、薄膜夹持装置;31、底座;311、第一环形凹槽;312、第二环形凹槽; 32、第一密封圈;33、第二密封圈;34、压紧盖;341、手持部;4、浸液孔;5、刻度标识;6、溢出口;7、连接柱;8、薄膜试样;9、密封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见图1-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类食品接触材料双面浸泡装置,包括浸泡杯1、盖设于浸泡杯1顶部的杯盖2和设置于浸泡杯1内的用于夹持薄膜试样8的薄膜夹持装置3;所述薄膜夹持装置3包括底座31、嵌设于底座31底部的密封圈和盖设于底座31的压紧盖34;所述底座31和压紧盖34均设置有浸液孔4。

做双面浸泡试验时,将薄膜试样8置于薄膜夹持装置3的底座31上,并用密封圈压紧于底座31上,最后将压紧盖34盖在底座31上,此时,薄膜试样8的切口处被收纳在压紧盖34与底座31之间,使薄膜夹持装置3将薄膜试样8的切口处包裹在内,避免切口处与浸泡溶液接触,而薄膜试样8的上下表面通过浸液孔4与浸泡溶液接触,然后将夹持了薄膜试样8的薄膜夹持装置3置于浸泡杯1内,并向浸泡杯1内加入所需浸泡溶液至浸泡溶液浸没薄膜夹持装置3后为止,保证浸泡溶液与薄膜试样8的上下表面充分接触减少误差,再将杯盖2盖于浸泡杯1上。按需求浸泡规定时间完成浸泡实验,浸泡结束后,取下杯盖2,取出薄膜夹持装置3即可。

优选的,所述底座31的内底板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圈嵌入环形凹槽内。

将薄膜试样8固定于底座31时,使用密封圈将薄膜试样8压入凹槽内即可。

优选的,所述环形凹槽包括第一环形凹槽311和第二环形凹槽312,所述第二环形凹槽312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311的内侧,所述密封圈包括分别嵌入第一环形凹槽311、第二环形凹槽312的第一密封圈32、第二密封圈33。

设置第一环形凹槽311和第二环形凹槽312,可根据薄膜试样8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环形凹槽,并选用配套的第一密封圈32或者第二密封圈33密封即可。

优选的,所述底座31、压紧盖34的接触面均为磨砂面。

所述底座31内壁、压紧盖34的外壁均为磨砂面,所述底座31的内壁与压紧盖34的外壁磨合密封。通过磨砂面密封,密封效果更好,防止浸泡液渗进薄膜夹持装置3内,导致薄膜试样8的切口处与浸泡液接触,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底座31的外壁和压紧盖34的内壁均为磨砂面,或者在两者的接触面设置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浸泡杯1上设置有刻度标识5。设置刻度标识5,使浸泡体积准确并且便于观察浸泡溶液的体积变化情况。

优选的,所述浸泡杯1设置有溢出口6,所述溢出口6盖设有密封帽9。

溢出口6可用于加液或者连通空气和放置热电偶或温度计,做双面浸泡实验时,可先将杯盖2盖设于浸泡杯1之后,再从溢出口6加入所需浸泡溶液,然后将浸泡杯1放入烘箱,并将温度计通过溢出口6放入浸泡溶液中,并通过温度计监测浸泡溶液的实时温度,当浸泡温度达到要求后,恒温,并移除温度计;又或者将浸泡杯1放入恒温箱或者恒温水浴锅内,此时可将热电偶或温度计通过溢出口6放入浸泡溶液中,并通过温度计监测浸泡溶液的实时温度,当浸泡温度达到要求后恒温,移除温度计或热电偶;也可按实验要求由溢出口6随时加入所需实验试剂,操作完成盖好溢出口6密封帽9。浸泡结束后,可由溢出口6直接倒出浸泡液,然后取出薄膜夹持装置3,移除或更换检测试样方便。

优选的,所述浸泡杯1的杯口与所述杯盖2的接触面均为磨砂面。

磨砂面密封性好,减少浸泡溶液的挥发,减少误差,使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优选的,所述薄膜夹持装置3的顶部与所述杯盖2的底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柱7。

连接柱7为两根,对称设置在底座31的两侧,通过连接柱7将薄膜夹持装置3与杯盖2连接为一体,在取出杯盖2时,可以同时取出薄膜夹持装置3,移除或更换检测试样方便且安全。

优选的,所述压紧盖34的顶部设置有手持部341,供操作者握持操作。

优选的,所述浸泡杯1为玻璃浸泡杯或者聚四氟乙烯浸泡杯,所述杯盖2为玻璃杯盖或聚四氟乙烯杯盖。

玻璃材质或者聚四氟乙烯材质可以耐高温并且耐腐蚀,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其他材质的浸泡杯1和杯盖2,只要不会析出待检测成分即可。薄膜夹持装置为聚四氟乙烯材质或者其他耐腐蚀的材质,只要不会析出待检测成分即可。

优选的,所述底座31、密封圈及压紧盖34均为环形。

环形设计,使薄膜试样8的安装及压紧盖34与底座31之间的配合更容易,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底座31、密封圈及压紧盖34均为其他形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不需要对试样进行特殊处理;二、保证试样切口处不与浸泡溶液接触,试样双面与浸泡溶液接触充分减少浸泡误差;三、打开磨合压盖可以方便快捷的更换薄膜试样,提高工作效率;四、浸泡体积准确,密封性好,减少浸泡溶液的挥发,减少误差,使检测结果更为准确,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